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DeepSeek,紧急说明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DeepSeek大模型风靡云平台,百度智能云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超8600亿#】2 ... ·  3 天前  
i黑马  ·  牛文文:创业黑马和老牛是做什么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暑假,建议孩子多做这一件小事,真的比补课强太多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24-08-06 20:40

正文


▲家有女儿,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会生活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的一生。

暑假下半场,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做饭,打扫卫生, 从书本世界走入烟火日常。

——鹿妈

护童开学季专场来啦!

什么样的学习桌更专业?

什么样的材料更环保?

8月14号 上午 9:3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呀呀妈 现场带你测评学习桌、矫姿椅……

源头工厂发货,还有桌垫、地垫、书包、护眼灯超多赠品!

▽▽

作者 | 钱志亮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暑假已过大半,你和孩子是怎么过的呢?

有的父母带孩子旅行,有的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还有的则专攻学习……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给大家多提供一个选择,那就是——通过 家务劳动 ,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不是第一次聊。

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孩子生活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日本的劳动教育一直践行得很好,培养孩子耐心、细心和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学习自理:自己吃饭、淋浴、擦身、换衣、铺床。

在芬兰,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了一种教育传统。
芬兰的课程体系里,经常会看到烹饪课、手工课、木工课等这些课程。
早在学前阶段,儿童便已经要学习如何自己穿衣服、洗碗、整理玩具、制作小点心等基本生活技能。

我们国家也很重视劳动教育。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目标。

这些信号都在提醒家长们,不要只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
但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声音:
孩子学习都忙不过,孩子哪有时间做家务?


让他干点活,相当于给自己找活!
大人们虽不是故意阻止孩子独立,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忽视这个问题。

结果是父母一边感叹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一边凡事为孩子代劳,以至于很多孩子几乎不会操心日常生活琐事。

  • 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还不会穿衣服、穿鞋子;

  • 有的孩子上学,水杯、书包都需要大人操心整理和帮忙拎;

  • 有的孩子长到十几岁,酱油瓶倒了都不会去扶一下……

有人说,现在孩子都这样,很正常呀,长大了就好了。

可是独立性真的能随着年龄自然习得吗?
孩子习惯了由父母帮他们包办一切问题,他们就没有自行解决问题的需要了,最后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做事很被动,无法适应生活的变化。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或者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依赖父母,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是孩子必须培养的关键生活技能。
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所学习到的东西,远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
看似不重要的独立生活能力,实则包含了深远的意义。

1. 它能增加孩子的价值感和控制感

大人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感,也会增加孩子的无助感。

过度包办的意思是:你们缺乏生活的能力,你需要帮助。

正如《孩子·挑战》的作者曾说:

当我们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时,其实是在展示我们比他大、比他好、比他有能力、比他有经验、比他更重要,会更加强化我们比孩子优、孩子比我们差的想法。
父母以为无微不至换来的是孩子的感恩,实则让孩子气馁,越觉得自己很无能。
相反,能够熟练地做好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会带给孩子成就感和满足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这份自信和力量也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抗挫折能力和其他方面,当他遇到困难和挑战,会比一般人表现得更加坚强、勇敢。

通过家务劳动,孩子培养起来对生活的掌控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控制感、自信心、自我价值感。
2. 它能增加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家务不仅仅是家务,它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家庭责任感,为了家庭而主动参与家庭生活。

孩子自己亲自动手,孩子体会到做每一件事的不易,比如每一顿饭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摆上餐桌的,从买菜、择菜、烹饪、洗碗、收拾整理,都需要一系列劳动和付出。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心中有他人,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进而学会关心人、爱人,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这是孩子在课本里难以感悟到的,只有生活中的劳动,可以教会他。

有位朋友曾在我们面前“炫耀”11岁的儿子懂事,孩子每次离开家门,都会顺带把垃圾带下楼。

这样的孩子,无论成绩优秀与否,至少对父母、家人是有爱心的。

一个从小懂得为家庭付出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
3. 它能让孩子热爱生活

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内心却时常空虚。

他们没有真正地走进生活,却已经缺乏对生活的热情,这些孩子,缺少对真实生活的体验。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生活的温馨美好,不是体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上,而是有烟火气的日常中。
生活从来不在别处,生活就是与我们相关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照顾家里的宠物或花花草草、美味的一日三餐,整洁的房间……

在家务劳动中,孩子学到的就是如何认真地经营每一天,将日子过得好。
点点滴滴的家务,构建起来的就是对生活的热爱。

在劳动中,孩子也能减轻无聊的感觉,感知生活的细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做家务,掌握生活技能呢?
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为家长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

  •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