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树上喝可乐
想写什么写什么,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拍什么拍什么,想说什么说什么。但是请记住,多看公众号不如多读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家居  ·  极简与侘寂的克制平衡 ·  昨天  
国际家居  ·  极简与侘寂的克制平衡 ·  昨天  
阳泉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2 天前  
阳泉日报  ·  《哪吒2》,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树上喝可乐

男孩们长大了,男孩们挺好的 ----读乌云新书

树上喝可乐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10-30 12:00

正文


(建议听着 boyhood 里的歌读完)


第一次见到乌云是 2013 年夏天,那年我犹太家长 Rick 来北京做展览,彼时还在 GQ 上班的索马里来采访,乌云一起来的。那时乌云是个腼腆又害羞的男生,给我的印象就是话很少,个子很高。采访结束已经到了饭点,叫了外卖在我爸办公室吃,索马里和乌云一再推脱,还是吃了吉野家的牛肉饭,警告我不要告诉别人,因为还有几个朋友也是他们同事,比如我的书的编辑肖海生。


四年多过去,乌云的新书终于出来。尽管好多文章我都读过、赞过、转发过,但读到索马里和乌云在柏林,索马里热衷于找轻食餐厅吃沙拉吃草,乌云惦记着吃烤肉,并且惦记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状态,笑到不行。男孩长大了,还有一些腼腆,也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争取自己的权力,撒娇或者愤怒,都不讨厌。最重要的,他长大了,却没有停在那儿,没有停下心灵成长,仍然在知行合一地努力着。


第一次见过后不久,加了乌云的微信,那还是微信刚刚兴起的年月,至于怎么熟起来不太记得了。 2014 年开始,他写起了公众号,写对纸媒衰落,杂志倒闭等现象的看法,作为最初就关注的读者,我觉得他是感觉很好的媒体人,会转发评论,告诉他写得好。公众号的名字叫乌云装扮者,我最开始多次因为乌云金边那个电影而弄错,他还会愤怒地纠正我。


有一次我爸看过我分享的乌云的文章,说这个人写得不错啊,你认识?我说这就是那个跟索马里来,坚定地拒绝吃吉野家,但最后还是吃了的男生。偶有交流,总之就是在遇到很多事件的时候,大家小窗吐槽,方向比较一致。


乌云迷恋书店和杂志,喜欢旅行,在这样一个人人都不爱读书国内杂志纷纷不好做的时代,仍然想要开一家书店办一本杂志,而我觉得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地方除了博物馆就是书店,一本 New Yorker 订了电子版还会买纸本,我也喜欢旅行。


当然,人各有各的爱好,和他吃饭我们总要折中选择不太辣的地方,他对食物是挑剔的,只要不好吃或者服务欠佳,白眼立刻翻起来脸立刻臭起来,因为曾经从事过餐厅 PR 的工作,我每每看到他臭脸就莫名紧张。所以我能很形象地想到索马里坚持在柏林吃轻食,他要吃烤肉,他心中的不满有多大。当然,我并不十分钟爱他喜欢的杂志 Monocle, 但也在他的不间断安利下买过好几本。


到了 2014 2015 跨年前后,我开始给他的公众号写稿子。我那时候也在录 流行通信 播客,乌云和我录过若干期,是那种听众喜闻乐见的闲聊或者吐槽,但总之是最放松和合拍,有的聊,聊起来有节奏的嘉宾。这档播客更新不定期,但总有人时不时提醒我,再跟乌云一期。甚至有人乱猜,觉得他是我男朋友。要是真有这样,随便聊聊吧也有意思,志趣还真相投,也可以放松录音四十分钟的男朋友,是真好呢(希望未来的男友看到不要翻白眼)。毕竟我的节目是很主观的,看不入眼的人我不会一起录音,当然也出现过看错人的时候。


那时候我自己没开公众号,也很少更新博客,很多看到觉得有趣的东西,也说不清哪个杂志什么版面可以发,就问他要不我来写一个。比如写了那个恶搞金三胖的电影,写了看过的一些展览、电影、美剧。


发在他的公众号上的文章,我最喜欢的分别是一篇译文和讲我为餐厅工作经历那篇回顾文章。译文从看完文章到最后翻完印出来,隔了一整年。文章最初出现在《纽约时报》的 Magazine 里,讲十几位垂 垂老矣,各行各业的大师级人物,在很多人都放弃进步和学习的年纪,却仍对世界有好奇,对自己有期待和要求,仍然在学习,探索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而回顾餐厅工作经历的文章,则是真不知道哪里发比较合适,而又觉得一定要写的,就给了他,那时候已经冥冥之中知道自己要离开纽约了。


去年底,乌云又创建了一个公众号平台,叫荒野气象台,说是给年轻男生看的网络杂志(当然如果真的做成一本杂志该更好吧)。我的理解是,他的目标读者男孩们不止是二十来岁三十上下的年轻男人,而是那些一直心灵在成长的人,拥有独立自由的灵魂,男女皆是,一直对世界有好奇,善良探索和坚持的人。那些年老大师身上的英气和灵气,是不管身体多衰老,都让他们有活力和有能量的东西,是闪光的气质。


我从小都喜欢跟男孩玩,一起闹大的大多是男生。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朋友长大,觉得这心灵不停止成长,不停止学习探索的男孩气是特别难得的品质,很多人已经没有了,很正常,但也就不那么可爱了。


而乌云自然是有这种气质的,更可贵的是,他比很多人真实坦诚,又更勇敢。他会坦白说出自己的感受,不避讳谈自己的困惑和愤怒,也不会为了藏起心中的傲,装出一份带着假城府的谦逊,不满的东西他就说,说完大不了修正,大不了删掉。他的书就是过去这些年,公众号上非常有个人特色的真实记录和探讨。


书里有张照片,这是原图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他公众号的关注者,这些文章你大概都看过。有人肯定会问,看过为什么要买来看呢,就是这些文章放在一起,经过挑选,除去没有别人写的旁的内容,能给你一个更完整的乌云。


更完整,但并不是全部。没有人可以知道另一个人的全部。人与人的了解,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会是全部,但只要彼此足够真诚,就会感到你眼前这个人是真实的,这个由文字呈现的人是实实在在的,就会有信任和喜欢。但我们终归无法探知一个人的全部,因为人在变,更好的情况是,人会在成长。


乌云这本书的序是 GQ 主编王峰写的,九月时候就发出来了。这是一篇金句太多闪闪发亮的序 《在谄媚的时代,做一个骄傲的人》 因为 GQlab 公众号和乌云都发过了,我自然也可以大段引用最喜欢的两段话:


这是一个讲成败论输赢的年代,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被各种数据裹挟,除了年龄体重身高,你的收入、房本面积,都定义了你的阶层属性和人生成败。数据、流量、票房、融资额度、利润、KPI 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挤地铁还房贷,生活如此不易,它使人卑下,如果你找不到一个使自己骄傲起来的理由。


可真正的骄傲不是跟人斗气,不是因为不自知而产生的蛮横,傲是不流俗,不谄媚,是尊重一种价值的心性;它有风骨,没有紧张的穷气;它不是在志得意满时目空一切,更不会在失势时陷入自欺欺人的妄言,它是一个人对世事规则了然于心的洞见,是建立在深刻自我认知上的平常心,傲是埋在身体里的一根刺,立在那儿,不能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