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可能会向淋巴结、骨髓、骨骼和原发部位外的其他器官转移,医生需要在治疗前找出所有的转移灶。这不仅因为转移灶的分布决定了分期(见《
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和风险分级
》),也因为只有查清全身的转移灶,才能正确评估治疗效果。我们知道有些病例,在确诊前只查了原发灶和骨髓,发现骨髓转移并定为四期高危以后,没有做全身扫描就开始化疗和手术了。几次化疗以后,医生发现了骨骼转移——这时候就很难判断转移灶早就存在,还是治疗期间出现了进展,也就不好判断化疗是否还有效。所以在治疗开始前,很多患者有必要接受高精度的全身影像检查。
欧美的医院一般认为
123
I-MIBG是目前全身检查影像效果最好的(见《
神经母细胞瘤:为什么要做MIBG扫描?
》)。这项检查对神经母细胞瘤的灵敏度为90%,这是因为有大约10%患者的肿瘤细胞吸收不了碘-123显影剂,扫描结果不显示肿瘤组织。MIBG检查的特异度为99%,也就是说有1%的阴性病例会被误判为神经母细胞瘤。MIBG对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节母)成像效果不好,只有20%的节母患者能吸收显影剂。不吸收显影剂的患者要做PET-CT全身检查。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城市的医院可以做
123
I-MIBG,而且因为制备显影剂很麻烦,预约MIBG检查并不容易。多数医生建议患者做
18
F-FDG PET-CT,这项检查也用于其他癌症的分期,很多医院都有设备。全身检查还可以用
68
Ga-DOTATATE PET-CT和
18
F-DOPA PET-CT,但目前国内只有几家医院能做。
神经母细胞瘤的病例高度复杂,最先进的全身影像检查也未必能一次查清所有病灶。有时候为了确认一个病灶,患者要做CT、核磁甚至MIBG等几项检查。相对而言,治疗期间的评估检查就简单多了,通常只要做几项,把检查结果拿来同治疗前的对比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