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采访李亚明,是在科室的会诊中心。由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医大一院)核医学科的会诊中心、诊室、办公室设在同一层,以方便患者就诊治疗,所以前来咨询的患者络绎不绝。
对患者,李亚明从未有过拒绝,“患者来找我,一方面是想确认此病做核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想知道核射线的治愈效果,以及有没有副作用等。”诸如此类咨询,李亚明在出专家门诊时要反复讲到多次。
但在李亚明看来,“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特殊的患者,只有实实在在的病情。因此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毕竟他们没有医学知识,需要我的帮助,更何况还有许多从偏远地区赶来的患者。”
李亚明的身份不止一名医生,他还是医大一院核医学科主任、中国医科大学的老师、核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以及我国核医学学科带头人。
因此,除了诊治患者,李亚明还承担着教学任务,承担培养核医学继承人以及带领核医学学科向前奔跑的任务,这些任务对李亚明来说,每一个都极其重要,丝毫不敢懈怠。
当白天的时间已被亟待诊治的患者排满时,李亚明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跟学科有关的其他事,因此,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人们会发现,经常会在凌晨4、5点收到他发出的电子邮件。
尽管如此繁忙,但在李亚明看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其位 要谋好其政”
从事核医学34年,李亚明对我国核医学学科发展和应用情况了如指掌。
目前公众对核射线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误区,常将医疗核射线的辐射及剂量混同在日常情形下的核射线辐射限值来讨论,这就如同把院外斗殴中用刀刺破腹部和院内为切除肝癌而切开腹部混为一谈一样,抛开本质谈现象,撇开作用谈行为,不看最终获益,只单纯讨论核射线的利害没有一点意义。
医疗中应用核射线的目的是要延长病人寿命,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生活能力,且临床医生也的确是这样做的。那为什么公众还会存在这个认知误区?“主要原因还是核医学的科普工作没做到位.”提及当下的核医学科普现状,李亚明认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今年中国核医学事业刚步入第二个甲子之年,根据中国核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李亚明组织全国的核医学专家共同编写了核医学的第一本科普专著——《“核”你一起揭秘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李亚明任主编。作为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李亚明在推动我国核医学发展上倾注的心血远不止这些。
如果说科普是李亚明在推动核医学发展中的一个落点,那么,核医学人才培养和储备则是李亚明最重要的落点。
“核医学领域专业性很强,往往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学科,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通过规范可行的方式培养核医学专业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我国目前对此类人才的培养一般是由所在医院承担,尚缺乏全国范围的系统的培训。”
“对此,我们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成立了中国核医学网络学院,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展开了核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如医生、护士、技术工程师、药师、化学师等)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李亚明坦言,这种培养方式不但节约了常规培养时间和成本,受众面还很广泛,学员的可选择性很大,备受核医学专业人士欢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核医学大型医用设备质控平台的建立。基于行业技术操作规范、质控标准和管理等质控体系,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质控平台实现了核医学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工作系统、动态地走向每一台设备,为核医学医疗工作的质量、数据的价值、国际交流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实现和落实核医学质控体系,李亚明倡导的‘一科一质控师(员)’工程已经培养了400多名质控师(员)。
此外,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除了网络教育,李亚明还组织相关核医学专家出版发行了《核医学技师工作手册》、《核医学护理工作手册》、《核医学放射性药品制备手册》等多本核医学专著,将核医学所涉及的人和物做了完整呈现。
但这所有的工作并未进行过刻意宣传,李亚明带领着我国核医学团队,默默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因为在他看来,既然是主委,就要做实事,“在其位,要谋好其政”,真正地造福患者,推动我国核医学的发展。
“荣誉是对技术的鞭策”
在攻克难题的路上,李亚明不但练就了过硬的临床技术,还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基于此,辽宁省授予李亚明“2012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首批辽宁名医”等荣誉称号,当年获得此殊荣的,全省仅有30人。
对此,李亚明认为,荣誉是对技术的鞭策,是患者对自己的肯定,要想保持住这份荣誉,就要不断学习、交流,多接触临床,多阅读书籍、文献。“临床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多发病、疑难病见多了,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才能提高,并获得患者信任,避免医疗纠纷,所以这也是一个互补的过程。”
知行合一,李亚明的临床诊治水平和对患者的耐心,业内皆知。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鞥率最高的肿瘤,同时又是常见病,临床分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等很大程度依赖于PET-CT,但目前大众对PET-CT的认知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基于此,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该《规范》由8个专科的43位专家共同制定,其中明确提到了PET-CT的临床应用,尤其肯定了其在肺癌诊治中的价值。
而在这之前,2002年PET-CT刚引入中国医院时,李亚明就已经做过许多有关PET的研究了,并牵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PET与分子影像学组”,制定了操作规范和工作指导原则,因此当PET-CT应用于临床时,李亚明又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永远走在前列,似乎已成李亚明的风格,这或许得益于李亚明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敏锐的临床趋势感知。
助力医改 愿景“一县一核医学科”
李亚明在临床中发现,许多患者来自县域,有些患者不但要忍受长途跋涉之苦,还要承担交通住宿费,以及接下来的相对昂贵的治疗费。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层医院核医学科数量的不足,甚至是空白。”我国目前有近3000个县,但拥有核医学科的医院数量微乎其微,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原发性肿瘤、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甚至无法完成肿瘤术后的放化疗效果诊断,更无法对是否发生骨转移进行判断。因此,大部分群众不得不辗转到大城市大医院接受治疗。
如何做到“群众大病基本不出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2014年10月,李亚明牵头在全国开展了“一县一核医学科”项目,推动全国基层医院核医学科的发展。发展离不开人才,而核医学人才的培养早已启动。“质控平台已完成的400多位质控师,大有用武之地,但‘一县一核医学科’的目标,人才缺口还很大,所以我们的网络平台教育还需加倍努力。”
李亚明介绍,目前这个项目得到了全国基层医院的积极响应,上海率先实现了“一县一核医学科”,山东淄博和潍坊、江苏无锡和苏州也接连实现了“一县一核医学科”,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地区向这个目标迈进。
无心栽柳,李亚明的举措与国家医改不谋而合,但在他看来,“惟愿患者少受罪,少花钱,尽早治愈,这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愿,在达成这个心愿的路上,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岗位负责制 成就明星科室
虽身兼数职,李亚明的科室管理仍效果显著,不但是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还是教育部重点培育学科,学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五,这与李亚明采取的“岗位负责制”不无关系。
作为医大一院核医学科主任,李亚明将权利下放,依临床岗位设置不同的负责人和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将工作细分到每一个人,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应人员,并及时解决。
同时数位科室员工主动兼任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研究生培养秘书,信息化秘书等秘书,主动承担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样为科室发展出了一份力。
“所有声誉和荣誉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因此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核医学一定会越来越好。”李亚明说。
万事已俱备,东风正徐来,期待李亚明的“摆兵布阵”为我国核医学学科带来更多的突围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