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解释一下标题里的名词,鳏夫的官方释义是丧偶或单身男士,所以从宏观上看,一切单身男士都属于鳏夫。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生活中有一些触及灵魂的感悟。我去年底去日本旅游,历时11天,当我回国换上中国移动SIM卡的一瞬,收到一条短信,来自我邻居阿姨。她说发现我门口有一袋垃圾放了好几天,同时还观察到我的汽车一直停在车位上没有挪动,她据此推测我可能死了。----所以发短信来证伪。
我在日本自然没法回复她的短信,她还给我打了电话,显示关机。阿姨在报警前的一瞬,醍醐灌顶地意识到我可能是出国了,这才打消了打110的念头。
我离开家的时候走得比较急,忘记丢弃放在门口的垃圾,通常物管巡逻的时候会帮业主扔掉,但是这次不知为何没有。总之,我的问题是忘记及时倾倒垃圾,但是后果却让人无奈,一个独居之人因为外出时忘扔垃圾就被推断为惨死在家中,生活对我们鳏夫太残忍了。
由此,我打算写下这篇文章,初衷是探讨作为一个鳏夫,如何在外出后不让邻居误认为自己死了。
首先,走之前一定要及时丢弃门口的垃圾,为了防止走得太匆忙而遗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走之前头一天把护照放在小区垃圾房的高处,具体多高呢,大概是超过你站立摸高20公分左右。-----你必须垫着垃圾袋才能拿到护照。这样一来第二天出发前你只能带着垃圾去垃圾房,才能取到自己的护照。如此就不用担心忘扔垃圾啦。
有人也许会问,要是连护照也给忘了呢?护照都忘了还出个锤子国。。。我们的原则是,宁愿取消旅行,也不能让邻居认为自己死了,这是尊严问题。
同时这还涉及到社会稳定问题。要是那天邻居阿姨真报警了,我这不是浪费警力么,也许因为派出所民警出警而导致别的治安案件被疏漏,我要是死了也就罢了,关键我还没死,如何向群众交代?
那稳定问题如何解决呢?首先,鳏夫应该记下片区民警的电话(不是110,每个片区都会公示派出所联系人)。出国之前给该联系人发个短信,“警察同志我出国啦!”,或者去找警察领取一个缓刑犯人用的手环,去哪都能定位的那种。到时候邻居一报警,警察就知道你是在东京或者阿姆斯特丹,这样就不会以为你死了。
其次,出门时千万别反锁房门,万一警察同志真以为你死了,找来开锁匠撬门,要是没有反锁的话撬开房门不会损坏门锁,完了还能再关上。要是反锁了房门就惨了,他们只能破坏锁芯,完事后你家就门户大开了。----所以不能反锁房门。
当然,若你家里有见不得人的东西,不想被警察同志破门而入,可以另觅良方。例如跟邻居约定好,在家门口挂上一个木牌,当有图案的那面朝外,就表明自己在家,当没图的那面朝外,就代表外出。做好信息披露,让邻居随时知晓自己的状态。
我最近一次去出差就是这样做的,回家后物管找我,说有路过的人投诉,告我在家卖淫。
所以这个办法未见得可行,只能作为参考。
总之,鳏夫的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首选弘一法师的临终偈句“悲欣交集”,虽然生活有时对我们不友好,但你要学会用辩证法对待生活。1917年的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彼时的他作为一个鳏夫,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与天斗其乐无穷”中的“天”可以理解为生活,换句话说,如果生活伤害你,你就伤害回去。让我们看看1917年的毛主席在干什么?
没错,通过行乞体验生活,多么符合辩证法的人生态度。当代鳏夫遇到点小挫折就哭天喊地的,所以难成大事。
回到弘一法师,他在人生巅峰选择抛妻出家,可谓主动投身鳏夫行业,他于晚年终于堪透生活,在悲欢的交融中获得了内心的宁静。
而具体到我,也在一些小事上达到了悲欣交集的境界。例如我曾经在某电商购买了一台洗碗机,却在拆箱时遇到了麻烦:----纸箱和洗碗机贴合得太紧,再加上其体积庞大,我一个人虽然可以把整个箱子抱起,但是无法在没有他人固定纸箱的的情况下将洗碗机取出。而且纸箱极为厚实,用剪刀都剪不开,无法进行暴力拆解。----我的解决方案是原封不动把洗碗机退了回去。退货理由是无法打开包装,当提交退货申请那的那一瞬我觉得鳏夫真他妈的艰辛,不禁悲从中来。
退货之后我去产品页面缅怀了一下这短暂的拥有,突然发现此款洗碗机需要利用重力差将水导入进水口,极其不适合我的橱柜。于是我内心一片平安喜乐:得亏我没拆箱就退货,不然还得自己装箱,估计得折腾死。这就叫冥冥之中自有鳏意。
每当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我就觉得生活对我们鳏夫并非那么不友好。
讨论完了当代鳏夫,我们来看看古代鳏夫。毛当年在跟友人的交谈中,把自己的丐行与公元前2世纪的史家司马迁相比。司马迁差不多在同样的年龄游历了当时的中华帝国,按照父亲的指示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这次伟大的游历为他日后编写《太史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司马迁创作《太史公书》是在他遭受宫刑之后。他当时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话而开罪汉武帝,被定为诬罔之罪,按律当斩,但可以选择宫刑代替。这对于那个年代的士大夫几乎是没有悬念的选择,士可杀不可辱,可以活着但没必要。而司马迁为了完成未竟的事业选择了身受宫刑。----他在“死”和“鳏”之间选择了“鳏”,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鳏夫。
同时代还有一名著名的青年鳏夫霍去病,他的事迹无需赘述,而他的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则是史上最伟大的鳏夫宣言。每每想到司马迁、霍去病和毛主席在我这个年纪的所作所为,我就为自己还鳏居在家中拆洗碗机而悲怆。当然,霍去病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死了,这也是我的能够悲欣交集的原因所在,至少我还活着。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鳏夫,伊萨克-牛顿。2012年我去到了剑桥的三一学院,在牛顿的铜像下久久不愿离去。我问了牛顿一个问题,当你身为鳏夫时,如何面对群众对你生理和社会责任的质疑?-----大家都知道,伊萨克牛顿从未婚娶,恢弘的史料中没有任何关于他搞男女关系的记载,比起爱因斯坦薛定谔这样的情种,牛顿似乎更热衷于同莱布尼茨和胡克对骂。
我问牛顿:当你身为鳏夫时,如何面对群众对你生理和社会责任的质疑?
牛顿雕像不说话,只是高深莫测地面瘫着。
后来我又去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在牛顿墓前沉吟。我的心里闪过著名诗人亚历山大-蒲柏为牛顿撰写的墓志铭:“自然和自然的法则隐匿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切皆光明。”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觉得屌得不行,惟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一句可以与之比拟。当然,当了解牛顿之后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人类可以同他相比。这也是牛顿自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