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数据领域服务商对数据交易网反馈到。
对此,数据交易网联系并访谈了一家数据资产财务服务机构。
“你也知道,现在数据入表这事,不像几个月前那么火,多重原因吧,你们作为媒体应该能直观的感受到行业冷暖。我们虽然不是全能型选手,但基于数据资产这事,我们团队的人员配属还是很齐全的,当然有些项目我们也会跟外部的合作伙伴一起去面谈,整体不太好落地”。
“为什么呢?有没有总结深层次原因?”数据交易网。
“原因不好说,懂得都懂,企业又不傻。对于评估来说,‘成本法’多多少少会有问题,但放在现阶段,已经是最合适的方法了。财务角度其实更好理解了,沿用以往的会计制度,企业原有的财务人员只是在理解‘数据’这个抽象概念上有点误区,但问题不大,总觉得还差点意思”。
“之前有团队提过,企业面对数据入表会考虑‘价值性’,你觉得这个‘价值性’指的是什么?怎么确保满足‘价值型’?”
“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我不能百分百的理解这个‘价值性’,我只能结合我做过的和聊过的来说说。
所谓‘价值性’,当然是服务团队给客户的结果是否达到了客户想要的目标
,这就要求,开始服务之前,甲乙双方要对其目标导向,甲方想要的是数据资产融资,如果通过乙方的服务,的的确确实现了数据资产融资,那对于甲方来说,就是实现了项目价值,否则过程再完美,实现不了结果,乙方还是不认可,这个道理很简单”。
“有些服务商提到,容易被客户白嫖,你们遇到过吗?”数据交易网。
“遇到过,怎么可能没遇到过。几个月前其实还好,有些地方想抢‘首单’,有点着急,咨询过后基本上能走到业务细节洽谈的阶段,转化率多少还可以。但近期不太理想了,市面上的培训,甚至公开的直播课程很多,你们数据交易网不也是隔三岔五的搞直播吗,如果有耐心,仔细听上几期,也就能理解个大差不差了”。
该人士补充到,“有些时候甲方主动找过来要做项目,那我们又不能拒绝接待,然后会解答很多问题,甲方也带着自己的财务团队,问题有时候问的很细。一开始没觉得啥,最后发现不对了,财务理解个大概,可能会跟老板提一些财务风险的问题,这个项目就搁置了。甚至有些财务自己也懂了,企业自身就会在内部小范围试点,很多时候也不需要我们入场。”
“那您觉得该如何正视这个问题,对于乙方服务来说,这种情况很难避免,有什么应对措施吗?”数据交易网问到。
“的确很难避免,其他行业我不太理解,但这事,我们的确很被动。结合您刚所提的‘价值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
对于乙方来说,掌握不被轻易复制的核心能力是很重要的。
数据资产入表,只是比较新颖而已,企业自己的财务过不了多久都会理解的,只是时间问题。就像财务外包一样,哪种公司最容易外包财务,还是那些小型初创公司,缺乏时间精力及专业能力。等到这些初创公司融资几轮后,还会外包财务吗,不可能的。所以我其实不太认为,我们这种类型的服务团队在数据入表这个环节具备核心能力,
我觉得真正具备核心能力的,是那些可以通过数据资产持续为企业进行业务赋能进而做到盈利提升的团队
,很显然,我们并不属于这些团队。”
“但你们也算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吧?”
“其实不见得。近期随着各个企业对数据入表的态度回归理性,大家会很理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如果我是企业,我会在现有的框架之下,基于以往的数据资产也罢、数据资源也罢,尝试性的做一些数据变现的业务和探索,这是第一步。等具备一定市场效果之后,我再考虑数据入表的事,拿出我往期变现的业务路径,邀请外部的财务、合规、评估等团队,与我们团队一起来复盘,哪些数据是不合规的,在合规的框架下,哪些数据是符合入表条件的等等,整体性做一个梳理。”
“可是,你会承担前期探索的风险与不确定吗?”数据交易网问到。
“这就是摆在每个企业家面前的问题。第三步,我会基于第二部梳理的结果,优化、调整后续的业务路径,在符合财务规定、审计规定和合规规定的框架下,进行后续的数据资产业务转化。然后该入表就入表,甚至后续的数据融资也有底气,因为前期已经验证过了数据资产的市场逻辑,是有经济价值流入案例的。”
“直白说。你意思就是让企业可以先试。数据资产入表跟数据资产的市场化变现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企业自身都不能通过业务进行数据变现,指望入表之后就能有更大的价值,有点不太现实。”
“对,我反而觉得。若是经过了第一步的企业,第二步我们参与咨询服务,甲方对我们的认可度才会高一些,
因为甲方已经躬身入局,他已经明白面对‘数据资产’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经过前期验证可以基于市场化说出他的真实需求
,只有这样,反而不太会站在门外汉的角度来质疑我们服务的价值性。”
“这算是一种‘双向奔赴’?”数据交易网问到
。
“我认为是,至少甲乙方的起始点是一样的,目标导向就会更容易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