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古史会议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研讨会”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历史  · 2025-04-04 01: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会议现场全景图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


中古史中心|会议简讯

2025年3月29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全彩版)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敦煌文献整理出版的进路,展望转型期敦煌学的发展前景。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中宣部出版局古籍处处长章隆江到会致辞。


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教授


安平秋先生


中宣部出版局古籍处处长章隆江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下简称《法藏》)主编、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介绍了本书的编纂工作,从新发现残片的考订、文献的重新定名、缀合等方面展现了本书的学术意义,并举文书印章辨识的例子特别说明了高清彩色图版对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回顾了本社出版敦煌文献的传统,并从图版获取、编纂方案、定名规范以及版式调整等方面介绍了本书高标准、高质量的编辑出版工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郝春文特别强调《法藏》图版的清晰度高于IDP(国际敦煌项目),这是其价值所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认为,《法藏》为“敦煌文献全集”项目的后续工作树立了标杆,给学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认为《法藏》具有四大学术意义,分别是完整刊布、高度还原、全新定名、细节完备。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素高度赞扬《法藏》在高质量保护和数字化回归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郝春文教授和柴剑虹编审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素


山东大学教授徐俊认为,《法藏》是敦煌学转型期的标志性成果,是敦煌学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中山大学教授姚崇新认为《法藏》的出版标志东方文献的整理进入新阶段,高清彩版呈现原卷的具体形态对书籍史、文书学、写本学乃至考古学研究都有特殊意义。


山东大学教授徐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雷闻指出,《法藏》团队在文献整理的过程中也推进学术研究,这是他们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背景。浙江大学教授余欣提到,《法藏》的学术含量非常高,其文献定名统合了诸多研究成果,由此也更加期待解题目录的出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游自勇特别提到,在查阅敦煌文献原卷越来越难的今天,流散海外敦煌文献的高清彩色出版意义尤为重大,且部分经过调色的图版甚至比原卷更为清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刘波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的整理出版为例,强调《法藏》在后续敦煌文献整理工作中的标杆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安平秋特别指出,荣新江教授所带领的团队,既出学术成果,也出人才,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树立了榜样。


张元林研究员


刘屹教授


青年学者代表李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史睿在闭幕辞中,就《法藏》在转型期敦煌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做了精当总结,并提出做活的敦煌写本、艺术、遗物遗迹的研究,争做世界学术“预流”的展望。参与整理工作的青年学者代表也谈了各自的心得和感想。



编辑|陈子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