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 2017年让我们陪您走下去】
原题为《伊拉克战争 十四年影像志》
自相机发明以来,几乎每场战争都会有新闻摄影师横空出世,为世人熟知。西班牙内战中是罗伯特·卡帕,越南战争里是菲利普·琼斯·格里菲思,而伊拉克战争对应的则是尤里·科济列夫(Yuri Kozyrev)。这位俄罗斯当代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曾经在1990年代记录过苏联衰亡和东欧剧变,报道过两场车臣战争,曾在2001年赴过阿富汗战场,但真正成就他的,是对伊拉克战争的长期记录。
2003年3月21日,巴格达,美军名为“震撼和敬畏(Shock and Awe)”的轰炸行动,炸弹如潮水般倾泻在了伊拉克政府部门所在的地区,到处硝烟弥漫,燃起熊熊大火。就在前一日,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正式宣布对伊拉克开战,希望推翻以萨达姆·侯赛因为首伊拉克复兴党政权,标志着伊拉克战争全面打响。巴格达时间21日晚间8点多,美英军队开战后这场最大规模的空袭在巴格达拉开序幕。3月21日这一天也被称为“A-day”。至少数百架次轰炸战机投下无数炸弹,潜艇、舰艇等发射至少1000枚“战斧”巡航导弹。同时遭到空袭的还有北部城市摩苏尔、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和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
2003年3月28日,一名伊拉克部落首领朝天举枪,示意将反抗美军到底。伊拉克战争开始后,一些伊拉克部落头领从全国各省前往巴格达,进行训练,学习进行游击战和炸弹袭击。伊拉克的部落林立,势力复杂,这些人当中既有萨达姆的支持者,也有反对派。战事从一开始就有伊拉克部队倒戈,反过来帮助美军,希望推翻萨达姆政权。随着战争局势不断变化,以及新的伊拉克政府成立,伊拉克战争到了后期,战争性质其实发生了改变,一些武装组织的极端行为甚至将部分反美武装推向美军。最后,伊战变得不像是逊尼派武装与驻伊美军、伊拉克新政府的战争,而是驻伊美军、伊拉克新政府及什叶、逊尼两派武装针对极端组织的反恐战争。
2002年,《时代》杂志希望找摄影师去伊拉克采访,40岁的尤里觉得“机会难得”,接下了这单活。虽然签证难办,但尤里凭借萨达姆·侯赛因的一封签名信,以及新近所获得摄影奖项建立的声誉,还是在9月份抵达了伊拉克。原定的计划是用一周左右的时间,拍摄伊拉克人的日常生活,结果他在伊拉克待了数月。
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打响。尤里的伊拉克之行,从7天变成7年。
2003年8月2日,萨达姆·侯赛因的家乡提克里特,来自提克里特以及附近郊区奥加(Owja)的支持者聚集,出席萨达姆三个儿孙的葬礼,捧土下葬以示哀悼。2003年7月,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Uday)和库塞(Qusay)以及库塞之子穆斯塔法(Mustafa)在与美军的交战中丧生。尤里·科济列夫据称是记录这次葬礼的唯一一位摄影师。拍下这张照片的4个多月后,萨达姆在提克里特的一个农场被美军抓获,并于3年后经过伊拉克新政府的司法审判被执行绞刑。萨达姆执政期间,从家乡起用大批乡里出任政府要员,以及担任他的共和国卫队成员,提克里特成为萨达姆复兴党政权坚固的阵地。复兴党政权覆灭以后,部分成员开始与伊拉克的“基地”组织(AQI)合作,后者后来结合其他势力,组成了极端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ISIS)”。
2006年4月27日,伊拉克拉马迪(Ramadi),美国海军陆战队第8陆战团第3营K连的士兵在街上巡逻。伊拉克战争打响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美军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大规模抵抗,只用了大约3个星期就进入了巴格达市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抓获了萨达姆本人,推翻了独裁政权,但随后,他们陷入游击战的困境。在对各个城市实施军事占领之后,管理工作成为美军棘手的课题。美方不断草拟计划重建伊拉克,但由于伊拉克部落和宗教派别势力复杂,当地一些政治组织并不支持美国,其重建计划也并未能按照规划顺利进行。反而,针对军事占领进行的游击战不断发生。这些伊拉克各地反抗组织、原共和国卫队通过巷战、伏击和炸弹袭击,造成美军伤亡惨重。到2006年年底,美军在伊拉克死亡的人数已达到惊人的3000人。
尤里的镜头几乎覆盖了伊拉克战争的全部过程。从美军第一天对巴格达展开的空袭,到最后一支美军作战部队撤离伊拉克,战争的各个阶段,全世界关于伊拉克的新闻报道基本都能找到这位摄影师的作品。作为《时代》杂志的签约摄影师,尤里在当地向导和朋友的帮助下,尽力走遍伊拉克,将这场极富争议的战争、复杂的势力,乃至极端组织的崛起,多元地呈现给全世界读者。
2007年3月25日,伊拉克库巴哈(Qubah),一群被逮捕的伊拉克男子。他们刚制造了一起路边炸弹袭击,导致四名美军士兵和一名伊拉克男孩丧生。包括美军、新组建的伊拉克政府军,不断面临反美武装各种简易爆炸装置(IED)的威胁,路边炸弹制作简单,看似貌不惊人,却能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设备损伤。美军在伊拉克作战期间,它是造成伤亡的最主要来源之一。战争打响后不到2年里,在伊拉克阵亡的2000多名美军官兵中超过一半是被路边炸弹夺走生命。2008年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拆弹部队》讲述的故事就是与此有关。
“尤里属于那种人,以报道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为乐事。即使是去西伯利亚度假时也不会忘记拍摄那里的火车监狱……他知道自己冒着很大的风险,他有他自己的选择。”《时代》杂志的前摄影主管玛丽安·格伦(MaryAnne Golon)评价尤里。她说,《时代》杂志一般要求在冲突地区每工作六周就轮换一次同事,关注他们是否需要休息和放松,但有些人就是“热衷于在那样的地方工作,享受不断的刺激与心跳,这或许是他们的冒险天性。”
