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关注到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消费模式引发消费者吐槽。消费者反映默认支付方式被改为‘先用后付’,且存在下错订单、逾期费用、取消困难等问题。上海消保委模拟体验后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消费者反映默认支付方式被改为‘先用后付’
一些平台的消费模式从原来的结算流程变成‘先用后付’,导致消费者下错订单或未意识到购买商品。
关键观点2: ‘先用后付’存在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风险
由于‘先用后付’背后依赖于第三方金融机构授信,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将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但平台未充分提示此复杂金融产品的性质和后果。
关键观点3: 消费者反映取消‘先用后付’困难
一些平台设置的取消入口难找或隐蔽,或有未完成的订单导致无法关闭。
关键观点4: 上海消保委的建议
上海消保委建议平台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开通‘先用后付’,并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相关风险及逾期后果;同时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
正文
11月9日,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近日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引发关注。
有网友发文称,一觉醒来爷爷先用后付买了54样东西,求助网友是否可以退。
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默认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变成了“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直接下单了。
有的消费者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购物车,方便比价和统一结算,却变成了直接下单;
也有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过商品,驿站里都是自家包裹不说,后续还产生了违约金和逾期费用。
上海市消保委模拟消费者进行体验,发现多家头部电商平台都推出了“先用后付”“先享后付”等消费者无需提前支付钱款,0元下单即可体验商品,满意后再付款的授信赊购服务。
同时,上海市消保委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有的平台面向资信达标用户默认开通了“先用后付”,或者消费者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开通了“先用后付”。然而由于“先用后付”的“一键购买”下单方式和原来的结算流程不一样,造成下错订单、被收取逾期费用等不好的消费体验。
二是“先用后付”0元下单不同于目前C端使用频率更高的信用卡、消费贷等产品,不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背后依托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授信。如果消费者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将会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但平台没有很好地向消费者充分提示此类复杂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逾期后果。
三是消费者想取消“先用后付”很难。不少消费者反映“先用后付”开通后,想关闭却非常困难,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很深而且很隐蔽,找也找不到;有的消费者找到了关闭的路径,却因为有未完成的“先用后付”订单而关不掉。
上海市消保委认为,“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确实有利于促进交易。既然是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办好:
首先平台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开通“先用后付”;
其次要通过服务协议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充分说明“先用后付”的优势以及逾期后果、相关风险等;
同时还要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当消费者不需要“先用后付”时,可以方便地关闭。
那么
你用过“先用后付”吗?
你会选择开通吗?
来
源:央视新闻、央广网
责任编辑:何丹
校对: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