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当炎症通路被激活时,不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后患者在未来面临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既往试验已初步提示,抗炎治疗或许能降低此类事件发生概率,而秋水仙碱这一传统的抗炎药物近年来受到关注。然而,对于心肌梗死后的患者而言,秋水仙碱的具体价值尚无定论。近期,NEJM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验证在心肌梗死后使用秋水仙碱是否能有效降低后续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一起来看看吧!
炎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和慢性两个阶段中的重要机制。循环中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尽管白介素-1β抑制剂卡那单抗在既往心肌梗死患者中降低了缺血事件,但却增加了致死性感染的风险。因此,目前需要更多关于抗炎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数据。
秋水仙碱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以及包括白介素-1与白介素-6在内的炎性趋化因子的释放。一项对4745名在心肌梗死后30天内开始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进行的试验和一项对5522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试验均显示了秋水仙碱在心血管事件上的有益作用;然而,在近期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两项试验中,秋水仙碱治疗未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其中一项试验的治疗持续时间仅3个月。
欧洲心脏病学会最近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患者使用秋水仙碱提供了IIa类推荐意见。然而,这类患者中秋水仙碱的使用并不普遍。鉴于秋水仙碱可能带来的生物学益处及其改善心血管结局的鼓舞性证据,本研究开展了CLEAR试验,以检验在心肌梗死后患者中使用秋水仙碱的效果。
在这项多中心、2×2析因设计的试验中,将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随机分配(1:1比例)接受秋水仙碱或安慰剂,以及螺内酯或安慰剂。本研究在此报告秋水仙碱试验的结果。
主要疗效结局:心血管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复发、卒中或缺血驱动的非计划冠脉血运重建的复合指标,以事件发生时间为分析基础。在部分患者中于3个月时测量C反应蛋白,并同时评估安全性。
共有7062名来自14个国家的104个中心的患者接受随机分配;在分析时,有45名患者(0.6%)的生存状态未知,考虑该信息极有可能是随机缺失。
在中位随访3年期间,主要结局事件:
-
在3528名接受秋水仙碱组的患者中,有322名(9.1%)发生;
-
在3534名安慰剂组患者中,有327名(9.3%)发生;
-
HR:0.99;95%CI:0.85-1.16;P=0.93
-
主要结局中各组成部分的发生率在两组间似乎相似
图1:主要结局的Kaplan-Meier曲线
在校正基线值后,3个月时秋水仙碱组与安慰剂组之间C反应蛋白水平的最小二乘均值差为−1.28mg/L(95%CI:−1.81至−0.75)。
腹泻在秋水仙碱组发生比例高于安慰剂组(10.2%vs.6.6%;P<0.001),但两组严重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在既往心肌梗死的患者中,于心肌梗死后尽早开始并持续中位3年时间的秋水仙碱治疗并未降低主要复合结局(心血管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复发、卒中或缺血驱动的非计划冠脉血运重建)的发生率。
来源:Colchicin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 Engl J Med. 2024 . DOI: 10.1056/NEJMoa2405922.
往期回顾
进展 | JAMA子刊:ASCVD降LDL-C替代治疗vs.高强度他汀: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风险更低!
进展 | JACC:优化HFrEF患者MRA治疗并减少高钾血症—钾结合剂环硅酸钠锆:REALIZE-K试验结果
进展 | JACC:久坐行为与多种不良心血管结局相关,即便进行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也无法完全抵消久坐风险
进展 | Eur Heart J:介入还是搭桥,NSTEMI患者该如何选择:SWEDEHEAR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