2009年3月16日,伊拉克边境的布卡(Bucca)监狱,囚犯在这座美军的关押中心里祈祷。这是一座位于伊拉克南部、靠近科威特边界的小镇里的大型监狱。于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建造,从2004年开始接收从巴格达中央监狱来的犯人。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的虐囚罪行被曝光后,遭到多方谴责,新的布卡监狱是他们试图打造的模范监狱。不过,恐怖组织ISIS的一名高级官员后来说,布卡监狱促成了ISIS的诞生,该监狱给了“圣战者”聚集、计划和构思的独特机会。据他透露,ISIS前后至少有九位高阶领导人,包括最高领袖巴格达迪都曾在这里被关押过,而他们在巴格达或其他地方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聚集。布卡监狱甚至可以说是ISIS的诞生地。
尤里拿到了诸多伊战独家的画面。他既前往美军的军事基地,也造访伊拉克逊尼派、什叶派的地盘。他既报道美军的交战、巡逻,也拍摄萨达姆儿孙的葬礼现场。俄罗斯人的身份有利于他的拍摄。伊拉克战争期间,欧美记者并不受很多当地人的待见,作为战时唯一一位长期驻伊的俄罗斯摄影师,尤里成功地与当地人结下友谊甚至“生死之交”。尤里说,当地人尊重他也帮助他,甚至给他起了个尤里·巴格达义(Yuri Bagdady)的当地名字。
2007年3月20日,伊拉克迪亚拉(Diyala)省的庄沙卡拉特(Shakarat),美军士兵拿着伊拉克“基地”组织(Al-Qaeda in Iraq,AQI)的旗帜。这面旗子本来竖立在一所学校的屋顶上。2004年10月,伊拉克“基地”组织时任领导人阿布·穆萨布·扎卡维宣布效忠奥萨马·本·拉登。随后,扎卡维将该组织的名字改为“两河国家‘基地’组织”,外界通常称之为“伊拉克‘基地’组织”。它和其他极端组织后来形成了“伊斯兰国”(ISIS),与照片中相似的黑旗也成为“伊斯兰国”最醒目的标志。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美军按计划逐步撤离作战部队,尤里也结束了在伊拉克为时7年的专注拍摄。随后,他投身于更广泛的阿拉伯社会。自2011年起,他开始关注在巴林、也门、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发生的革命运动,这些摄影作品同样为他赢得无数赞誉。而在这期间,尤里仍不时回到伊拉克。故而,他也记录了美军撤离以后的“新伊拉克战争”,包括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崛起以后,伊拉克库尔德人对抗他们的战地故事。
2010年8月5日,来自弗吉尼亚州国民警卫队第116步兵团第1营的美军士兵,他们结束了8个月的伊拉克服役,启程从“蝰蛇”(Adder)营地返回美国。这标志着美军在伊拉克为时7年的战争告一段落。伊拉克在2005年以后开始举办民主选举,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持美军撤军(主要是战斗部队)的政见上台。2010年8月,驻伊美军宣告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不过,美军此时仍然在伊拉克保留有数万人的军队,负责保护美军基地和训练伊拉克新政府的安全部队。直到2011年年底,剩下的美军完全从伊拉克撤离,历时九年的美军伊拉克战争才正式全面结束。
“这场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个性。去前线目击战争,见证历史,报道动乱、革命和起义,就好像是我的一种特权。”尤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的一些同事在经历战争后选择了放弃,改做更轻松的新闻摄影,因为战地报道实在太沉重了。
2016年5月15日,伊拉克北部村庄苏丹阿普杜拉(Sultan Abdullah),库尔德武装(Kurdish Peshmerga)在对抗ISIS的最前线。这是一支名为自由斗士的库尔德人部队,他们挖好了数英里长的用土堤和沙袋加固的战壕,以抵御ISIS的入侵,这也是他们自治区的边界。“伊斯兰国”武装队伍自2014年开始在伊拉克境内攻城略地,而伊拉克政府军一度没有什么像样的作为。因此除了英美联军的空袭,地面上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几乎筑起了对抗“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唯一堡垒。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第四大民族,人口规模约有3000万。他们是“男女平等”做得最好的穆斯林群体之一,也是穆斯林中少数允许女性参战的族群,“伊斯兰国”极端宗教保守势力视其为眼中钉。
但他也承认,留在伊拉克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自始至终,不断有战地记者在伊拉克战场的死讯传来,尤里也有亲密的朋友在战地报道中身亡,这些都给他很大触动,甚至让他难以自拔。但最后尤里还是坚持在那里,并凭借杰出的报道,先后拿下像荷赛新闻摄影奖、ICP终身成就奖、罗伯特·卡帕奖等国际顶尖摄影荣誉。尽管尤里说,奖项的意义并不大,毕竟他的职业使命就是如此:让照片发声,记录这个时代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的遭遇和命运。
文/曾鼎 文字编辑/孙杨
图片编辑/丁大伟 美术编辑/虎妹
新媒体编辑/马茹均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7年第4期,总第605期。
《渔人的葬礼:十五年前的灾难记忆》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