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伏润民等: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基于广义国民收入的分析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5-06 14:59

正文



文章标题:

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基于广义国民收入的分析

作者及单位:

伏润民、缪小林、张彰,云南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赵一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伏润民、缪小林、张彰、赵一心,2024:《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基于广义国民收入的分析》,《经济研究》第1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与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与目标任务也在不断发展,不仅表现在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群体扩大和最低收入阶层收入提高等范畴,还逐步包含福利、教育、健康等多维度的内容。仅仅采用传统货币收入指标很难准确衡量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也难以衡量共同富裕。因此,本文基于广义国民收入分析框架,探讨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主要内容和结论


本文首先在传统国民收入基础上提出广义国民收入分析框架,主要包括“实际货币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等价收入”两部分。其次,从理论上提炼了公共服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对国民收入的实际影响。最后,在分析现行财政体制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收敛的基础上,聚焦对广义国民收入影响突出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基本公共服务,突破现行事权划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供给制度限制,提出一套制度性改革方案,促进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收敛,缩小国民收入差距,客观评价共同富裕程度。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在共同富裕视角下,完整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不仅要强调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环节中的实际货币收入,更要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对居民等价收入的调节作用,最终由“实际货币收入”与“基本公共服务等价收入”共同决定广义国民收入差距。第二,基本公共服务主要从提升居民发展潜力和减少生活支出成本两方面对广义国民收入产生等价收入效应,其中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具备两方面等价效应,且效应强度最大。第三,运用拓展的基尼系数模型测算义务教育与医疗卫生对广义国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证实了这两类基本公共服务与国民收入水平存在“趋同”现象,说明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实际上扩大了广义国民收入差距。第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导致广义国民收入差距扩大,说明政府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制度设计和行为上存在一定偏差,需要突破现行事权划分和公共服务财政供给制度限制,提出更加完善的制度改革方案。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为:第一,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国民收入体系,创新性地构建了广义国民收入理论分析框架,探索更加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本文认为,客观评价国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在推进和评价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理应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第二,针对广义国民收入构成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在系统分析其难以均等化成因的基础上,围绕财政供给模式提出了系列改革,以期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缩小广义国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这一研究思路将国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和财政供给模式三者进行逻辑上的有机衔接,既丰富了理论研究成果,又能对制度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聚焦省以下行政区划和政府间财政关系范畴改革。一是我国省际间人口构成、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行政管理方式、政策执行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公共服务需求偏好和供给重点差异也很大,因此,难以实现省际间财政改革模式的重构。二是我国单一省及省以下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行政管理和政策能做到纵向统一,财力匹配可以实现省级统筹,人事制度可以实现统一改革。
第二,将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作为财政改革的重点。选择这两项公共服务进行改革也和国家的总体改革方向一致: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2018年以来出台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事权划分方案,主要针对中央和地方(省级)体制进行调整,而省以下政府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第三,建议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事权上划至省级层面。需要将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事权上划至省级层面,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事权纵向分割与财政资源层层下拨带来的行为扭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