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utocarweekly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资讯、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玩车教授  ·  教授看新车 | 试驾25款斯巴鲁BRZ ... ·  昨天  
玩车教授  ·  短视频 | 提前知道这些 遇到事故不吃亏! ·  4 天前  
汽车之家  ·  零跑B10/B01领衔!零跑汽车2025新车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utocarweekly

即便略显“偷袭”,我也不觉得极氪就该无条件低头

autocarweekly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08-15 17:18

正文

文|胡啦圈


“一年三换代,背刺老用户。”


“三年磨一剑,一年磨三剑。”


大家百看不厌的新势力经典戏码——《推新车降价增配,老车主横幅维权》还在持续发酵。


这两天极氪新车发布会,推出了2025款001和007,前者价格不变但升级了极氪自研智驾2.0,后者从智驾到电池全面升级的同时还降价2-3万元。


熟悉的剧情,大家在某特、某鹏等一众友商身上,已经看过无数遍了:车企降价+增配→车主横幅+维权。


对于观望中的潜在新客户,2025款极氪001和007当然是香喷喷,尤其智驾升级补足了之前的最后一块短板,荣升六边形战士,老车主们则是纷纷拍大腿后恨下手早了。


拍大腿归拍大腿,晚买享折扣,可早买也早享受了呀!按照过往经验,舆论风向应该是触发“老车主拉横幅、评论区嘲讽一片”的后续连招——但这次不太一样。


只要让人有数,一年八次都行


讲真,“新车降价增配引起老车主不满”的桥段我们这些年已经看麻了,消费者们多少也对于这类事件打过了预防针。


这一次的特殊性在于,今年2月极氪刚刚推出2024款001,仅仅6个月后2025款就来了。频率之高,间隔之短,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一位今年购买极氪001的用户,他可能买的是2023款,也可能买到2024款,还可能刚刚等到了2025款,而此时2024年才过了2/3。


对于那些相对理性的消费者——我们且不说其中必然存在浑水摸鱼起哄捡漏的混子——单纯说“新款更香”这个事儿,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接受。


甚至正相反,一家企业能有这样的节奏和速度,竞争优势相当值得受到认可。


实力没有问题,营销策略却很成问题。


就事论事来说,2025款至少4月立项,关于“会不会上新”早有传言。事实上,怎么更新、怎么定价、什么推出节奏和规划,都属于商业秘密,企业有权保密。


过去销售端消息有偏差,仍旧有一层经销商关系垫着。近年品牌各级向前一步成为门面,和用户建立直联,晴天都是兄弟,有事藏到公司角色后面,高举保密大旗。一面和你谈感情,一面要求你理性,是一种对于人性的挑战。


“用户型”企业,是新势力带来的商业试探,许多跟进企业想要通过同款模式创新解决“新品牌”的存在焦虑。但是还是应该衡量一下,是否有这个底层基因去维持过程的一致性。如果没有,后撤到传统的商业距离,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去倾听反馈,但是不要给品牌高管过多暴露的风险敞口。


往长期来说,降价推新的节奏,不建议偏离心理预期太多。人的安全感建立在可预知性上,得让用户心里有数。


本来2025款新车晚几个月,比如在2024年末、2025年初才推出,也不至于此。即便仍有维权,也会比现在更难以获得支持跟同情。


很多人喜欢说什么汽车在数码产品化,好,那我们就看数码产品:iPhone为什么从来就是历年9月发布,一年只出一代,雷打不动?去年iPhone 15价格崩了,苹果何不立刻加推一个15s,怎么是因为不喜欢钱吗?


甚至别说苹果了,均价低得多的国产手机品牌也知道:迭代可以频繁,但一定要规律。你一年迭代四次不是不行,只要你保持稳定仨月一次,怕就怕你前脚半年一次、后脚一个月一次。


不妨想象一下今年9月iPhone 16发售,然后10月苹果突然推出iPhone 17而且还便宜2000,你看全地球iOS用户会不会集体问候库克亲娘。买定离手的道理变了吗?没变,so what?


哪怕这是为了刺激销量的急救手段,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有很多可以优化体验的地方。比如命名。


传统车企时期,豪华车七八年一换代中间1-2次facelift,平价车三四年一换代,同时每年会有一次 (通常) 只调整配置价格 (不改造型) 的所谓“年款”,这是过去潜移默化的车市共识。


新势力崛起之后,产品更新显著加快,过去的共识已被打破,但“20XX年款”这个表述还是有一定约束性的,它暗含了一种心理预期。不妨新增一个24浩瀚版呢。


刺神永恒,分而化之


我认为,其实背刺是永恒的,反而“不刺”才是相对的。


技术总是要进步,时代总是要发展,新的创造、新的商品,一定是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这么说来“背刺”几乎是永恒且必然的,但这却并没有阻碍人类进步。


人类对于“新产品更便宜更好”是有认知基础的,不然从刀耕火种发展到衣食无忧,上下五千年天天光剩横幅了。


所以说,这次令老车主破防的,并不是“新款更香了”,那些反复强调技术无罪的都是废话;关键是在对于言行不一的对外解释的暴怒。


给点建设性建议:既然问题在时间,破局点也在时间。


即便我觉得25款上新略显“偷袭”,我也不觉得极氪就该对维权无条件低头,否则将陷入比“突袭式上新”更危险的道德困境:这次低头,下次上新维权再低头,日子还过不过了?


刚好,不是所有维权者都值得支持,因为不考虑时间的背刺指控就是耍流氓。如果某人买车开了一年然后指责车企出新款是“背刺”,那么他活该被评论区骂出翔,也活该被车企官方无视,敢拉横幅给丫丢出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