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牟长青
28推论坛创始人,有9年网络推广从业经验,目前专注新媒体营销。联系QQ:20446445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南部战区发声!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中远海控首制,国内首艘!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因违纪提前退伍后,他竟勾连间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牟长青

祝自己38岁生日快乐,顺便做个年终总结

牟长青  · 公众号  ·  · 2021-01-08 00:05

正文

38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因为新历和旧历每19年会轮一圈,我19岁生日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规律。19岁那年的生日,跟我出生那天的新历和旧历是同一天。


因为我从小都是过旧历的生日,但各种系统记录都是身份证上面新历的生日,因此经常在1.8日这天会收到很多生日祝福,但实际不是真正的生日。而19岁和38岁的时候,不会有这个尴尬,因为新历和旧历和出生那一天是一样的。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规律了。


刚过去的2020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一年,对于我来说也是,感觉今年也是诸多不顺。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部分生意今年都不景气,行业大环境也越来越严格,我身边大部分同行都在走下坡路。但大环境如此,只能学会去适应和变化,就像我很多年前就明白的一个道理,永远别想着社会来适应你,而只有我们去学着适应这个社会。


以前我有写年终总结的习惯,但自从写了生日纪念文后,好像这两年都是把年终总结和生日纪念文一起了,因为每年生日正好也是在年底的时候。


后新媒体时代,自身实力越来越重要


现在新媒体的红利期越来越少,可以说新媒体进入短视频时代后,对于小白用户就再也没有红利可言。我身边能做起来的短视频公司,少数可能有进入早的优势,但做起来主要还是因为团队实力有一定基础,团队实力不强的,进入得早,大部分也还是没做起来。


以前做微信公众号最容易的时代,老板总担心员工自己去创业,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时候公众号门槛太低了,只要有一定执行力的小白,也有机会逆袭。而现在应该没多少新媒体老板会担心员工去创业的,因为大家都明白现在想从0开始多难。哪怕不是从0开始,有资金,有团队,想做成一个新项目都非常的难。


就像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短视频达人火了,心态变了,觉得账号起来是靠自己,然后和公司解约单飞自己搞,但现实是缺少了团队的包装和配合,错过了早期的红利,大部分单飞的达人最终也没有搞起来。有才艺有颜值的短视频达人想自立山头都那么难,就更别说在新媒体公司的普通从业者了,这就是行业的现实和现状。


浅谈下视频号


今年下半年最火的新媒体平台可能就是微信视频号了,看看每个月有多少视频号线下会议,有多少各种视频号培训就知道了。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看好视频号,至少普通人很难做起来,当然可能会出现例外,但我觉得做视频号,就跟两年前做抖音快手一样,最终还是要看自身的实力,至少不可能像做微信公众号一样门槛那么低。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觉得更多把视频号当成一个推广渠道更好,比如你是做情感咨询的,可以做相应的视频号引流。你是做餐饮的,也可以通过视频号附近的人做直播引流。比如我们28推这样做服务的,也可以通过视频号能吸引更多目标用户。简单来说,视频号对于大部分企业的来说,是个靠谱的引流工具,从这点出发,视频号适合很多公司去做。


但如果你想从0做成有几十万粉丝,几百万粉丝的大号,那就不容易了。最终视频号肯定也会更偏重原创账号,搬运号的生命周期肯定有限。但做原创IP,就需要有自身实力了,就像现在做抖快一样。而且视频号获取粉丝更难,靠广告直接变现也不容易。但如果是给自己已经成熟的项目去引流,那变现相对会更直接。


对于有微信私域流量的团队来说,其实不在乎视频号本身有多少粉丝,因为他们有很多导流渠道,只是把视频号当作一个承载自己私域流量的变现平台。比如今天订阅号可以直接推视频号直播预订,这个对有公众号资源的人来说,就是个不错的功能。但没有这些资源的人来说,视频号想做起来就很难。其实很多大佬已经看明白,要做好视频号,其实就是做大自己的私域流量。


今年难得的一点收获和突破


今年因为疫情,公司线下活动少做了很多场,直接导致新媒体大会也停办了一年。但也因为疫情的压力,今年在做线下活动这块也有了突破,就是在9月份的时候组织了28推第一届新媒体精英徒步挑战赛。

可以说因为疫情的压力,才让我想起做徒步这个活动,所谓穷则思变。只是没想到的是,第一届徒步的口碑就非常的好,很多参加了第一届的老板都说明年想继续参加,很多还没参加的新媒体大佬,也都表示明年肯定会去。徒步具体好在那,就不在这里过多描述了,总之让我完全不担心第二届的报名。让我想起2016年第一次做新媒体大会的时候,也是口碑爆棚,对于28推来说,一直坚守初心,做接地气的事情就对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这个也是我最近的一个感触,很多时候我们在朋友圈看着很多东西很火热,很容易让一些小白被误导。比如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一个段子,某人努力一年在短视频做知识付费赚了50万,然后去外面做分享,就变成了年入5000万。


还有谁谁又搞了一个万人大会,如果只在朋友圈看动态,有截图,有数据,可能会觉得是真的。但亲临了会议现场的,才会明白现实和朋友圈数据的差距有多大。之前我们公司小伙伴就被误导了,一门心思还打算想跟别人去学习如何搞会,但眼见为实后,才明白是自己被误导了。


当然会炒作,会包装其实也是一种能力,28推的人在这方面一直就太实在,比如我们前面做了4期视频号训练营,我们培训部门做的训练营战报,展示的是培训了近1000人,465位学员新建视频账号,在培训期间,其中万粉账号16个,千粉账号42个。


其实我看到这个战报的时候,觉得发出去会不会反而没人报名了,因为数据太一般了。( 现实是我在朋友圈就没发 )很多人会想400多个账号,万粉账号才16个,虽然只是10天达到的,很多人也会觉得这数据太低了,觉得我们培训一般。但我们毕竟就是100多元的一个培训,没做到的也不能去乱写乱说。


如图:我们为了宣传五期训练营做的一个战报,其实从推广角度,我个人觉得确实没吸引力,我们唯一的吸引力就是价格实在。培训10天,才收149元。


如果是了解28推的老朋友就知道,我们从来不玩虚的,从来不割韭菜。以前的新媒体年度培训,虽然单价过了2000,但每次培训时间长达5个月,可以说我们培训项目基本就不赚钱。2021的年度培训就确定暂停了,这次是真的不做了。


在推广和包装上面,我们做得很差,我觉得是应该改进的,很多项目能坚持下来,完全是靠口碑。比如28推的社群项目,90%的新增会员都是来自口碑推荐,跟线下沙龙一样,从来没做过分销,也没打折过,完全靠硬实力吸引报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