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迎战灰尘暴季节
近日,毅力号火星车在耶泽罗河岸边进行艰难的攀登。然而,这一计划却遭遇了火星上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尘埃暴季节,给探险任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据美国宇航局(NASA)透露,火星上的尘埃数量持续攀升,导致毅力号的视野愈发受限。尽管这种极端的天气条件给NASA团队和毅力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科学家们却将其视为一个研究火星尘埃的绝佳机会。NASA在其官方声明中指出:“尘埃的活动在这个季节通常最为频繁,这为我们的大气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窗口,可以深入探究尘埃风暴的形成、发展和在火星上的传播机制。”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并抓住研究机遇,毅力号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科学仪器。其中,火星环境动态分析器(MEDA)能够实时监测火星大气层的状况,为NASA团队提供精确的天气报告。这一仪器的运用,将极大地提升科学家们对火星尘埃暴季节的认识。此外,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大气状况,NASA的视察队还定期利用Mastcam-Z仪器对天空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大气的光学密度,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尘埃暴的分布和影响范围。据NASA团队观察,当前的尘埃暴似乎仅局限于火星上的某些特定区域,并未像2018年那样席卷整个星球。因此,科学家们预计这一尘埃暴季节将在未来几周内逐渐平息。
2、哈啰大模型应用亮相2024外滩大会
近日,哈啰技术副总裁刘行亮在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展示了哈啰集团在大模型领域的卓越成果。据介绍,哈啰集团通过创新研发,成功落地了海螺机器人、交易机器人、光子引擎及贾维斯幻视大模型平台等大模型应用,构建了完善的AI布局。其中,贾维斯幻视大模型平台支持快速孵化大模型应用,已接入72个大模型,上线31个应用,覆盖多种类型。交易机器人则通过Agent直接赋能业务,显著提升GMV并实现全流程覆盖,已在多场景成功落地。这些大模型应用的落地,不仅提升了哈啰集团的内部效能和客户体验,更与集团的智慧出行战略目标相契合。
3、全国首台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在胸科医院成功装机
近日,全国首台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在上海市胸科医院顺利完成装机。装机当日,副院长孙加源教授带领团队,利用这一先进的医疗设备,成功为两名肺结节患者进行了支气管镜机器人辅助诊断。据了解,这款形状感知支气管镜机器人于2024年3月在中国正式上市,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于能够“丝滑”地进入人体更深的肺部气道。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机器人不仅提升了诊疗的精准度,还有效降低了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诊疗体验。在孙加源副院长的带领下,医疗团队充分利用这台先进的机器人,对肺结节患者进行了精确的鉴别诊断。同时,该机器人还可运用于肺结节的消融治疗,为肺部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4、强生因违反手术机器人公司收购协议被判赔超10亿美元
据Fierce Pharma报道,特拉华州法院裁定强生因违反与Auris Health的手术机器人公司收购协议,需赔偿超10亿美元。此案源于2019年强生以34亿美元收购Auris Health,并获取其明星产品MONARCH诊疗机器人。协议中包含基于技术里程碑的额外付款条款,最高可达23.5亿美元。然而,Auris支持者指控强生未履行承诺,未投入必要资源助Auris达成目标。法院支持了这一指控,指出强生几乎在交易完成后即违背了承诺,通过内部“曼哈顿计划”使Auris的iPlatform系统与自家Verb机器人竞争,导致iPlatform未能完成监管里程碑。强生对此裁决表示不满,正考虑上诉,并声称裁决不影响其当前手术机器人项目。
5、《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印发
近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至2027年,浙江省将致力于实现科技创新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强效引领,计划在领域内扶持并建立起5家省级及以上层级的高能级创新载体,以及30家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推动实施30项重大科技项目,以确保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此外,《实施方案》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目标是培育出5家链主企业,以及5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旨在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优势。在产业布局上,方案规划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布局与集群化发展蓝图,预期将建立2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并打造50个示范应用场景,力求在重点领域实现标志性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