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锐记忆深刻的是80年代大陆的文学现象。当时“文革”刚结束,“怎么往前走?你认为什么是更好的、更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成为我们当时八十年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以阿城等作家为代表的“寻根文学”热潮在那时涌现。在理论定义里,“寻根文学”以挖掘传统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为特点。但李锐认为,在当时,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摆脱了政治枷锁,找到了独立的文学人格。在他看来,80年代是深刻影响中国当代史的年代,它为文学写作者确立了一个立场:既不要当商品的奴隶,也不要当权力的奴隶。
梁文道则于80年代经历了香港文学的一场小争论。陈映真站在罗湖边境北望神州的消息,曾引起香港文坛对缺乏乡土积淀的反思。“陈映真也批评香港,觉得香港不够厚重,只是一个虚浮的城市。于是,我们就回到一个现代文学里面最经典的对立,城市VS农村。”
在梁文道的记忆里,西西、也斯等香港作家都就此提出了见解。“他们的答案不太一样,但给出的倾向是一致的:香港原来不需要乡土,这个城市就是我们的原乡。”那是香港文学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自觉。人们认清,香港人说的语言,香港的城市空间景象就是文学展开的背景和书写主题。
“如果人家觉得你肤浅,那就让它肤浅吧。”梁文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