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力场
抵抗熵增,打捞有趣。你的内心,就是力场。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力场

观察阿里的「第一性原理」

数字力场  · 公众号  ·  · 2024-05-15 15:00

正文

阿里的新财年,注定不会简单。

















文 | 佘宗明



阿里巴巴,无疑是一家有故事的企业。


这两年的故事主线,就在围绕「变革」展开。


管理学大师加里·哈默说,当下的世界面临加速变革,未来也越来越不取决于过去和现状。


他认为,「重要的并不是你在某个时间点的竞争优势,而是你的演化或者进化的优势,你有能力去不断重新思考,重新改变你的发展方向,重新改变自己,主动地进行自我变革。」


阿里就在不断因时而变:过去一年,其组织变革、架构重整、人事更迭和业务调整的力度频度堪称前所未有。


1 个月前,马云在内部信中就对阿里重组 1 周年的变化进行了总结:「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 KPI ,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那,阿里的变革见效了吗?


数据本身会说话:阿里 5 14 日发布 2024 财年 Q4 财报显示,本季度,淘宝天猫 GMV 双位数增长,阿里云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双位数增长、 AI 相关收入三位数增长,海外电商实现 45% 的同比强劲增长。


这是近几个季度以来未有过的局面,也是 对阿里变革效果最直观的检验。


也许有人会说,股价下跌怎么说?


资本市场看短期、看利润,天然觉得越是能赚钱的就越是好企业。就这点看,阿里围绕消费体验提升、 AI 发展进行的投入,甚至经过组织变革释放出的发展动力,不是他们最关心的因素。


这就导致,股价这把尺子和企业发展、业务进步的尺子,有时甚至是矛盾和打架的。


在狭隘的条框之外,观察企业的「第一性原理」,应该是发展本身。




01

如果要选出 2023 年变革力度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那恐怕非阿里莫属。


对阿里来说, 2023 年显然也是阿里发展史上无法忽略的节点性年份。


拨开那些繁枝细节会发现,阿里的变革脉络很清晰。


「用户为先、 AI 驱动」,是阿里明确的两大战略重心。


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 AI 驱动的科技业务,全球化的商业网络,是阿里面向未来十年的重要优先级对应的三个方向。


今年 2 月,阿里管理层提到,阿里未来将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投资,其一是电商业务,包括境内和境外电商;其二是云计算。最高优先级是让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重燃增长动力。


划重点:电商、云计算 +AI 、海外业务。这些是阿里重塑业务战略优先级后的聚焦型业务。


对阿里而言,比增速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释放的信号——阿里重回健康增长轨道。



02

近年来,在电商竞争激烈叠加消费「左移」的背景下,用户体验被电商平台们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


阿里明确「用户为先」,着眼的就是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更多地提升用户体验:用户需要好货,得有;需要好价,得有;需要好服务,也得有。它传导到用户侧的感受就该是:品质,实惠,方便。


在对消费者需求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阿里在「回归用户」棋盘上频密落子。


这些落子对用户是可感知可触碰的。这其中,淘宝天猫 618 取消预售、采用现货开卖模式,并实行全程化价保,就对消费者来得颇为友好。


在优化用户体验上,淘天不光是对用户潜在痛点逐个「销账」,还对用户隐性需求予以满足。


推出延迟发货自动赔付机制「晚必赔」,对服饰行业的超长预售做出限制,规范虚假发货、物流停滞问题,新增店铺标签体系( 包括「退款拒绝率」、「平台求助率」、「退货运费险」及「轨迹异常率」、「承诺时效」、「送货上门」等 )……这些调整都是有的放矢。


此外,强化「万能淘宝」的商品供给优势,新疆包邮并送货进村, 88VIP 会员权益升级,重启淘宝网页版……每样单拎出来,都对应着用户体验的切实大幅改善。


4月22日起,88VIP推出无限次退货包运费服务。


市场总会用用户信任去犒赏实打实的「用户为先」,因为用户为先不是干瘪的价值标榜,而是有温度的情感连接。


当「万能的淘宝」在「好商品,好价格,好服务」购物体验的加持下变得更懂用户,用户也会报之以消费意愿提升和用户粘性增强。


更好的购物体验,对淘宝来说是种「回归」。平台正在找回「用户体验基因」,以此在商业上重新起势。


财报就 显示,淘宝天猫的季度购买人数和购买频次强劲增长,推动线上 GMV 及订单量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同时, 88VIP 会员数量也实现同比双位数增 长,超过 3500 万。 Questmobile 数据也显示,今年 4 月,淘宝以 9.28 亿月活位居国内电商榜首。


