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哔哔News
哔哔是一家致力于做人人都能看懂的区块链资讯的行业媒体。哔哔,看见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哔哔News

回应央行对数字货币态度:一切服从!我们随时准备捐给国家

哔哔News  · 公众号  ·  · 2018-03-09 17:28

正文

周小川记者会关于数字货币实录整理:


记者问:央行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数字货币,那目前进展如何,正式问世的时间表和规划,以及未来数字货币的应用前景?

周小川:可能大家注意到央行在三年多以前,就开始组织关于数字货币的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最近的动作是和业界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进行多种方案,依靠和市场共同合作的方式来研发数字货币。

在概念上来讲,大家头脑当中的数字货币概念都是不一样的,央行用的研发的名字叫“ DC/EP ”, DC digital currency ,是数字货币; EP electronic payment ,是电子支付。实际上电子支付的是什么呢?支付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或者是其他的网络系统传输的数字的东西,并不是纸面的货币,所以电子支付本身也是有数字货币的属性。

首先明确一个目的,研究数字货币不是让货币实现某种技术方案的应用,本质上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低成本,同时考虑安全性和保护隐私。

这几项既可以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分布式记账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是在现有的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有个初步分类,是存在多种可能的体系。

数字货币的发展有技术发展的必然性,未来传统纸币、硬币可能不存在

在这个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整体金融稳定,防范风险,同时保护消费者。有一些技术方案风险太大,结果出问题时消费者承受损失,我们一定要避免产生实质性的损失,因此要非常慎重。要进行测试才推广。

2017 年央行组织了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课题研究,经过国务院批准。

数字货币价格出现很多波动,主要是技术应用没有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方面的应用,而跑到虚拟资产交易方面,这个方向我们认为需要更加慎重,从中国的交易来讲不太符合金融产品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方向 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不太符合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必太着急,要稳步有序研发测试,方向把握住,要强调金融服务服务于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变成过度投机的产品。

这是研发计划,关于数字货币会在在一定程度后进到测试阶段。

记者问:近年来,比特币、 ICO 、数字货币平台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我们看到央行和各个监管部门采取了强力的监管,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央行是出于何种考虑?下一步还将出台什么监管政策?

周小川:央行很早就关注金融科技技术,首先这是我们对科技总体的态度, 我们很关注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应用,同时,这些研发应该比较慎重。

比特币和其他分叉产品的东西出台太快,不够慎重,如果迅速扩大蔓延有可能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许会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可预测的作用。因此我们的主张是:研究新东西是好的,但是除了市场动力以外,要考虑全局,不是钻政策空子,搞出爆发性的事件。在投入和真正运行之前一定考虑到跟投资者的关系,在测试结果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的情况下,迅速扩大可能出现问题。

从央行角度来讲,第一, 不慎重的产品先停一停 ,有前途的产品经过测试认证再推广。所以央行的做法是,去年 8 月底先把 ICO 停了,后来不支持比特币和人民币的交易,再有对比特币一类虚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目前银行系统不接受不提供相关服务。

未来监管方面,我们觉得是动态的,取决于技术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局部测试的结果,所以有待观察 动态监管 。不是说马上就拿出什么样的监管措施,但是像我之前说的,考虑新技术的同时,在服务方向上要清楚,不喜欢创造可投机的产品,让人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而是强调要服务实体经济,给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带来高效率,低成本,安全,隐私保护,另外考虑大局,不要跟现行金融秩序相冲突。当然技术发展会对金融秩序进行改变,这个要经过慎重研究之后再出台。

总之,技术发展是动态过程,也还在摸索过程中,说不上一定未来有某种确定的监管政策,但是我想这些问题,央行也是跟市场人士密切配合,和公众和媒体一起研究的。

结合记者会实录,解读如下:


央行确实很早之前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央行下属数字货币研究所位于北京金融区。 该研究所涉及七个研究领域,包括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 由原中国央行科技司副司长姚前担任所长。姚前曾撰写文章《数字货币的发展和监管》,对数字货币和 ICO 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此后 9 4 日,央行监管 ICO ,姚前本人对 ICO 持乐观态度,但并不意味着 ICO 就不该被监管。

周小川区分了央行的数字货币和很多人心中的数字货币。并且两次 强调央行的数字货币更多的是一种虚拟的支付手段 ,而不是各种交易所流通的自带投资价值的数字货币。现在的比特币就是让货币去实现某一种技术方案的应用,此后的以太币、瑞波币等等,也均是这种,但央行的数字货币不是这样的一个应用属性。

央行数字货币的目的,和这些显然是不一样的。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希望支付更加便捷。 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升级版的国家属性的支付宝,他只是一种支付手段,本身不具有任何价值。

同时 ,数字支付手段升级必然伴随未来纸币和硬币可能会减小 ,甚至不存在,但是并不意味着那个时候,就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的天下。

未来纸质书本会过时,取而代之的不过是电子书而已。同样道理,未来纸币和硬币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和纸币、硬币对标的电子数字货币,但是这种数字货币,是没有可炒作的空间的,也没有任何自带价值。

金融稳定应该上升到大国经济层面。要避免“那种实质性、难以弥补的损失”。简而言之,外汇外流就是所谓“实质性、难以弥补的损失”。众所周知,现在的交易所, ICO 都是立足于海外,收割国内的投资者。这与海航、万达等去海外购买资产相比,外汇流失的数量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每年应该也会有几百亿流入到海外。海航、万达都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那些交易所、 ICO 的操盘手,也同样只能服从。

再此,顺便提及一下:



Ok 集团内部交流群徐明星表态未来将随时准备捐给国家。如果此讯息是真的,那么 ok 集团为所有交易所树立了典范!一切服从国家,国家是我们一切权益的来源!

金融服务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金融本身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比如强调实体经济的主导型地位。

去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强调了这一点,金融要服务实体。金融存在的意义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数字货币的交易,这种跟实体没有半毛钱关系的“金融”是不会为央行所用的。

未来可能主要进行三方面的监管:第一,打击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非法活动的行为,比如非法集资、非法经营交易违规品;第二,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机制界定整个区块链体系各方参与者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打击伪区块链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一些披着区块链外衣,实际和区块链完全无关的应用,轻则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则损害投资人的经济利益,甚至是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