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末,腾讯
20
周年迎来了自
2012
以来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背后伴随的是最新战略升级——
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的
“
数字化助手
”
。
叱咤风云的巨头为啥突然来了个航母式的大掉头?
显而易见的大背景是,手握超
10
亿月活国民级应用微信这张最亮眼移动互联网船票的腾讯,已经把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占差不多了。如果说今日头条,微博这些第二梯度巨头还能玩玩用户下沉,腾讯可真的只剩高处的孤寒,总不可能去火星搞流量吧?
另外一个刺激腾讯做出转变的是,其核心盈利模式受到了来自不可抗力的巨大压力。
自
3
月
29
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后,游戏行业审批就进入了冰冻期,超过
5000
款游戏在排队等版号。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游戏行业的监管力度,多款游戏被责令整改或者下架,业内一片哀嚎。
跟央视主持人口中“游戏行业凛冬已至,近半数公司业绩营收下滑”应景的是,腾讯第二季度总营收
736.75
亿元,净利润
178.67
亿元,同比下降
2%
,环比下降了
23%
,这是自
2005
年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
游戏收入占腾讯总收入
40%
左右
之后,腾讯大动作频频。
10
月
31
日,马化腾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声称“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而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
“产业互联网”这一连百度指数都还没来得及收录的词汇顿时大热,引发了舆论大范围的讨论。
洒家看了不少相关信息,发现
99%
的都在扯犊子纯粹是拿点新鲜词汇显摆自己入流,而巨头诠释的“产业互联网”更多地是向领导表达一种态度同时向大众猛甩幌子,对普通人有用的干货几乎一点没有。
实际上,“产业互联网”一直是不少互联网游牧民的暴富法门。
那到底啥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词条早在
17
年
3
月份就已建立,出处引自新浪科技一篇名为《产业互联网:传统产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必由之路 》的文章,“
产业互联网(
IndustrialInternet
)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
“
互联网
+”
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
普通网民好可怜,看到这样一个定义是无论如何也嗅不出啥发财机会的,洒家在这以刁钻的专业视角给大家拆解一下——
a
,
产业在咱们国家的行业黑话里面一般特指传统实体行业
or
第二产业(工业),注意关键词,“传统”,“实业”。
b,
百度百科这个概念舍本逐末,只讲了些技术工具——“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拽了几句轱辘话——“提升内部效率和度外服务能力”,恰恰漏掉了最关键的方法论。
“产业互联网”最有用的解释应该是,利用最先进的网络科技以及互联网理念(最核心的是营销理念)改造传统实体产业。粗暴点就是,用互联网的套路搞实体。
腾讯战略初期严格来说不能叫产业互联网(是“拥抱产业互联网”),更恰当的表述是守住
C
端用户的同时开始关注
B
端用户给产业互联网赋能。因为它始终没有离开互联网老本行真正下沉到实体产业当中去(边边角角小动作不计),真照马总说法,那以服务
B
端见长的阿里岂不早就产业互联网化了?
c,
产业互联网化,就是传统产业互联网
+
,就是工业互联网+,是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唯二路径。
另一条路径
是不断升级产品核心技术(产品的打造)。
d
,
只要市场一天在发挥作用,不思进取的“土老板”就一定会被甩下财富的转盘,互联网人接管传统实业的机会到了。
普通人的产业互联网暴富逻辑
巨头们可以玩云计算,玩AI,玩智能终端服务产业,那普通互联网玩家有啥发财的切入点呢?
