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错题,分析步骤写在黑板上,看似都明白了,好,举一反三,出了个别的类似的题,让做。
沐朵都做完了,其实答案也是正确的,但我会诈她,说,是这样的吗?你确定吗?
很快,她就开始慌张,马上擦了重写,然后重新算,最后反而错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很多细节,习以为常的细节,它背后的逻辑非常不简单。
有的家长会护犊子,说我这孩子很聪明,就是老是粗心,好像粗心就不是一种问题。
其实,细心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培养和训练的能力,有的人考100分用尽全力,有的人考100分只是因为试卷只有一百分。
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的人,并不是因为结果对了,而是他的逻辑是清晰的,非常自信。
跟大家说,对孩子来说,
第一遍正确率极为重要
,甚至占到了90%的份量,真正的学习,是不需要总是寄希望反过来检查。
就是,你在做这个题,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知识点、考点、解题步骤要在脑子里非常清晰,不能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
那个数学,需要小孩子非常清晰地知道,这个题型的思考路径和推理逻辑,一步一步做下去,计算要准确,天王老子来,都别怀疑我。
只有你有这样的底气,加上费曼学习法,你的学习习惯才真正上了一个台阶。
这是学习中的觉醒,和那种发挥极不稳定,所谓“粗心”看似分数差不多,实则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题目可以不会,但是不要错,错了,就不存在粗心,就是本质逻辑性的习惯问题。
说来惭愧,我是从人生获得的道理中反推到学习的,我在学生时代,就是模模糊糊没开窍的那种,所以才会经常“粗心”。
我相信,如果带着现在的思维和耐力,重来一遍,我的成绩一定不是原来的样子。
而当我在生活中慢慢领悟到这些后,发现很多都是相通的。
大家一定会说,所谓的对错、是非、轻重、价值,都是很主观的事情,并不能定于一尊,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也是最模糊和没用的说法。
在这个世间,有人的地方,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各自解读,寻求自洽,但在数学中,对错、是非、轻重、价值,则是相对非常明细的,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
这属于自然科学方面,而在人文社科方面,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如何去寻找一个“道”、“实”与“理”间的平衡。
最难知晓的,是人心。而其实在我们当下的社会,
对错、是非、轻重、价值这类东西,是搁在桌上,晒在眼前,你都会像解题一样,搞不清楚、不确信和心安的。
在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都这么乱搞,毫无道理可讲的霸凌,偏离了人类最基本的礼、义、信,但是偏偏现实主义者、公知还会恬不知耻为其洗地,然后世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评价,以至于普通民众根本分不清对错。
比如AI里极致追求所谓的“硅基生命”,希望替代碳基生物。
现实中更是不胜枚举,谁有钱谁牛X,天天都是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大家忙于吃瓜、传播小道消息不亦乐乎,反倒是老实人为人耻笑。
看似一切混乱都习以为常,没有标准,但实际上,有很多原则,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西方优秀传统文化,它蕴含着正向的道理。
就像“物极必反”“
凡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福兮祸兮”“大多数原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这些。
马斯克再强,技术、金钱一样在人性面前输得七零八落。
这些道理,没有几千年的文明,根本无从梳理;而即便有了五千年文明,我们都生活在现在,又有几个人在意呢?
一说知行合一,人人摇头,留言评论很多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它基本就相当于摆烂,意思就是说,怎么着吧,道理我都“懂”,但我就这样了,谁爱做谁做,反正我不做。
我的文章是严肃的,它就是每时每日的真实,真刀真枪,真金白银。
从来不是鸡汤,我不喜欢鸡汤,这都是经验教训总结,意识到的事,就会尽力去改,这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
所以,想爽快,只是为了获得类似喝杯咖啡放松一下的读者,不建议你看我的文章,外面鸡汤多得去了,不必看我的。
如果我们连好赖、对错、是非、轻重这种基本的概念都没法树立一个大致的方向,以丛林法则为荣,以目的倒推手段,以成败论英雄,你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就像我昨天跟一位朋友聊起,我说,说实话,过去我也会有精英主义的那种感觉,也会在内心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总喜欢搞精英和小众,喜欢大城市,喜欢西方世界的奢华,喜欢好车高楼档次,
享受和追崇那种类似“小资”的生活方式。
总觉得自己从小地方终于在北京站稳脚跟,似乎就是“城里人了”,就不自觉融入到各种各样的“鄙视链”中。
其实,一旦你内心有了分层,有了比较,马上就容易有偏见、固执、自傲、攀比、失衡,有了挑三拣四,见人下菜碟。
自己有这种体会后,也才真正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教员会产生那种质变: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过自己对劳动人民感情的变化,他说:
“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学生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这时,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就叫感情起了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
在这样的大的逻辑之下,人的内心才真正的安宁下来,才开始看到更多原来根本察觉不到的东西。
比如什么是更深层次对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社会、世界、人类、宇宙等的理解。
也延伸出好赖、对错、是非、轻重,进而知道什么是沉甸甸的价值,然后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实中,有相当部分人在很确定的问题上,是分不清对错的。
比如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赚到钱是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飘,并在规则剧烈动荡的时候失去,因为不了解只有时代的MY,没用MY的时代。
就比如爱国主义这个问题,小号写过了,放在历史的维度,国家和民族可能都不存在了,但我们不应该有那种上帝视角,而是要基于当下。
但基于当下,不是单纯就事论事,而是放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世界观下,尽可能客观分析优缺点,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有的问题,当你拿出来讨论的时候,它本身就说了更深层次的逻辑。
比如核问题,之前几十年极少有讨论,但现在街头巷尾都可能会说,这就侧面表明了世界的真实变化。
我们经常会在做买房、结婚、择业、留学等非常重要决定的时候很轻率的“自以为是”,不去花一点时间做做实地和现场调研,却又在非常小的事情上左思右想自我内耗,瞻前顾后,耗费大量思虑。
我们其实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怎样的,因为老实本分做事人常常会被理解为好欺负没出息,八面玲珑反倒是大家推崇的,笑贫不笑娼的结果导向本身就导致了评价体系的错位。
农民为国家做了最大的牺牲和贡献,但他们的收入最低,农民工蹲在墙角吃饭,没有人会想到跟他们相亲。
有的人可能在你最重要的事情上帮助了你,但我们却常常因为不重要的几句话或某些小事的不顺产生玻璃心,而忘记他们的好和恩情。
见利忘义、人不为己的精致利己,让忠诚、忠义、老实成为了一种笑话。
但真懂行的人、淋过雨的人,才知道其中的珍贵,也愿意为同类人撑一把伞。
所以,价值这个东西在当下,即便摆在露天,也不容易显现,它需要时间雨水慢慢拂去金石表面的污垢,才能显露出来。
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一篇很好的文章,一些信息、建议,就是放在人们眼前,如果自身意识不到,也自然不知道它的价值。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便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我们才那么容易追涨杀跌,才容易错付,才容易失去很多很重要的东西,本源都来自自己。
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对这个世界去伪存真、
不断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
当你有了非常确定的生命解题步骤,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好轻松好轻松,并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
并不是什么事都值得费心力,并不是什么人都需要纠缠,你所困扰的绝大多数事,本就如烟尘。
人生如习题,第一遍就做对,就不
后悔,比万千次检查都管用得多。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不哗众取宠、不左不右、
不偏不倚、
不在乎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