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区域?据不完全梳理,全国31个省(区、市)中已有27个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发展数字化和数字经济。9月,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长三角数字经济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长三角数字经济规模达到8.63万亿人民币,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28%,已经成为全国数字经济最活跃、体量最大、占比最高的地区。珠三角与京津冀数字经济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比重也分别达到14%和11%。
此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与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研究报告》中同样显示出三大数字经济城市群的人才优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数字人才区域外流动占比均超过60%,包括北京、广州、天津与南京等城市的数字人才呈现净流出状态。
随着数字化生态圈的不断外延,头部城市仍然集中,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成立于2010年的九次方大数据,促进大数据与各行业领域融合共进,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有序增长,实现各个城市的“数据财政”落地,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的全产业链版图。
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上海,江苏9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8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8市(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都包括在这一广大城市集群中。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规模,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排名靠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提出,长三角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在江苏南通,九次方大数据与南通市公安局共建企业风险预警平台。平台汇聚企业劳资纠纷、欠薪讨债、封门堵路等信息,涉企行政处罚、企业信用、法院诉讼等数据,以及公安机关内部数据,并根据这些静态、动态数据,启动包括规则分类、模型算法、细分权重等在内的研究积分模型,对企业进行分级,客观评价出企业状态,预警预判企业风险,并形成研判报告,供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精准决策。
在苏州吴中,区政府与九次方大数据合作,打造吴中城市大数据中心,涵盖了城市整体市场宏观经济、教育、医疗、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领域专题分析、城市治理一张图等信息,助力吴中区应对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如何构建、城市资源保障供应如何强化、市容环境质量如何提升、城市安全运营如何保障等一系列挑战。2018年底,吴中城市大数据中心(一期)终验通过。
在浙江金华,九次方大数据承建了义乌市金融大数据顶层设计、金华市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光伏大数据运营平台、工业大数据顶层设计等项目,参与编制了2018年发布的《金华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代表金华参展北京智慧城市博览会。其中,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金华云)、社会信用大数据服务平台,入选金华市数字经济“五个一批”项目;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大数据平台,入选2019年度浙江省软件创新能力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电子商务大数据平台,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项目。
珠三角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珠三角9市GDP总量63494.51亿元,约占广东经济总量82%,占全国经济总量9%。
广东,是连续30年蝉联GDP总量全国第一的“经济强省”。在广东地区,九次方的“数据管道”已经打通了各个城市。汕头是世界闻名的侨乡,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与海外交往密切,具备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九次方大数据与当地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广东华侨大数据有限公司,打造华侨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球华侨华人数据特区,发布华侨大数据中心信息系统1.0版本,旨在做好“华侨特色”和“数据特区”两篇文章,为华侨华人营商环境、金融服务、科技人才服务、政务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九次方大数据还联合潮州市政府成立潮州大数据公司,促进潮州形成大数据驱动型政务服务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增长模式;用大数据赋能中山市灯饰产业经济发展,建设中山古镇灯饰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携手清远市打造“郡县数治”大数据样板间;参与云浮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力争将其打造成辐射“珠三角”及“粤西南”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助力肇庆市打造大湾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促进其数字经济发展;立足湛江市研发了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海上云——国家海洋科技大数据综合平台”,为海洋科研和经济创新升级开启核心引擎。
近年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肇庆等珠三角城市频频牵手,力图冲破地理界线,实现跨界合作,逐渐聚合成为一座“超级城市”。发展不是“一城独大”,特别是相较相对落后的东翼西北经济总量来说,数字经济的意义无疑更加广阔,是弥合绝对差距,促成弯道超车的最有力抓手。
2014年2月,国家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京津冀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性一步。2016年12月,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旨在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应用先行区、改革综合试验区和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总部位于北京的九次方大数据,凭借自身优势,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一体化发展中来,挖掘市场应用潜力,与北京市房山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打通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商业化等环节,培育创新型大数据发展业态,打造京津冀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的创新应用示范区,激活以大数据为特征的创新生产力。
在新区建设势头蓬勃的时代背景下,雄安集聚了一批央企、互联网及大数据企业落地。2019年1月,九次方大数据作为雄安新区杰出科技创新企业代表,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指导。同天,九次方大数据在雄安新区设立的河北雄安九次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落地成立,成为第一批入驻雄安的企业,未来将全面融入雄安战略发展规划,实现新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助力新区建成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