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生活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的一生。
暑假下半场,不妨带着孩子一起做饭,打扫卫生,
从书本世界走入烟火日常。
——鹿妈
◆
◆
◆
护童开学季专场来啦!
什么样的学习桌更专业?
什么样的材料更环保?
8月14号
上午
9:30
,点击
预约
直播间
呀呀妈
现场带你测评学习桌、矫姿椅……
源头工厂发货,还有桌垫、地垫、书包、护眼灯超多赠品!
▽
▽▽
作者
| 钱志亮
暑假已过大半,你和孩子是怎么过的呢?
有的父母带孩子旅行,有的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还有的则专攻学习……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给大家多提供一个选择,那就是——通过
家务劳动
,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
日本的劳动教育一直践行得很好,培养孩子耐心、细心和爱劳动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要学习自理:自己吃饭、淋浴、擦身、换衣、铺床。
在芬兰,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已经成了一种教育传统。
芬兰的课程体系里,经常会看到烹饪课、手工课、木工课等这些课程。
早在学前阶段,儿童便已经要学习如何自己穿衣服、洗碗、整理玩具、制作小点心等基本生活技能。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目标。
这些信号都在提醒家长们,不要只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
大人们虽不是故意阻止孩子独立,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忽视这个问题。
结果是父母一边感叹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一边凡事为孩子代劳,以至于很多孩子几乎不会操心日常生活琐事。
孩子习惯了由父母帮他们包办一切问题,他们就没有自行解决问题的需要了,最后自理能力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做事很被动,无法适应生活的变化。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或者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
不依赖父母,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是孩子必须培养的关键生活技能。
孩子在家务劳动中所学习到的东西,远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
大人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感,也会增加孩子的无助感。
过度包办的意思是:你们缺乏生活的能力,你需要帮助。
当我们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时,其实是在展示我们比他大、比他好、比他有能力、比他有经验、比他更重要,会更加强化我们比孩子优、孩子比我们差的想法。
父母以为无微不至换来的是孩子的感恩,实则让孩子气馁,越觉得自己很无能。
相反,能够熟练地做好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会带给孩子成就感和满足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这份自信和力量也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抗挫折能力和其他方面,当他遇到困难和挑战,会比一般人表现得更加坚强、勇敢。
通过家务劳动,孩子培养起来对生活的掌控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控制感、自信心、自我价值感。
家务不仅仅是家务,它也体现出了一个人的家庭责任感,为了家庭而主动参与家庭生活。
孩子自己亲自动手,孩子体会到做每一件事的不易,比如每一顿饭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摆上餐桌的,从买菜、择菜、烹饪、洗碗、收拾整理,都需要一系列劳动和付出。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心中有他人,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进而学会关心人、爱人,从而强化自己对他人负责、对周围环境负责的责任心。
这是孩子在课本里难以感悟到的,只有生活中的劳动,可以教会他。
有位朋友曾在我们面前“炫耀”11岁的儿子懂事,孩子每次离开家门,都会顺带把垃圾带下楼。
这样的孩子,无论成绩优秀与否,至少对父母、家人是有爱心的。
一个从小懂得为家庭付出劳动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
他们没有真正地走进生活,却已经缺乏对生活的热情,这些孩子,缺少对真实生活的体验。
生活的温馨美好,不是体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上,而是有烟火气的日常中。
生活从来不在别处,生活就是与我们相关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照顾家里的宠物或花花草草、美味的一日三餐,整洁的房间……
在家务劳动中,孩子学到的就是如何认真地经营每一天,将日子过得好。
在劳动中,孩子也能减轻无聊的感觉,感知生活的细腻。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做家务,掌握生活技能呢?
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为家长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
-
第一步,我们为你做这件事。
-
第二步,我们和你一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