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空气质量反弹,3省被公开通报→ ·  3 天前  
新华社  ·  暴雨黄色预警 ·  5 天前  
新华社  ·  国乒回应近期比赛成绩起伏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翻开属于你的鸡年日历!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8 17:15

正文

辞旧迎新,爆竹声中一岁除!大年初一,打开新的日历书,我们的生活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时间总是这样随着那些“老黄历”悄然消逝。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1100年前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已经在使用日历了。最火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80 年代以前,日历仅供少数人使用,80年代开始,成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必需品。


 

黯然退场的老黄历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挂着的日历吗?每天一撕,从厚到薄,翻到底了,一年也就到了尽头。日历上勾画着亲人的生日,记录着当天的故事,记录着我们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每过一天,就把日历翻过一页,给平凡的日子一个仪式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手机代替了日历,老黄历还真的成了老黄历,散发着油墨味纸张单薄、价格低廉的纸质日历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文化内涵的追求,文艺日历掀起了现象级消费热潮,那些设计装帧精美、主题内容丰富的日历书,满足、贴合了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尤其在2016年,各色文化日历的热销,让纸质日历这个原本已淡出人们视野的物件,大有再度流行之势。

 

老黄历换新衣,大家都在买!

 

近年来,制作精良、内容考究、文化气韵浓郁的文化日历,尽管价格不菲,但在线上线下的销售情况都甚是抢眼。

 

今年,在网上热销的2017年文化创意日历品种多达几十种,有的像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一页一页地翻,在指尖的滑动中感受岁月的流逝。有的则是在日历由胖变瘦的变化中体会时间的紧迫。


 

*有走古韵风的:如《红楼梦日历》、《唐诗之美日历》、《汉字之美日历》;

*有走科普风的:如《物种日历》、《月相历》;

*有走情怀风的:如《联邦走马文艺日历》、《亲爱的日历》、《一本ONE历》、《豆瓣电影生活日历》;

*有历史有故事的:《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传家日历》、《每日读诗日历》、《月相日历》……

 

各类主题的网红日历书

*《故宫日历》诞生于1933年,距今已经有85年的历史。从1933年到1937年,《故宫日历》共出版了5册,每年一册。1937年,《故宫日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版,2010年,被遗忘经久的《故宫日历》重新出版。



在2017年鸡年《故宫日历》里,可以看到南朝的鸡头壶,唐代的绿釉生肖鸡俑,康熙年间的五彩雉鸡牡丹纹瓶,以及徐悲鸿画的《竹鸡轴》。不得不说有很大的收藏价值,被网友们称为“红砖头”。

 

《故宫日历》的火爆带动了文化日历的出版潮。有中华书局、人民美术出版社等老牌出版机构,也有单向空间、果壳网等“新秀”。文化日历的流行,或与怀旧情愫有关,但遵循的并非“时尚是个轮回”这个简单的逻辑,而是源于新创意、新思路所赋予的生命力。这些日历不单有纸质版,有了文化属性,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有的还开发了APP,每天还会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电子日历。

 

*另外一本叫做《传家日历》的日历特别火,被称为日历界的“网红”。 它不仅有日历功能,还将中国24节气、老手艺、老工艺、各种传统节日、养生之道,通过380多张原创手绘插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创作团队说,这本日历的每一页都是由出品方根据《传家日历》每一天的内容,投入30人、300多天的时间创作出来的,为大家演绎每天不重样的传家生活。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内涵。


 

*《每日读诗日历》,每天一首从汉魏到清的数百首古诗词中精选。诗词的出处、文中背景、文化艺术内涵都加以注释,成为父母送给孩子首选的新年礼物。


*《西洋镜日历》是一部历史类主题日历。精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主题版画、老照片,呈现“历史上的今天”。据了解这本日历在编排上以“历史上的今天”为主线,此外每月穿插一个主题展示,所选图片主要来自赵省伟近年来所藏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报纸、版画和老照片。


 

*最有“新意”的恐怕要数《单向历》了。每日一撕,撕的可是来自村上春树、伍迪·艾伦等文艺偶像的格言,于是“让每一天都不再平庸”。今年还特别加入了增强现实的AR增强现实技术,下载单向历APP后,扫描当天日历上的码就可以看一小段短视频。


*商务印书馆发布国内首套生肖日历,《锦鸡吉祥》报晓中国新年

 

生肖日历之2017锦鸡吉祥

 

小小日历书缘何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日历书”其实就是以日历的形式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其兼具了帮助老百姓居家“看日子”和普及知识、弘扬文化两种功能。


 

迎合当下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

 

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精品日历的需求增加。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家里的书桌上、茶几上摆上一份飘着油墨清香、包涵文化韵味的“日历书”,普及传统文化;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这一消费群体,进行了深度的内容挖掘和主题定制。

 

紧跟时代潮流


日历书“抓得住眼球”,普遍“颜值高”,迎合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心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给人轻松活泼的愉悦,却不失文化的内涵,并巧妙地贴合了现在碎片化的学习和阅读习惯。

 

人们热衷于文化日历书,它是一种格调情趣,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每天翻开新的一页”的仪式感,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的深入,尤其是精神消费市场的壮大,文化周边产品市场或许距离爆发已经不远。

 

文创类产品的发展缩影—文化日历

 

其实一个物件“老”或“不老”,与这个物件的历史渊源并无直接关联,更多还是源于这个物件能否融入人们的当下生活。这就需要文化与创意的结合发展。

 

一本小小的日历也可以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百态。人们缺的不是日历,而是文化。有一则文化日历的广告这样说:“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一本完整的书,那不妨利用碎片时间,每天花5分钟看看日历,用365天来熟悉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每天瞥一眼文化日历,人们多数时候或许并不是为了查找今天是何月何日,而是借此放松身心,感受一丝自在与闲适。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日历的实用价值已经微乎其微,而是具有鲜明特性的文创产品。

 


2017年,我国将全面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允许文创产品收入纳入预算统一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与文博单位深度合作等一系列“政策红包”,力争调动文博单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文化消费。开发兼具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系列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

 

浙江纺织服装学院艺术工学研究所副所长毛明认为,

“随着近年经济水平的提升,文创产业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更多的人愿意去接受有故事有背景的产品,这已经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了。“在国外,文创产业已经成为很多人创业的选择。我们国家也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文化的价值买单,所以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大家也愿意培养消费文创类产品的习惯。”


 

 

编辑:武司宇

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