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随着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系统的脚步不断推进,中国应该何去何从的争论也日益激烈,经济制裁论、严正抗议说、军事打压法……众说纷纭,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纷纷纭纭之中,忽见声如洪钟曰:“军方将领:中国应彻底恢复血盟 现在就驻兵朝鲜”。惊得人冷汗直冒——难道真要抛弃韬光养晦,而改为主动出击了么?
细看之下,方才松了口气——所谓“军方将领”,不过一提前退休的军队副师职干部耳,虽然曾以一篇《我为什么提前退休》痛斥军内种种歪风而吸引了大量眼球,但毕竟战甲已卸,并不能代表官方的意思。不过,其驻兵朝鲜的观点倒是颇有新意——利用朝鲜现在四面树敌,八面危机,亟需援手的窘境,提升中朝关系水平,将少量(1万人不嫌少)以火箭军为骨干的部队进驻朝鲜,扼止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
然而,
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出奇制胜虽为兵家胜道,但出奇却并不等于制胜,纵观朝鲜半岛一千多年来的风云变幻,历史会告诉我们——忽视朝鲜民族在主权独立上的韧性与顽固的人,都会吃亏。
▲
三征高句丽
如果说俄罗斯是这个世界上对领土最执着的民族,那么无疑朝鲜是这个世界上对民族独立最执着的民族。这一点,早在隋唐征高句丽之时便已显露无疑。想当年,隋炀帝以雄师百万,千里馈粮,然三征高句丽而不得,反而弄得自己身死国灭;大唐初兴,刚刚解决了北方突厥对自己的威胁便立刻东征,然以唐太宗李世民的百战之智,勇猛之身,北边陆军齐头并进,南边水师单刀直入,更联合了朝鲜半岛南端的新罗协手行动,高句丽却依旧巍然屹立,弄得太宗一世的战功虎头蛇尾。直到唐高宗李治时,高句丽因内部夺权起乱,唐军才在新罗的帮助下,彻底平定高句丽。然而还未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昔日的铁杆盟友新罗却又翻脸不认人。以至于唐军虽能在白江口打得日军哭爹叫娘,从此心甘情愿地给中国当了一千多年的学生,却实在不愿再和这帮又臭又硬的半岛人较劲,灰溜溜地从朝鲜半岛撤军,把从高句丽手里夺来的江山大部分给了新罗——从此大家还是好基友,但我以后就不串门了。在这前后数十年,多达七次的征讨中,高句丽人打得过就死扛,打不过就降,反正你走了我再叛,总之跟你杠到底。其节操满地之状,令了解这段历史之人,绝不会对今天朝鲜的表现有什么吃惊——人家那也叫光荣传统!
跳回到现代,
尽管三年抗美援朝中朝两国人民真真打出了鲜血凝成的友谊,但朝鲜方面却从来是亲兄弟明算账,一码归一码。至于双方要是有了矛盾,朝鲜方面更是不会客气。
甚至,文革期间,中国的红小将在鸭绿江北岸架起高音喇叭宣传毛泽东思想,朝鲜人也必在鸭绿江南岸架起高音喇叭高呼主体思想——兄弟归兄弟,但亏我是坚决不吃的。
到了今天,围绕着朝鲜核问题,不管X国X方怎么谈,朝鲜可以出尔反尔,可以撒泼卖萌,但坚决不在拥核问题上让步,把今日昔日的盟友和敌人都气得吐血却又毫无办法。何也?其实擦干净嘴角的血,我们也不难理解——理解不了也不难明白,这个一千多年来一直把自己的独立与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民族,当然不可能接受在环伺的列强中把自己的国家安全交给外人来守护。这一点,着实可气,也着实可敬!
了解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特质,就不难想象——让金正恩允许一万多外国军队驻扎在自己的领土上?何况他们背后一江之隔更是正在快速走向现代化前列的百万雄师。
对于这种担忧,作者给出了言之成理的解释——“驻军朝鲜无需太多兵力,以火箭军为主、空军海军为辅,加上必要的陆军即可,哪怕总人数仅有1万人”。而此时,由于“陷入生死泥潭的人不会拒绝他人帮助”。所以“如果中国提出在不干涉朝鲜内政的前提下派遣战略性的少量部队进驻朝鲜,肯定是朝鲜求之不得的事情。”真的么,让历史告诉我们——
1882年7月,朝鲜国王的父亲大院君为首的势力发动壬午兵变,企图驱逐把持朝政的闵妃。清朝淮军将领吴长庆率清军进驻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将大院君逮捕并押往中国天津受审,一举荡平兵变。如此霹雳行动,用了多少兵呢?不过3000而已。
1884年12月4日,朝鲜的亲日势力开化党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暗杀7名亲华派大臣,企图胁迫朝鲜国王另立新政,“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中国,宣布朝鲜独立,实行君主立宪”。面对危局,驻在朝鲜的袁世凯立刻率军进攻昌德宫,2个小时便取得决定性胜利,3日即平定政变。袁世凯带了多少兵呢?2000而已,其中还有不少是支持他的朝鲜军队,清军不过500~1000人。
今天的金正恩击不了解这段历史么?,对自己的政权极为敏感的他会允许至少1万多中国军队驻扎在朝鲜么?难道火箭军就不是军,就不拿枪么,就不能发动政变么?何况,火箭军是什么部队?每一个发射单元都身价数亿,把他们放到距离美军基地不过几百公里,随时可能遭到驻韩美军空中突击的地方,这和把手持7米长矛的马其诺重装步兵推进到罗马军团方阵的面前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后果,可以搜一下“皮多纳之战”,看看手持7米长矛的马其顿重装步兵,在未能与手持短剑的罗马步兵保持距离的情况下是怎么被疯狂砍杀的。
为了说明金正恩会接受中国驻军,作者又举出了日本的例子:“日本经济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前五,为何还要曾经的敌人长期驻军?为何害怕美国抛弃?不就是为了联手美国抗衡中国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看历史——
唐时,高句丽被灭,新罗取而代之,朝鲜半岛虽然保持了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却依然维持着主权的独立和文化的独立
,其服饰器物均坚持着自己的特点(虽然并没有完全拒绝中华文化);而日本在白江口一役之后,则全面倒向了中国,一批批的遣唐史来到中国,恨不得将中国的一切都带回日本,直到今天,我们还不得不慨叹有很多中华文化的东西反而要到日本去才能得见真迹。近代,同是被列强用炮舰撞开大门,朝鲜依然坚持自我,视自己为中国之“孝子”(虽然这个孝子又穷又横),斥日本为中国之“贼子”;而日本则立刻又一次全面倒向了打败自己的人——西方的服饰、器物、文化习惯迅速代替了中华文化成为日本人的追求,甚至有人鼓吹日本女人要多嫁给西洋人来改造日本的人种。到了二战及其后的朝鲜战争,被美军的重创的朝鲜仍然又穷又横地坚持着自己的独立,而日本则依旧迅速拜服,直到今天仍然是美军在亚洲的看门狗。历史明白无疑地告诉我们——日本和朝鲜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民族,因为日本如何就认为朝鲜也会如何,就如同因为鸟会飞,就觉得自己也可以放心地从楼上往下跳一样。
文章的最后,作者用一句颇为豪迈的话为自己打气——“做了才知道!想也不敢想,做也不敢做,活着干什么”。其实,那些自信能够用热血打赢钢铁,与美国平分太平洋的日本军官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
来源:西征网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