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现代财经  ·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24年12月23 ... ·  2 天前  
现代财经  ·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24年12月23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何小鹏冬至给李斌送汤圆#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乐视的野心这么大 贾跃亭的信心从哪里来?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20 20:25

正文

如果你总是抱怨别人不理解你的商业模式,你向公众解释你商业模式的代价会非常高,客观上降低了你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你企业生存的风险。


自11月6日乐视资金危机全面爆发,至今已经过去40多天。


40天的艰难煎熬,似乎并没有给乐视换来一个爆发的时间窗口,多数人倾向认为,乐视危机仍在持续中。


当然,这40天乐视收获并不全是坏消息,也有好消息。比如,贾跃亭从他长江商学院的同学那里借到了6亿美元,乐视位于浙江莫干山的超级汽车产业园终于买地成功并宣布年底动工;还有,就在内华达州财长不停地指责乐视“庞氏骗局”的时候,内华达州州长终于挺身而出盛赞贾跃亭;当然还有贾跃亭一如既往的自信,比如在2016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贾跃亭宣称,“站在未来看未来,乐视是全世界最适合、也是最有能力做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的企业。”


诚如网友所言,“乐视的的确确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不过是以网络头条的方式。”


最近几天,关于乐视的消息依然不少。


比如:12月13日,中国企业界重量级人物柳传志谈到了乐视,他说,“乐视生态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乐视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将硬件和软件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将软件上市,再将硬件以便宜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条件是消费者必须购买内容”,“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在我们国家,内容的估值、市盈率是远远高于硬件的。乐视利用了这种估值的不同,将制造硬件带动起来。同时,还逼迫消费者改变了原来不肯为内容不付费的坏习惯。”


显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事实上,在柳传志之前,乐视也曾大肆传播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对乐视有类似赞誉,不过旋即遭到创维否认,称“不要把客套话当真”。


看好乐视的依然不如看空乐视的多。


12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郎咸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互联网企业做汽车有四大难关:资金投入量之大不可想象,设计之复杂不可想象,技术难关之高不可想象,供应链管理之复杂不可想象的。他由此得出结论:“乐视做汽车不可能成功”。


不过,乐视网12月14日发布的一条公告给人们留下不小的想象空间,公告称:乐视网正在筹划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

稍早的新闻还有,12月12日,乐视大厦再次发生欠款维权事件,70余人聚集在乐视大厦门前讨薪。


可以说,过去的40天是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创业以来最煎熬的时期。对于这场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危机,贾跃亭坚定地认为,“幕后黑手在百般策划和推动”。


但是,大多数媒体乃至公众并不这么认为,“我们没那么容易被人利用”。百度百家一项调查显示,72%的人认为“乐视已现多米诺骨牌危局”。


贾跃亭说有背后有黑手在策划和推动,却没有告诉人们黑手到底是谁。事实上,一个企业若真的健康,任你怎么黑都没用;相反,一个企业若危机重重,怎么掩饰也没用。


回看过去40天,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关于乐视的利好消息,基本上都来自乐视单方面传播,而且大多使用的是“未来式”表达方式——“FF内华达工厂将于明年二月进入建设的第二阶段”、“法乐第将在2017年CES发布第一款量产车”,“莫干山乐视汽车超级产业园将于年底前开工”、“手机产品供应将恢复正常”、“乐视将最有可能成为超越苹果的那家公司”……“将”,是这种表达方式最显眼的关键词。


显然,乐视以及贾跃亭仍在延续“画大饼”、“讲故事”的套路。


事实证明,这种套路已经失效。最具证明力的事件当属,10月19日,乐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有史以来最具声势的跨国新闻发布会,仅国内媒体就包机去了400多人。结果令人失望,除了发布汽车不见汽车之外,当天乐视网股价不涨反跌,且随后几天持续下跌,显示出资本市场已经对贾跃亭这种套路彻底绝望。


和公众及投资者对珠海银隆多持负面评价唯独董明珠对珠海银隆情有独钟惊人地相似,当公众及投资者对乐视模式越来越没有信心的时候,贾跃亭及其团队依旧对乐视生态模式信心爆棚。


细究贾跃亭一切自信的根源,仍然在于他独创的“生态化反”理论。按照贾跃亭的解释,“生态化反”即乐视七大子生态之间可以产生强烈化学反应,通俗讲就是“连锁反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乐视生态之间正向化反没有发生,反向化反却发生了。12月6日,媒体传出乐视体育整体裁员20%,当天即引发乐视网股价大跳水,并不得不紧急停盘。


乐视觉得投资者误解了它,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怎么会传导到上市公司去呢?殊不知,这不正是贾跃亭口中的“生态化反”吗?


