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逻辑
这里,聚集着新闻媒体、政法调查记者、刑法学者、刑辩律师、公安刑事、检察公诉、刑事一、二庭、刑法政策研究等诸多长期从事并专注于刑事法科学术及实务研究的人群,分享办案经验,传递人间正义,将事业与爱好融为一体,做人与为学合二为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同诉讼圈  ·  沁园春·天同 | 天同文化 ·  昨天  
刑事实务  ·  实务中给DeepSeek设置的指令集合(共1 ... ·  昨天  
中国民商法律网  ·  2024年11月数字法学月鉴|前沿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习近平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会谈 ·  3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从麦浪到馍香,解锁非遗花馍里的中国年味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逻辑

读经典 || 若不是那些痛苦,快乐又怎会显得高级

法律逻辑  · 公众号  · 法律  · 2018-12-24 18:09

正文


摄影:孤山鹤


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林徽因 《静坐》


你最近有什么痛苦的事情么?

刚刚经历过,抑或正在面对。暂时求而不得,或者正等待某一个结果。可能你早已洞悉,人生就是苦难与幸福交替起伏的过程。

人的原始情感只有两个,一个是恐惧,另一个是欲望。 所有其他的情感都是这两个原始情感的叠加或者派生以及再派生。

痛苦的最大根源源自欲望。



王小波说,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所以,如果我们还能感知到痛苦,那是一件好事。在农耕时代,我们的祖先需要狩猎才能生存,面对凶猛的猎物,他们必然会心生恐惧,恐惧让中枢神经系统无比兴奋,带来全身的紧张,进而调动所有的感官去应对。积极而不至于崩溃的恐惧让人类得以生存,得以进化。所以心理学常说,没有一种情绪是只有一个色彩的。同样,痛苦也是有层次的,痛苦的产生意味着你有所求:你想要,想要做好,甚至更好。有所求就是生命的动能,不陷入绝望、愤怒和懈怠的“有所求”,那就去做一点什么。


情绪粒度比较高的人(也就是情商比较高的人),能体会到情绪中的细微差别,各种分层,交织互动,并予以反馈。



痛苦的事情我们还要做,一定是因为它不仅只有痛苦,一定“藏着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

茶者说,“苦生甜,涩生津,多喝点茶就能明白。”

攀登者说,“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除了生死,很多痛苦其实很轻。”

创业者说,“上帝说走窄门进天堂,有挑战的事情就是为了让你进天堂。”

金融人说,“Pain past is pleasure!当下的痛苦才是痛苦,过去了则全是财富。”

还有位兄长反问,“苦后甘来,不然呢?苦上加苦。”


所以,打开帖子的你,心中一定早已有了“某一个层级的答案”,且正在做着让自己“有点痛苦的事情”。 你只是想看看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绝大多数重要的事情,都无法在当时就明白它的意义。

绝大多数的痛苦,在后来彰显了它的价值。

没有痛苦的人,是不存在的。

关键是,这种痛苦的内核是什么?以及我们自身机理对这种痛苦的反馈。


图片来源 : knowyourself



“我知道读经典很难,

但我没有想到它真的有那么难”



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觉得看书学习很痛苦,因为很想玩乐享受生活。”“这本书太难懂了,看不下去了!”

人性都是想偷懒,想要轻松获取。

这个念头很正常,然后关键是第一个念头之后的下一个念头,以及最后你选择了什么?

“读书改变命运”。

表层的改变,是你通过读书做题打通关,上大学出国留学,拿着文凭找份好工作。 而深层的改变,是改变你这个人的底层架构和人生机理。 细读经典,会帮你构架强大的人生底层逻辑。


《胜者即正义》里面有一句台词,“人类的大脑是很不可思议的,自以为不记得的事,其实就冬眠在大脑深处,然后会因为某种契机而突然苏醒,就像从抽屉中飞出来一样。”



现在你理解了,为什么那些好老师都热衷于组织读书会?

让你们聚在一块,强迫你们去读那些艰深晦涩,甚至无比拧巴的所谓经典,还让你们一读再读,读完之后交读后感,还要互相讨论。



所以,感恩那些为你组织读书会的好老师吧,珍惜那些跟你一起“痛苦读经”的小伙伴!

