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二大叔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不二大叔

身体垮掉前会出现的几个信号,有一个,都要警惕

不二大叔  · 公众号  ·  · 2024-09-01 21:2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不二大叔



作者 | 浅墨岁余

来源 | 读者(ID:duzheweixin)


曾经有位医生朋友和我说过:“人的身体是最灵敏的感受器。”


因为你健康状态的好坏,你的身体最清楚。


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将身体的一些反应当回事,也不在意所谓的小伤小病,直到小病拖成大病,才后悔不已。


可你要知道,健康之事,从无小事。


当身体发出以下几种信号时,只要有一个,就请立刻重视起来。



情绪喜怒无常


现在的人似乎越来越容易发火。


有网友说,不知道怎么回事,从小情绪稳定的自己,工作几年后变得越来越容易生气,对事情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


点个外卖迟迟送不到,一个电话过去就开始指责咆哮,丝毫不想给对方解释的机会。


筋疲力尽下班回家后,看到自己的东西被家人动了,突然就控制不住脾气:


“你随便动我东西干什么?不是说过了不要进我房间吗?”


一点小事就让自己处于崩溃的边缘,随时随地想发疯。


自己也不明白,内心这股邪火究竟是从哪来的,怎么总在莫名其妙地生气?


直到网友去看了中医才知道,原来情绪失控是一种病。


一般脾气不好的人都是气郁体质,也就是常说的肝气郁结、不舒,心里随时揣着定时炸弹。


因此,要想让自己更加健康,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持续前行,除了可以找医生进行调理,更要学会管理、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曾看到有人问:“如何才能戒掉情绪?”


有个高赞回答:“只要你分清了值得和不值得,你就不会被轻易激怒。”


是啊,人活着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喜怒悲欢,都容易让人的情绪起伏。


但是,一个能够稳得住情绪的人,才能够稳住身体,控制好人生。


比如,想发脾气时先忍12秒。


美国情绪管 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过: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


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降低负面情绪的破坏力。


分享给大家一句话,共勉。


别为芝麻小事耗力气,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睡眠出现障碍


你是否深受失眠的困扰?


早早躺下,准备入睡,却翻来覆去睡不着;


即使睡着了,半夜也会突然醒来,而且无比清醒,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了,直到太阳高高升起;


顶着两个黑眼圈,拖着疲惫的身体,一照镜子,发现自己脸上又爆了几颗痘。


就这样,气色一天比一天差,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好几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数据显示:


2021年我国患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超过3亿,高达38.2%的成年人存在失眠症状,我国成年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仅6.5个小时,远低于8个小时的标准睡眠时长。


一个20岁出头的朋友发朋友圈说:“以后一定要在晚上11点前睡觉!”


一问,才知道他最近经常感觉一只手会突然没知觉,要活动一下才会逐渐恢复,他有点担心,便去看医生。


医生一听他的描述,神情严肃起来,让他详细讲一下日常睡眠情况。


他几乎每天半夜才睡觉,早上七点多醒,睡眠质量一般,心脏时不时会感觉不舒服。


医生告诉他,这是中风的前兆,需要特别重视,睡眠不好,会导致心脏供血能力减弱,时间长了,便会导致中风或者死亡。


睡眠是身体自带的维修系统,它可以让身体的节律保持平衡。


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高效的工作,这些无一不需要深度睡眠来为你补充能量。


所以,好好睡觉,才是正经事,更是提升生命质量的最好方式。



注意力不集中


相信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身体做着A,但是脑子里想着B:


跑步的时候,手脚在动,脑子却不自觉地开始考虑明后天的安排;


吃饭的时候,嘴巴在动,心里却在思虑今天在公司里的事情;


睡觉的时候,身体没动,但思绪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难以入眠……


以上这些场景或许你已司空见惯,它们俗称分心、开小差、胡思乱想,或许你根本不觉得这些情况是问题,甚至还为自己能一心二用沾沾自喜。


然而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模式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正是我们日常烦恼的来源。


走神时,我们要么沉浸过去,要么担忧未来,要么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


走神,可以让我们活在任何时间,但唯独不能让我们活在当下。


并且,从长远来看,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和他今后的成就大小有很大的关系。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相识时,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了他们一张卡片。


让他们在上面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


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专注。


所以,现在试着扭转你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局面,还为时不晚。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试着让你的感受回归到你的行动上,专注当下,享受当下。


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在慢慢减少,精力会更加旺盛,情绪会更加平和,身体变得更加柔软,感知也更加灵敏……


这种习惯会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身体状态,其力量不可小觑。



身体倦怠疲劳


看过一个短片《星期六》:


一个普通的周末的早晨,独居男子在盘算着今天的工作——


洗碗、洗衣服、丢垃圾、支付账单、打扫浴室,最后再给妈妈打个电话,晚上可以随便找点有趣的事情……


他反复盘算着这些事情,计划着把哪件事排在前面,并且预想了每件事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试图规划出最优方案。


很快,日暮黄昏,月落树梢,一天过去了,脏衣服还堆在洗衣篮里,账单也没有付,男子什么事也没做成,却感觉身心俱疲。


这部短片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一天内总感觉有无数的大事小事在追着自己跑,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怎么休息都难以缓解。


有医生就曾说过:“我们对疲劳的误会是认为疲劳不是病,甚至觉得就是懒。”


但事实上,疲劳可以分为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


生理性疲劳可以通过休息得到缓解,而病理性疲劳则不能。


而病理性疲劳持续3至6个月,就有可能出现脱发、体重不稳定、厌食、腹泻等症状。

也就是说,有的人累是真的累,但有的人累,其实是生病了。


我们的身体不会说话,所以它用症状来传递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