类似“生态化反”早有先例。今年9月中旬,三星发生Note7手机爆炸事件,随后不久,三星其他型号的手机销售亦受波及,甚至三星全系列的家电及数码产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消费者眼里,是“三星产品出了问题”,而非某种特定型号的产品出了问题。


但是,在贾跃亭嘴里,自身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却成了“幕后黑手越发肆意延伸,试图将非上市公司LeEco这场风波传递到上市公司乐视网身上”,“越被黑、越坚韧、沙场见”。显然,这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既不理性也无价值。


贾跃亭弹不出“高山流水”,却总是抱怨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总说理解他生态模式理论的人太少太少,甚至说出了乐视“生态模式太新了,它新到很多人听不懂乐视在说什么”,“要理解乐视生态模式需要15年”之类的大话。自相矛盾的是,他又说乐视生态模式“无法自证也无法它证”。


说得好像全中国人的智商都给了贾跃亭一个人似的。


事实上,真正好的商业模式从来就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让人怎么看也看不明白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不符合商业逻辑。比如,今年以来流行的专车模式、摩拜单车模式,有几个人说看不明白?


如果你总是抱怨别人不理解你的商业模式,你向公众解释你商业模式的代价会非常高,客观上降低了你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你企业生存的风险。


在中国,最不讲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的企业当属华为,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华为是一家传统企业,然而,正是这样一家传统企业却成就了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荣光——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型企业。


因此,当贾跃亭骂华为技术“博傻”的时候,许多人都笑了。华为轮值CEO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们很多都睡不好觉?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商业模式创新,技术积累少,新技术新业务创新能力弱,战略上更多靠赌博,新业务更多比拼谁抄欧美抄得更早,谁执行力更强,谁有更多的钱可以烧。”


专注于技术反被嘲讽,这就是中国某些互联网企业大佬的浅薄。殊不知,在国际管理学界看来,中国企业和国际主流企业的最大差距,恰恰在于专利技术、原创技术、发明技术不足,而非缺乏商业模式创新。


换个角度看,也许更能证明乐视模式到了必须扔进太平洋的时候。据《财经》统计,近年来乐视实现各种融资总额高达700亿元人民币(郎咸平说800亿元),如此巨量的资金投入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乐视呢?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个危机四伏、备受诟病的企业。还有什么比事实更能证明乐视模式的失败?


然而,“反省”之后的贾跃亭一再宣称,“乐视从来没有说过、也不会改变战略方向,要改变的只是战略节奏。”


一个错了却不知错在何处且拒绝反省的企业,是不可能有未来的。


事实上,包括乐视二股东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在乐视危机全面爆发之后亦直言不讳地讲,“乐视还需要更深刻地改造……从个人垄断到集体决策”,“乐视的转机在贾总一念之间”。然而有趣的是,贾跃亭对此公开表示,“乐视不存在二股东、三股东”。


贾跃亭称,乐视“要么伟大,要么死亡”,若以此态度对待不同的声音,对不起,乐视没有伟大只有死亡。


40天后回头看,贾跃亭那封5000字长信,除了将乐视资金危机公开化,没有给乐视带来任何有价值的改变,我们至今看不到乐视走出危机、走向新生的迹象。乐视目前的处境,不过是以时间换机会的苦苦煎熬而已。


乐视目前最大的期待,一是等待在2017年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法乐第未来发布量产车,以此刺激公众及资本市场重拾对乐视的信心;二是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给资本市场投下一个新的想象空间。显然,这个套路仍然属于未来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与其说贾跃亭进行了“深刻反省”,不如果说他宣誓了顽固的坚持。


王朔说“无知者无畏”。所以,当贾跃亭说出“当汽车和互联网将要融为一体时,将会出现超越苹果的公司,而乐视将最有可能成为那家公司”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笑了。因为,贾跃亭只负责向公众传递信心,却从来不负责向公众做出解释。


这正是我替贾跃亭和董明珠担心的,谁敢说对汽车的狂热,不是压倒贾跃亭及董明珠的最后那棵稻草?在汽车大佬们看来,他们共同的可爱之处,就是太看轻传统汽车企业了,对汽车产业的理解太过一厢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