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小镇产品线
电影小镇是内容嵌入型项目,主要以塑造和还原经典电影场景为主,依托自身电影IP资源,结合当地文化,发展影视文旅产业。
华谊兄弟称其为“电影IP+城市ID”模式。
目前主要落地产品是2014年开业的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这也是华谊兄弟第一个投入运营的实景项目,是华谊兄弟实景娱乐1.0版本的产品。由华谊兄弟输出内容及品牌,交由合作方来运营。
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2014年春节试营业期间,游客数占到海口游客总数的20%。海口当年游客人数首次超过三亚成为海南省第一。之后,在仅开放1942街、南洋街两条街区的情况下,年游客数量就已突破两百万,并为《芳华》在内的多部影视作品搭建电影实景并提供拍摄配套服务。2018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数近20万人次,成为海口旅游第一目的地。
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的成功,使华谊兄弟看到了影视文旅产业的前景。之后,马不停蹄又在长沙、南京和郑州三城落子电影小镇,预计陆续在2018-2019年开业。
2、电影世界产品线
电影世界是华谊兄弟打造的以华谊兄弟电影原创内容为主题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的大型主题公园。
如果说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是华谊实景娱乐1.0版本的话,那么目前即将开业的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就是2.0版本的第一个落地产品。
电影世界仿效的是迪士尼的“电影+乐园”模式,在华语电影界,华谊兄弟是首创。
通过上面两个产品形态,
华谊兄弟总结了一套自己独创的IP植入的玩法:不依赖强势IP,而是实现“IP反哺”和“IP循环”,使其作为上市公司,业务内容更多元。
IP反哺:即以实景娱乐反哺影视项目制作。
众所周知,影视制作资金投入巨大,制作周期较长,华谊兄弟以电影IP为核心打造的实景娱乐项目发展成熟后,能够带来稳定收益,这样可以减轻华谊兄弟对其电影业务的业绩依赖,而让其有更大的创新空间,生产出更高品质的、具有衍生再开发价值的电影IP。
IP循环:华谊兄弟将影视拍摄场景和实景项目建设形成协同统一,即把拍摄场景保留下来作为实景项目景点的一部分。
例如电影《芳华》中80%的场景就是在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实景搭建,电影2017年年底上映大获成功,“芳华小院”成为电影公社的经典必游景点。又例如,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为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还原搭建了历史中的真实场景,拍摄结束后将作为景点留存下来对公众开放。
另外,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华谊兄弟电影城(济南)也会使用此模式,由华谊出品、管虎导演执导的《古董局中局》将在该项目第一街区老济南街建成后展开拍摄。从拍摄场景无缝转换为旅游景点,建景、拍景、留景,协同统一、环环相扣,这是华谊兄弟做电影实景娱乐业务的核心优势和内在逻辑。
因此,
独创的IP植入是华谊兄弟区别于国内主题公园中最显著的特色。这种主题游乐与电影工业拍摄结合在一起,当电影上院线播放时,以数以亿计的眼球吸引力又反过来大大加强对主题公园本身的知名度,从而激发游客的游览热情。
3、沿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授权商业模式
总体来看,目前华谊兄弟实景娱乐业务的运营模式沿用了迪斯尼和环球影城的早期输出模式,还是以走轻资产路线为主。
主要是以品牌授权和知识产权入股项目,具体包括前期的品牌授权和IP输出、建设期的指导规划、后期的管理运营。
这种模式的盈利模式包括:前期项目确定时的品牌授权费,项目建成后运营过程中按约定获得经营性收入分成,以及根据在项目中所占股权获得投资收益(不仅包括实景项目收益,也包括项目周边配套地产项目收益)。
2017年年报显示,如今华谊兄弟已经拓展了18个项目。2017授权业务收入达2.8亿元,主要来自于前期品牌授权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是华谊兄弟第一个自主运营管理的项目,其核心模式类似于迪士尼的“合资模式”。由华谊兄弟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整体负责项目的开发、持有和管理事宜;并由项目公司委托华谊兄弟的管理公司进行项目日常运营管理,以期更直接地参与项目的效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