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大学毕业,进入法士特的前身——陕齿总厂宝鸡厂区,从车间工艺技术员开始做起。至今为止,我换过不同的岗位,但从没有脱离过工艺和技术。我是法士特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与它共同度过了从国内持续发展到向国际迈进的整个过程。
2000年后,法士特开始与外资企业广泛合作。我认为,这是法士特“质”变的起点。当时,国内的竞争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只有与跨国公司合作,才能知道先进技术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当时参与了出口产品的试制,经历了法士特最早从事出口业务的艰难时期。硬是靠着技术人员加班延点地做试验,不断摸索,完成了国际客户需要的出口产品。从那时起,法士特的出口市场打开了,有了做出口件的经验,让我们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水平得到提升,也让法士特在行业内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近些年,随着法士特产品的多元化,我们在客车和轻卡市场也开始发力。2006年,我到了宝鸡厂区,这里是法士特客车传动产品基地。法士特从原来没有客车产品的经验,对市场需求、产品匹配不了解,到后来实现了年产6万台客车变速器的目标,一路走来有无数法士特人对岗位的坚守和付出。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法士特,每个人要争当初学者,都要经历一轮又一轮从零开始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20年,转眼即逝,法士特孕育、培养优秀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也正在带动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