淘宝还兼顾商家体验提升——重要的商家经营工具「生意参谋」 就宣布全面免费;阿里妈妈则发布了更精准的 「全站推广」 ,在内测阶段就有商家打爆速度几倍提升, GMV 增长 2.97 倍。


用户体验提升、商家生意增长、平台生态向上的齿轮是连着的,用户消费体验改善后,三方共赢的正向增强回路也会随之打通。



03

电商是阿里的基本盘业务,云计算、 AI 则是阿里的未来型业务。


自去年以来, AI 迎来爆发之势, AI 时代的大幕已启。作为技术投入上的长期主义者,阿里身影也很活跃。


阿里云前不久 刚发布的通义千问 2.5 版本 在权威基准 OpenCompass 上得分追平 GPT-4 Turbo


4 月底开源的 1100 亿参数模型 Qwen1.5-110B ,在多个基准测评中超越 Meta Llama-3-70B ,并登上 HuggingFace 开源大模型排行榜首,已在全球开源模型中处于顶尖水平。


根据权威基准Open Compass的测评结果,通义千问2.5得分追平GPT-4-Turbo。


这是在 AI 领域早有布局的阿里云技术能力的体现。


无论是 通义灵码已经成为国内用户规模第一的智能编码助手,还是 基于 SOTA 水准的通义千问代码模型 CodeQwen1.5 研发,插件下载量已超 350 万,每日推荐代码超 3000 万次, 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智能编程助手,都彰显了阿里云在大模型自研上的技术积累与能力沉淀。


阿里的 AI 布局,是两条路走路:除了自研,还有 积极投资 AI 基础设施建设


领投大热 AI 创业公司月之暗面,还将国内其他几个 AI 独角兽智谱、百川、零一万物、 MiniMax 投了个遍,阿里打了一副名叫「重金押注 AI 」的牌。


AI 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底座成为企业数字化新工具的当下,阿里云 聚焦「 AI 驱动,公共云优先 」战略 ,将全球云厂商 Top3 的优势跟 AI能力 结合,能助力 更多企业数智转型,也为自身打开更多增长空间。


数据就摆在那: 阿里云来自外部客户的 AI 相关收入增速加快,季度内实现三位数增长。通义大模型通过阿里云服务企业超过 9 万、通过钉钉服务企业超过 220 万。还有大量中小企业和开发者通过开源社区使用通义大模型,目前通义开源大模型累计下载量超过了 700 万。


今年 4 月, 阿里云将公有云服务降价从中国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 ,用户规模的扩大和渗透率的提升也能加快阿里云、 AI 业务的效益转化。

而云计算和AI业务向好,带来的是非线性增长的想象空间



04

无论是「用户为先」,还是「 AI 驱动」,都体现了「从后天看明天」的长时段思维。


过去 20 余年,阿里先后抓住了 PC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凭着因势而新的变化,阿里才有今天的阿里。


而今, AI 时代大幕已启,阿里以战略锚点的更新去拥抱下个 10 年、 20 年或更长的时间跨度,势在必行。


「用户为先、 AI 驱动」,就与之契合。寓于产品力、价格力中的「用户为先」,连接的是 消费者跨越周期的需求 AI 电商和云智一体依托的「 AI 驱动」,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有了用户信任,阿里才能走得更远;有了能力进化,阿里才能走得更久。


马云说:「 我相信,三年后的电商肯定不是今天最热门的电商,重要的不是今天要赶上谁,而是想一想明天的电商应该如何提升消费体验, Al 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阿里对此的作答,就藏在用户在淘宝网购时获得的实惠和体验里,藏在商家在用 AI 一键开店中享受到的便利中,藏在电商、云计算 +AI 、海外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当中。


这不免让人想起,带领微软走上复兴之路的微软现任 CEO 纳德拉对微软的重塑。


纳德拉也很强调「客户价值」,他认定「我们必须要满足客户尚未得到满足、尚未提出的需求。这就是创新之源。所以,如果我们每天、每周、每年必须要确保做什么的话,那就是要时刻了解客户的需求。」


纳德拉也是技术信徒。他对 AI 和云业务的重视,成了带领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关键之笔。押注 Open AI ,形成包括 Outlook Skype Word Excel PowerPoint Dynamics OneNote OneDrive 等产品的云端全家桶,给了微软新增长动能。


某种程度上,软件市场并不是适合所有云计算公司都参与的市场, 微软 Azure 有其特殊性。但两家公司的经历,尤其是微软通过投入云和 AI 「逆袭」的剧情总是令人津津乐道,也令人对阿里有此期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