不要告诉我,大学毕业了,你就读过刘星老师的《西窗法雨》,还有高教社的红皮教材。出了校门, 还真没有那么多人得闲陪你,一起“痛并快乐的阅读经典”。



那些看似深陷于痛苦,却还在持续做着读书、写书这件事的人,也正享受着从别处无法得到的兴奋和获得,那是一种延迟获得,一种更大的满足感。

“入不敷出的状态,才是真正的学习状态”。

这句话乍一听荒谬,细琢磨在理。因为你清醒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输入输出”的系统,当你要驾驭更大目标,比如某个项目、比如某个论文,比如某个工程,你必须调动自己的储备,智识的、资源的,这种调动无力或者达不到应对的高度的话,必须再进一步“输入”。不知不觉中,这“入不敷出”的痛苦给你带来更大密度的能量摄入。

如何输入?看书,尤其是看经典学术书;做事,最好跟着高手学。

如何输出?自己写书,自己写文章,尤其是那种严谨的学术论文。


读书人,去寻找自己真正喜爱的经典吧!卡尔维诺说,“处于职责或敬意读经典作品是没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读它们。”

去读点经典学术吧,过那种痛并快乐的日子,那才是你我想要的生活!

如果没有那些痛苦,快乐也不会显得高级。

同样,如果没有后来那些快乐,痛苦也必毫无价值!





你看,那些学术书,总归是会有人来写,有人来读,有人来出。

“让我们最欢欣鼓舞的,是一本又一本的好书制作出来,而更有成就感的,则是让一本又一本的好书抵达了它的读者。”

——尤其是学术经典著述。

没有你的阅读和发现,这些图书以及我们,都是孤独的。



摄影:孤山鹤

如下这份书单,是我们从 法律出版社 今年一千二百多种新书中层层遴选而出的 27本学术书 你看看,可否称得上经典?

2018年法律出版社十大好书之学术类候选图书简介



1.《天下· 诉权与诉的可能性:当代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

作者丨 [德] 康拉德·赫尔维格 任重 译

责编丨 韩满春

推荐丨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之父赫尔维格的经典作品,国内首译出版。其构建法律保护请求权论时提出的法律保护必要等概念构建了现代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的根基。通过对比正反观点,阐释法律保护请求权及其对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价值。


2.《天下·普通法的精神(中文修订版)》

作者丨 [美] 罗斯科·庞德

唐前宏 廖湘文 高雪原译 夏登峻审校

责编丨 韩满春

推荐丨 西方法学经典之作,由美国二十世纪法学家庞德书写。全书分八章阐释影响1921年的美国普通法的几个因素。与其说这是一部普通法发展历程的再现,不如说是罗斯科·庞德法律社会控制论的发展、论证过程。

3.《刑法教义的本土形塑》

作者 车  浩

责编丨 赵明霞

推荐丨 车浩教授近年来关于犯罪论体系构造的教义学思考,从宏观和抽象的思想层面出发,进入中观层面构建刑法教义学的理论模型,再逐渐下沉到微观和具体层面的个案分析。作者近年来有意识地运用法教义学的方法,铸造法教义学知识,进而“将思想转化为解释力”。

4.《裁判的方法(第3版)》

作者丨 梁慧星

责编丨李峰沄

推荐丨 以"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为主旨,从民法解释学概述、法律解释方法、法律漏洞补充方法等五个部分来阐述裁判的方法。大师之作,极致简约,尽量回避理论性论述,采用浅显平易的口头语,以实际判决为例或解释例来演示各种裁判方法的运用。



5.《法治中国 司法改革的知与行》

作者丨 蒋惠岭

责编 高山 韩向臣

推荐丨 “如果司法感冒了,好像我也在发烧”, 但愿本书的一些观点和思想能像抗感冒药一样,从理论上支持和维护我国的司法制度正常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6.《司法证明方法与推定规则》

作者丨 何家弘

责编丨吴昉

推荐丨 以司法证明和推定规则为主线,重点阐司法证明的难题、历史、方法、规则、责任、标准以及推定概念的解析、种类的重述、规则的范式、创设、适用和司法错判的证明等。英文版本即将由德国三大出版社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推出。


7.《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增订版)》

作者丨 张翔

责编丨高山  汤子君

推荐丨 基本权利总论领域的体系性著作,围绕基本权利的功能,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限制、竞合、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教义学建构,回应了中国法治实践中的众多基本权利问题。

8.《思想的印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法学文集》(全三卷)

主编丨 法律出版社编辑委员会

责编丨 学术分社全体

推荐丨 汇集四十年法学理论精研,严选七十八篇法学名作,展示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脉络和学术思想。循着这些印迹,我们能够回望四十年来中国法学研究的必经之路,也为法学研习者提供了坚实的思想资源。

