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越辨越明,怕的是,不让辨。
讲事实是好事,怕的是,只讲部分事实,不讲关键事实。
关于养老金问题,今天央视做了一期视频,全网大规模分发,强行灌输理念的意图很明显。
主要针对的说法有:“养老金储备不足”、“近期有大规模退保现象”、“灵活就业人员退保只能退40%”、“个人养老金为了让人多交钱”等等。
不可否认,央视节目里面讲的内容,都是事实。
比如,我国养老金基本制度不是储备制度,而是现收现付制度,所以不存在“养老金储备不足”的问题。
央视这样扣字眼,说那种说法错误,一点儿问题没有。
再比如,“灵活就业人员退保只能退40%”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在2009年就明确规定了,不允许退保,只能转保或续保。
所以,退保这个说法也是绝对错误的。
另外,它还引用数据,说明过去10年,基础养老保险收入一直大于养老保险支出的,唯一一个例外是2020年,因为一次性特殊原因。
并且还附带了一张图:
最后,还搬出了一个硬证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市值已经高达3万亿左右,而且它还没有被动用。
注意关键词,全国社保基金,市值3万亿,还一分钱没动。
整个节目就一个意思:年轻人赶紧交养老金啊。
最后还扣大帽子吓唬人:网上关于养老金的错误信息要么是因为对养老金不够了解,要么就是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制造紧张和焦虑,赚取关注和流量。如果是前者,需要补补课;如果是后者,就该各方共同努力及时辟谣,以正视听,维护网络清朗空间,给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一连串的事实,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错误的。
因为忽略了关键事实,以及应用的逻辑错误。
咱们的基本养老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当期收和当期花,因此流量视角确实很关键。
过去10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一直大于支出。
这能说明,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高枕无忧吗?很难。
因为,这虽然是事实。
但,它又不是全部的事实。
比如,2021年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合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本年收支结余分别为3688亿元、195亿元和1651亿元。
表面上看,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基金,都是结余的。
但是基础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的关键是,财政补贴。
剔除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就是入不敷出。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全靠老百姓内部腾挪,这个制度已经开始受到挑战了。
再看另外一个结构,全国各地差异。
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退休人员数量,以及退休人员工资构成不一样,因此基础养老保险基金盈亏也不同。
以2020年为例,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7个省份上缴金额大于下拨金额,3个省份收支平衡,其余21个省份相对困难,需要支援。
如果没有上面调剂,像东北三省、湖北、四川等地的退休人员,根本领不到足够的钱。
这就是央视那张图背后,被忽略的其他关键事实。
根据这两个事实,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财政补贴基础养老保险基金,能够补贴多久?
2、养老金富裕的省份,能够富裕多久?这种跨省调剂制度,能持续多久?
关于养老金,另外一个事实是什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规模大幅飙升。
从存量视角分析,
近1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由2.39万亿增长至5.26万亿。
根据社科院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
是不是觉得很振奋人心?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虽然养老金进账不断增加,但是退休的人更多了,领的退休金更多了。
就这一池子的水,进水的水龙头虽然流得很快,但是出水的水龙头流得更快。
结果就是,基金的可支付月数由18.5降低至11.2。
什么意思?
如果现在没有人交基础养老保险基金了,那么这些钱还能够维持11.2个月。
也就是说,当下,基础养老保险基金确实不存在缺口。
接下来有两个问题:
1、现在养老金不存在缺口,代表未来不存在缺口吗?
肯定不是。
以前我们15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现收现付制度下的养老金当然没有压力。
每个年轻人交1000块,这1个老年人的退休金能够达到1.5万。
现在呢?5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
这个时候,1个老年人的退休金要想维持1.5万,那么这5个年轻人每个人都得交30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