1 自媒体地震
咪蒙因为一篇《嫖娼简史》被禁言,解禁时间未知。
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等25个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号。
虽然时不时有百万级大号被封,但这样的集中行动还是非常罕见。
从去年开始,钱和人才就不断地涌入新媒体领域。这个方向当然是正确的,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未来几乎所有流量的入口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远未饱和。
但新媒体的游戏规则尚处于不明朗状态,偶尔有几个爆炸性玩家成了顶级玩家,却随时可能因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被炮决。
今天是整治低俗,明天就可能是不够正能量,后天或许是妄议时政,角度自拟。最可怕的是死前往往没有预兆,没人给你一次警告,二次罚款。
所以投资人进入这个领域风险也是极大的,别以为粉丝只涨不跌,看上去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目前被封的这些号估值过亿的不是一个两个。
2 生态和反脆弱性
所有“寄人篱下”的自媒体人都应该居安思危,没有谁是绝对安全的,只要还仰人鼻息,不管爸爸是微信、微博还是今日头条。
这一步罗辑思维走得很早。放弃手头上所有投资的利润,放弃千万级粉丝的流量入口,砸下所有手头能砸的钱去打造一个APP,很显然,除了APP的功能和体验更完善更好之外,它还想远离那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微信的确很方便,可以说是内容创业者、平台创业者的第一选择,因为它自带流量。太多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出产几篇爆文,只要朋友圈能刷个屏,就能在这里站稳脚跟。
别跟我说出爆文也不容易,相比于创业成功这种流星砸脑袋的事,这已经算是捷得不得了的捷径了。
有了能站住脚的订阅号,你还可以有更多订阅号、服务号,甚至是小程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流量互导,一个生态就这么简单地形成了,估值上千万乃至过亿都不过分。
这要换在别的领域,没有十年八年的积累,想都不要想。
但,这种好事显然并不仅仅是好事。
根据塔勒布在《反脆弱》中的观点,当内部的生态链条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安全的时候,整个系统往往也越来越脆弱,越来越难以抵御外在黑天鹅的侵袭。
微信起家快,但一旦在这里扎了根,尤其是扎得深的,再想要跳出这个闭环就不容易了,这里的天然流量获取成本最低,走到外面就会不适应。
不过若是总不出去,脆弱性就一直在叠加,甭管你有多大的生意,都得如履薄冰,哪天一不小心,别说千万号,就算全微信用户都是你的粉丝,无理由就能让你回到解放前。
3 谁更脆弱
很多自媒体人都在说,这样不好,我们不要人人自危的时代。
问题是,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你享受了人家的红利,本身就得有这样的觉悟。
虽说内容创作者跟平台方是合作关系,可合作关系都有个强弱,谁离了对方损失更大,谁就更脆弱。
你看罗胖,砸完一轮钱,现在得到已经开始超越原本千万量级的公众号了,他的反脆弱性就很强;要不能像王五四这样也行,虽然新号建一个被封一个,但人家一经注册,只要发文就是十万加,谁也拿他没辙。
所有合作都一样,甭管是商业合作还是婚姻合作。一个不合格的赌徒总是容易将筹码孤注一掷,短期可能发家,长期则必输无疑,因为你太脆弱了,而合作方也好,对手也罢,也都知道你太脆弱了,一旦你有命门,关键时刻就会不举。
让你发一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则就封号,你敢不乖乖滚去发吗?就算你不发,投资人拿刀架在你脖子上按着你的手发。
4 能多看两眼,就多看两眼
没有谁的路是一马平川的。
创业就像迎风尿尿,得随时调整角度和姿势,每天都需要耗尽心力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应对竞争对手的明枪、暗箭,还要防备各种黑天鹅事件,如果能买保险,创业保险应该是最贵的。
在这样的状况下,谁也不能保证哪天我不会因为说一些我认为稀松平常的东西而触动了某个开关,从而导致被禁言。毕竟就算你不去碰那些明着的开关,暗处的开关有时还来找你碰个瓷啥的。
今日不知明日事,各位能多看几篇就多看几篇吧。
哦,没有关注蚂蚁私塾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哪怕不入学呢,或许我们的缘分就会因此更有反脆弱性一些。
蔡垒磊
一站式知识平台“蚂蚁私塾”创始人
高智商协会“胜寒”、“门萨”双会员
思维工坊CEO | 认知大咖 | LinkedIn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