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社会舆论领袖。每天推送多篇优质原创稿件,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汽车报

中国品牌巡礼 || 孙峰:学习、奋进——法士特的永动力

中国汽车报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9-09 17:4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听劳模讲故事


法士特副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孙峰


1996年,我大学毕业,进入法士特的前身——陕齿总厂宝鸡厂区,从车间工艺技术员开始做起。至今为止,我换过不同的岗位,但从没有脱离过工艺和技术。我是法士特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与它共同度过了从国内持续发展到向国际迈进的整个过程。


2000年后,法士特开始与外资企业广泛合作。我认为,这是法士特“质”变的起点。当时,国内的竞争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只有与跨国公司合作,才能知道先进技术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当时参与了出口产品的试制,经历了法士特最早从事出口业务的艰难时期。硬是靠着技术人员加班延点地做试验,不断摸索,完成了国际客户需要的出口产品。从那时起,法士特的出口市场打开了,有了做出口件的经验,让我们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水平得到提升,也让法士特在行业内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近些年,随着法士特产品的多元化,我们在客车和轻卡市场也开始发力。2006年,我到了宝鸡厂区,这里是法士特客车传动产品基地。法士特从原来没有客车产品的经验,对市场需求、产品匹配不了解,到后来实现了年产6万台客车变速器的目标,一路走来有无数法士特人对岗位的坚守和付出。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法士特,每个人要争当初学者,都要经历一轮又一轮从零开始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20年,转眼即逝,法士特孕育、培养优秀技术人才,而这些人才也正在带动企业持续发展。

记者观察
惟有靠实力才能赢尊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都有与外资企业合资、合作的经历,然而其中很多都只是从事“代工”、“组装”一类的低技术含量工作,有些甚至只是“打下手”,根本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在法士特,我们听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十几年前,法士特首次与伊顿合作,当时的法士特在技术方面与外企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伊顿曾一度对法士特能否有效保证技术和产品质量持怀疑态度,甚至法士特技术人员提出有关工艺程序的改进建议,都很难被伊顿方面认可。直到法士特做出样件来对比测量,用事实证明该工艺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后,对方才予以采纳。小小的细节反映出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在与外资合作中的艰辛。


法士特与伊顿第一次合作时,合资公司简称为“伊顿法士特”,由伊顿控股。伊顿对开拓中国市场持谨慎态度,在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法士特一直比较被动。多重矛盾下,双方的第一次合作并没能走得长远。


到2014年,伊顿主动提出要再与法士特合资。十几年过去,法士特无论市场地位还是技术实力都有相当大的提升。这次的合资公司由法士特控股,简称为“法士特伊顿”。虽然只是文字顺序的变化,却意味着法士特拥有了合资公司的话语权。法士特董事长严鉴铂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关键,“惟有靠实力才能赢得尊重”,现在的法士特有了与外资企业比拼的底气,因而获得了与外资企业谈判的实力,也获得了更多走向海外市场的机会。


法士特与伊顿的两次合作,正是过去近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在国际市场地位变化的缩影,充分显示了自主研发、人才培养对自主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惟有以实力作支撑。


整理: 刘晓烨 编辑 :庞国霞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欢迎读者分享,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联系方式:010-56002742;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