9.《天下·司法改革问题研究》

作者丨 陈光中等

责编丨黄倩倩  韩向臣

推荐丨 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做理论分析,涉及 刑事司法,兼及民事司法,探讨研 司法责任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陪审制度、 监察制度改革、司法信息化等命题。

10.《 天下· 法的价值论(第三版)》

作者丨 卓泽渊

责编丨韩向臣

推荐丨 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立足现实而又超越庸俗的现实,立足政治而又超越陈腐的政治,立足学术而又超越纯粹的学术。希望此书成为法学乃至整个学术界一泓尚存本真的清泉。

11.《合约的履行、弃权与禁反言》

作者丨 杨良 杨大明 杨大志

责编丨吴昉

推荐丨 围绕合约的履行、弃权与禁反言这一课题展开,依托大量先例和真实案例,阐述国际商事活动中合约履行的一般规则和具体规定及其运用,涉及违约令合约终止、合约受阻、合约更改与禁反言等重要内容。

12.《罗马私法》

作者丨 [德]马克斯·卡泽尔 罗尔夫 ·克努特尔 田士永 译

责编丨韩满春

推荐丨 最经典的罗马私法教科书,深刻阐释罗马私法对西方国家法律文化的决定性影响。许多具有罗马法渊源的法律概念或者由这些概念发展而来的法律论证方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高度文化各民族的共同财富。

13.《天下·民法典总则之理论与立法研究(第2版)》

作者丨 尹 田

责编丨汤子君 王珊

推荐丨 借鉴大陆法系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民法典总则的理论学说和立法经验,结合中国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实务,就制定中国民法典总则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研究。


14.《 天下· 中国物权法总论(第四版)》

作者丨孙宪忠

责编丨孙东育  汤子君

推荐丨 物权法经典著述第四版,强化物权法学理分析的特征,坚持在现行立法之外,保持法学原理的适度独立,从法律科学的严谨性和体系性的角度去分析现行物权法体系的发展。

15.《控辩平等论(第二版)》

作者丨 冀祥德

责编 丨高山  汤子君

推荐丨 第二届中国法学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 。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在深度挖掘控辩平等的理论基础和产生、演进过程的同时,对其现代内涵进行了实质性的重新解读。

16.《诉讼类型化与诉的利益》

作者丨 李广宇

责编 许睿

推荐丨裁判文书是司法活动的集中体现。作为学者型法官,本书首创独具特色的“对话式文书”,以真实发生,自己亲自裁判过的裁判文书辨法析理。 司法实践中的学术思考,也可以呈现那么美。

17.《法律行为解释之方法:兼论意思表示理论》

作者丨 [德]卡尔·拉伦茨 范雪飞 吴训祥 译 邵建东 校

责编丨韩满春

推荐丨 拉伦茨 在哥廷根大学法学与国家学系的教授资格论文,本书之重点,更多的不是对现行法律状况进行阐释,而是阐释“意思表示解释”之指导性原则的变迁,对相关问题进行概念性把握。

18.《德国物权法(上下册)》


作者丨 [德] 鲍尔·施蒂尔纳 张双根 译

责编 韩满春

推荐丨 物权法研习必读经典,其主要是写给年轻的法学工作者,故而所采用的阐述风格深入浅出,以使他们能缓慢地、循序渐进地熟悉并掌握物权法上的疑难问题。


19.《社会契约论》

作者丨(法)卢梭  钟书峰 译

责编丨 韩满春

推荐丨 卢梭社会政治学代表作,以法语原版为基础,博采众长,全新译本。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

20.《理论法学的迷雾:以轰动案例为素材(增订版)》

作者丨 桑本谦

责编丨高山

推荐丨采用 一种与法律教义学对立的“社科法学”的立场,对最近十年来发生的一些热点案例和涉法事件做出学术回应,倡导用社会科学方法提升学术的社会价值。

21.《宪法变迁与宪法教义学:迈向功能分化社会的宪法观》

作者丨 李忠夏

责编丨 沈小英  刘晓萌

推荐丨 强调宪法学的学术意识与实践功能,突出原理与经验的探讨,较完整地体现了“文本—历史—现实”的宪法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论体系,是一部具有新意的学术作品。

22.《侵权责任法: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第2版)》

作者丨 杨立新

责编 王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