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探讨了现在很多小伙伴上下班不背包的现象,并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调研,分析了背后存在的原因。文章提及了五个关键点:1)物品携带方式的改变导致背包不再是必需;2)职场文化对背包产生的影响;3)消费观念的改变引发对背包的态度变化;4)价值观、动机和性格差异导致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不同;5)部分人的努力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6)每个人对轻松与努力的理解和定义不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背包不再是必需品
随着物品携带方式的改变,手机等智能设备解决了大部分需求,电脑也可用平板应急,导致背包不再是上下班的必需品。
关键观点2: 职场文化影响背包的使用
职场文化中的加班竞争和对工作时长的不合理追求,使得一些人选择不背包下班,以逃避外界的道德评判。
关键观点3: 消费观念改变与背包态度变化
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物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产生了新的认识,这也影响了他们对背包的态度。
关键观点4: 价值观、动机和性格影响工作和生活态度
个体的价值观、动机和性格差异导致了对工作和生活的不同态度,这也影响了他们是否选择背包上班。
关键观点5: 努力与轻松之间的平衡
有些人的努力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而每个人对轻松与努力的理解和定义不同。这种现象提醒人们要找到努力与轻松之间的平衡。
正文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上下班不背包了。
我也有点好奇,于是在不同的群做调研,了解他们不背包的原因。
01
以前背包装什么?装电脑、文件、车钥匙、钱包、地铁卡等。但现在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需求。
至于电脑,其实家里一般会有一台。即使没有,也可以用平板来应急。
「特别是耳机,以前有线,不放进包里很容易缠绕;现在好了,都是无线的,直接放进盒子,揣进兜里就行。」
02
有朋友说,如果自己在下班时间出现在电梯间,他人就知道你要走了,有可能会招来一句「这么早就下班了?」。说话的人似乎站在道德高地,而自己则好像做错了事。
「现在职场越来越卷,很多人都在拼自己的工作时长,这样显得自己很努力。等到评绩效的时候,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我还见过一个更绝的,下班了,电脑也开着,人不在,但又好像一直都在。老板如果知道这样的文化导致了这样浪费电,不知应该开心还是不开心。」
所以,一些朋友选择了「轻装上阵」和「轻装下阵」。这样即使是离开了,也显得好像没离开一样。
03
「我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论多苦,也要买一个奢侈品包包;第二阶段则是,一个布袋最好,耐用又轻便;第三个阶段就是上班都不背了,假期才带上。」
好像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一种状态:工作不配拥有我最好的模样。前段时间很流行的「上班最丑穿搭」,也呼应了这样的一个趋势。
04
在调研里,我发现很多人提到「打工人为难打工人」:有些时候领导都不觉得你按时下班有什么,但周围人反而会觉得你这样做不道德。
如果你是希望通过加班来赢得好感,那最好的选择是:大家不加班,你加班,这样你自然就显得特别。
所以你的最优选择是:鼓励身边人都早点走,只剩你那亮起一盏灯。
但是,为什么你还要对他人比你早走这个事情感到不舒服?
05
今年在学心理学,里面提到:
行为背后一定是内在的东西在影响。
比如价值观,也就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一旦发现他人的价值观跟自己不同,那就容易不舒服。例如有的人信奉人生的目的就是赚钱,那当他看到有人竟然做一些不赚钱的事,就会不理解,并且认为对方浪费时间。
又比如动机,也就是「驱动自己向前的力量源泉」。有的人喜欢有挑战的目标,并努力去达成,这是成就动机;有的人渴望被他人看见,并收获赞美,这是影响动机(也叫权力动机);还有的人喜欢融洽的环境,讨厌尔虞我诈的氛围,这是亲和动机。不同动机的人,对事对人的态度自然不同。
还有一个是性格,也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有的人善妒,看到他人比自己好就不舒服;有的人乐天派,遇到再难的事也都觉得没问题;有的人容易悲观,总觉得明天一定比今天更差。
所以,如果从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就有一些可以挖掘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