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华语电影实在是西游风盛行,正传,前传,外传……每一部都赚的盆满钵满,简直最强IP。
不过虽然票房飘红,电影质量却参差不齐,动画《大圣归来》燃起所有人的大圣情怀,星爷的《西游降魔》票房大丰收,其他的就不可描述了。
那么,为什么《西游记》这么受影视改编的欢迎?
首先作为四大名著小说之一,《西游记》本身就提供了好故事的底子。
而且比起高深政斗的三国,男性荷尔蒙太强的水浒,太难懂的红楼,师徒四人组队刷副本,打妖怪秀技能的《西游记》显然更娱乐化,庞大的世界观也可以给出更多的创作空间,受众面也更广。
在好莱坞超级英雄盛行的今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也仿佛代表了我们本土的超级英雄形象。
我们最为熟知的《西游记》影视作品自然是六小龄童的央视电视版,每年寒暑假电视上都会播,多少人的童年都是它啊!前段时间剧组还打算去申请个吉尼斯世界记录:史上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
其实西游记的故事从古到今,从文字到银幕,早已变化出许多形态。而“西游记”三字代表的也早已经不只是小说本身,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主角孙悟空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顽劣,聪明,又嫉恶如仇。
最为传统的孙悟空的形象一直是对师傅忠诚不二,神通广大,一路降妖伏魔的大师兄。也是当之无愧的“齐天大圣”。
而也有很多不传统,比如《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荒原》里骑着摩托打boss的悟空。
这些全都是标准的“毁原作”改编,可它们不但没有被骂,甚至有些被奉为经典。所以说只要有个优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够精彩,哪怕改的面目全非照样能博得满堂彩。
其实还有一部“改写”西游的作品也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它就是将在今年7月上映的《悟空传》。
在知乎上,它被称为“网络第一书”,而且对故事和人物的重构程度,丝毫不逊于《大话西游》。本来只是作者在论坛连载写着玩儿,没想到一下就火了。
毕竟还没十页唐三藏就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这样的颠覆剧情想不火都难……
我对小说也是相当钟爱,脑洞大开的剧情和意识流的文风在网文中简直一股清流,所以在得知小说会被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就开始期待值满满了。
最近去影院还看到了《悟空传》的先导预告!大家也来感受一下~
预告片镜头不多,但信息量可一点不少。
比方如说这两个镜头,即便被虚焦也可看出,同样是手持金箍棒准备战斗的孙悟空,形象却完全不同。一个没有胡子,像人类。而另一个却满脸金色毛须,更像一头野兽。
这种悟空的两种形态呈现,仿佛也暗示了原著中的颠覆设定:孙悟空的两面性。而这就要从《悟空传》书中的核心设定开始说了。
在《悟空传》的世界观里,神仙们是统治阶级,他们掌管世间万物,长生不老。
而孙悟空将生死簿划掉之后,凡人们也有了永恒的生命,这直接威胁到了天庭的权威。于是他们把这些没法管的东西,统称为了“妖”。
也就是说,《悟空传》中神仙其实是作为反派存在的,而最大的boss,便是如来,所谓佛法,其实只是为了维固自身统治的法则。
而“不听话”的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被囚至炼丹炉中,在三昧真火炙烤下他一分为二,一个失去记忆被如来派去护送唐僧取经,一个依旧狂气十足,从未停止过反抗。
当然,仅仅只是脑洞大开故事新编的话,《悟空传》不足以被捧到这么高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它为《西游记》赋予了别具一格的哲思意义,其“悟空精神”也让读者产生巨大共鸣。
“一直以来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冲破什么,想逃脱什么,这种感觉伴随着我的人生且愈演愈烈”今何在书序中如此写道。
书中的悟空是对此的表达,即便孙悟空在强权压迫下,爱人分离,花果山被毁,受尽诸多磨难,却依旧精神不灭。
“老子的名字叫做齐天大圣孙悟空!”这句台词再耳熟不过,但所有看过《悟空传》的人都知道其中深意。那个被如来招安取经的孙悟空,早已忘记了自己是齐天大圣,早已忘记自己被压迫的过往,他化为了体制的一部分。
能够大声吼出忘记五百年的名号,一定是经历了许多事吧。
除了孙悟空,西游记的其他角色也被彻底改头换面,猪八戒的前身天蓬元帅相貌英俊身手不凡,与心上人两情相悦,却被迫分开。
沙僧的前生是卷帘,目前在电影中做了怎样的改编还不知道,但从剧照来看,在搞手工发明。
昔日的死对头杨戬与孙悟空究竟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所知甚少,大概要等到电影上映了才会揭晓吧。
其实《悟空传》的所有角色都有一个共性“追寻”,或追寻自由真理,或追寻爱情安稳,就算他们面对的不过是下一个注定悲剧的轮回,执着的精神却从未改变。
“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要奔向那个归宿,你没办法选择,没办法回头,那怎么办呢?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头挺胸一些。”
今何在在书序中这样说,这是《悟空传》的“悟空精神”,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