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叶檀财经
作者:马兰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从来没想到,原来儿歌里面的蜗牛唱的居然是中国居民心酸现实。
据渣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和阿根廷、土耳其并列三大风险国。其中,最戳肺管子的一个数字是家庭债务占所得比重,目前达到了104%,甚至比美国还要高。
当年金融危机,美国的这个数字是132%,中国难不成连这方面都要和美国较个高下?
想要把这个数字降下来,要么把债务减少,要么把所得提升,按照现在的语境来看,这题太难,我选择放弃。
居民手里没钱这事儿,央妈也无奈认输了。
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6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73.12万亿元,同比仅增长8.4%,触碰40年谷底。7月数据依旧低迷,同比增幅不过8.5%。
今年以来,存款增速普遍在8%左右徘徊,可往年我们的存款增速可都是在10%以上的。
比照2010年,我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年翻了一番,但储蓄率却从51.55%下降到了46.38%。
奇了怪了,最爱存钱的中国人不爱存了,是消费多了,还是都去买金融产品了,总不能是把钱藏家里头了吧。
看看消费。据东方财富数据,全国百家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年底开始直线下滑,到今年6月份居然出现了负值-2%,实体消费看来日子真不好过。从统计局公布的社消来看,总额7月增长8.8%,也是低于预期的。
看来谋杀存款的凶手应当不是消费。
再来看看金融市场。股票大概是最凉凉的一个地方,这一届韭菜胆小怕事到让两市成交量都一度跌破千亿。P2P更不用说,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想逃出来。
剩下公募基金。
7月相比于6月规模倒是增加了1.13万亿,环比扩大了8.95%。不过从大佬余额宝的数据来看,4月到6月期间,规模从16800亿元下降到了14500亿元。就算公募基金这些钱全部拿去当做7月存款,能够贡献的增幅也只有0.65%。
金融产品的确分流了不少居民存款,但看起来也并非是主凶。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房地产。
截止至今年6月,我国住宅销售额累计达到5.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越调,反而房地产越好卖是怎么回事儿?
把存款赔进去不算,为了房,平均下来中国家庭都实现了负债,原来蜗牛身上的壳,还是我们中国摇摇欲坠的房!
蜗牛的壳也分值钱壳和赔钱壳,一线和新一线的壳无疑就是值钱的那一批。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8月,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面积同比增长35.33%,其中深圳涨幅达到76%,成为最突出的腰间盘,北京、上海、广州同比增长也分别达到39.1%、24.2%、17.9%;二线代表城市同比增长24.08%,其中重庆同比增长了90.01%,笑傲江湖。
问题来了,楼市调控这么严,这些城市成交量怎么还能增加这么多?
身边买房的朋友悄悄告诉我,最近银行加快批贷了。原本6月去买房,贷款得要到年底才能批下来,现在一两个月就批完了。
这只能证明一个事儿,房地产政策松了,央妈的水下来之后,的确流到了房市去。
不信,再去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根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的数据,北上广深房价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只是幅度趋于平缓,其中深圳同比上涨了9.86%为最高增幅,北京为0.38%最低。
刷出存在感的重庆房价同比上涨了31.47%,海口、贵阳、呼和浩特房价同比上涨均超过40%。
在楼市调控升级,住建部请喝茶不断的情况下,成交量不断攀升,价格保持高位还能小幅上涨,元芳,你们说央行的水进来没?
据麦田房产分析师的说法,北京最近看房比例有所提高。也就是说,未来几个月需求端并不会明显下降,甚至市场上的购房意愿在不断升温之中。
北京如此,深圳广州借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只会更得意,上海长三角中心的地位也不会让其楼市就此冷却,唱衰一线城市楼市的人估计是见不到暴跌的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