1,
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工业体系完备(尤其是近
C
端的轻工业),产品品类包罗万象,出厂价格极低,在经济下行的区间,代工贴牌的门槛更是极大地降低,原来对你爱理不理的土老板不惜变身“舔狗”对渠道百般奉承。
具体的切入点有:
A,
改造传统老字号
每一块有故事的土地都会有大把老字号,每一个老字号背后都有至少一个久经时间考验的宝(产品),产品牛逼直接上互联网套路必定顺风顺水。
举例——北京内联升布鞋
布鞋早年的定位基本跟解放鞋一个层次,十几二十块一双不能再多了,而内联升却成功把布鞋做成了潮牌,四五百一双单品的也能卖爆。
B,
优质农特产品牌化
哪怕是一个村也会极力找寻属于自己的傲娇点,哪怕在穷得拿饲料袋遮腚的年代,一说到特产任何一个地方的土著哪怕饿着肚子也能给你讲上一天。
云南褚橙,贵州茅台,赣南脐橙,阳澄湖大闸蟹就不提了。单拿我老家来讲,就有一款可以当饮料的极品酒——甲酒,很好的东西但却没啥名气。具备极大的潜力成为放倒国内外痴男怨女的爆款,甜香醇厚保健养生冷热皆宜回味无穷,但凡经洒家介绍喝过的伙计基本后续自己都会偷偷去买来喝。
洒家正准备打打它的主意。
C
,发掘优质细分领域消费品,打造类目头部品牌
成本低不代表产品不好,例如洗洁精,俺小时候初次接触到这东西的时候彻底被震撼了。
把皮剥了都洗不掉的油污,这玩意儿只要一点点就让手干干净净还带诱人的橙香味,让人有舔手的冲动。
在幼小的心灵里,觉得这玩意儿起码得好几百吧,把我卖了换一瓶都愿意。
12.4
什么鬼,要你死?
12.80
多好
是牛逼的现代制造业拯救了一个想卖身的孩童,只要
12.8,1.5
升不伤手柠檬味立白洗洁精带回家。
也许你要嘀咕,日化产品这么透明的市场还能搞毛?
羽绒服干洗剂
200
毫升卖
59
举个例子说明物美价廉嘛,且不说日化市场差不多的配方换个切入点照样美滋滋,还有其他千千万万个信息不那么透明的产品宝藏等着你去挖掘啊。
精油听过吧?很多爱美的姑娘可能都爱擦一擦,耳熟能详的可能是已经卖身的某芙精油,最便宜的也过百,
10
毫升一瓶。
在品牌商灌输的唯美幻象下,精致的小瓶子,让这一切显得那么值,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一定是用医用棉签蘸一点涂啊涂,直到肌肤完全吸收。
什么?用手去抹?手指怎么配得上这天赐之物?暴殄天物!
那如果伟大的中国工业告诉你只要
1
块钱一瓶呢?是不是会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搞一桶洗个澡做个全身护理?
代工价1块,5000起批
打开采购批发平台
阿里巴巴(www.1688.com)
网站,搜索框键入“精油”关键词你将会看到上图所示搜索结果,如果输入的是某些品牌词,甚至能找到连瓶子都长差不多的同类产品。
也许你要嘀咕,这些“垃圾”能跟品牌的质量比吗?对此,我想说,年轻人,你晓得“
现代工业
”意味啥不?质量差异也许有,但是同一个品类,例如精油,它的有效成分就那么点东西,生产工艺也差不多,不管怎么搞动作,成本都不可能高多少。
100
多倍的毛利润见怪不怪。
只要懂网络营销,把品牌做起来卖出去,把客户伺候舒服了,这
100
多倍就是你应得的,挣一毛两毛一瓶并以良心自我感动完全是穷逼思维。试问精油这么“牛逼”的东西
5
块钱的你敢用吗?洒家笑而不语
~
像恒源祥、南极人、北极绒
一个厂都没有,纯玩品牌授权,一年不也几个亿几个亿地进账。
消费者,要的是好处,要的是欲望的满足,而好处和欲望满足有时候就需要跟他身份相匹配的价格和服务,太贱的东西人家不用。
像精油这类听起来很牛逼,实际上成本低得吓人的产品还有大把,有兴趣的花点时间去阿里巴巴扒,很多品类都还缺强势品牌,全是待采
金矿
。
2,
传统企业不懂网络营销或者鞭长莫及,囿于专业分工和相应的企业家才能,面对尤物,瘫软者不可得也。
普通吃瓜群众肯定大叫,这么挣钱那些老板自己不会去做啊,轮得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