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弄2023
白话新闻信息,直解联播密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澎湃新闻  ·  船只相撞致19人落水!国务院安委办挂牌督办 ·  4 小时前  
新闻晨报  ·  教师宋某某被免职!南京师范大学刚刚通报 ·  8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突发火情!南京江宁发布通报 ·  10 小时前  
扬子晚报  ·  刚刚,国企回应:不存在违规操作! ·  2 天前  
观察者网  ·  "中美同日宣布新突破,高下立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弄2023

20250223《新闻联播》文字版

三弄2023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2-23 22:50

正文

此条是联播文本全文,方便弄友们查看学习,对应的每日新闻联播解读欢迎关注👇🏻公众号, 联播解读 在另一条推送。

本期内容简介


1.【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

3.春运超90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4.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5.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保持增长;

6.全国春灌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7.【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8.踏青赏花享春光 “春日经济”活力旺;

9.国内联播快讯: (1)五大行动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2)京杭大运河2025年全线贯通补水启动; (3)1月我国核发绿色电力证书2.31亿个; (4)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开启 加速智能算力发展; (5)深圳市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 (6)上海浦东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开工 总投资约648亿元; (7)我国成功发射中星10R卫星; (8)福建开通首条直达东帝汶海运航线; (9)“跟着电影游中国”为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10)下周冷空气势力减弱 中东部气温回升;

10.俄称新控制一定居点 乌称击落82架俄军无人机;

11.俄总统称优先保障特别军事行动武器供应 匈牙利总理称乌克兰仍将是俄罗斯与北约间的缓冲区;

12.国际联播快讯: (1)以色列推迟释放新一批巴被扣押人员; (2)德国联邦议院选举今天举行; (3)保加利亚爆发反对欧元的抗议和冲突; (4)美弗吉尼亚州发生枪击 3人死亡; (5)太空探索公司称故障致火箭残骸坠落波兰。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新春伊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袤乡村呈现勃勃生机。

春节假期刚过,贵州锦屏羽毛球产业园里一派繁忙景象。平均每天有上万打、超过10万只羽毛球从这里“飞”向全球,带动了近千名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并打开了1.6万商品鹅养殖户增收新空间。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成为开年以来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亮点。各地因地制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带动更多小农户搭上现代化大农业“快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去年底,总书记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各地考察中,总书记多次看乡村振兴,围绕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深入调研,强调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

锚定目标,改革提速,顶层制度设计加紧出台。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细化部署今后一段时间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

一系列更精准、更有力的举措也加快落地。

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势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引领形成规模适度、竞争有序、错位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各地立足区域优势,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1000座大棚里春意盎然,草莓、人参果迎来采摘。当地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戈壁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为沙漠锁边。

四川依托油菜产业传统优势,不断打开休闲旅游新场景,花田火锅、观光小火车,吸引了游客前来打卡赏花。这个春天,乡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一大批“乡游”“村字头”IP圈粉无数。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今年,各地着力优化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广西安排专项资金开发防止返贫致贫大数据平台,打通20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现监测帮扶全流程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及时筛查预警,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云南打出产业就业帮扶“组合拳”,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以礼街道易地搬迁安置区,这片临街商铺正被改造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今年,我国将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项目集中投向村内道路、卫生厕所等农民急需急盼的民生领域。围绕农村“一老一小”,老年食堂、乡村小规模学校等公共服务供给也将持续加强。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基础将更加稳固、农村地区将更加繁荣、农民生活将更加红火,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0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守正创新,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意见》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意见》强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意见》要求,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意见》强调,着力推进乡村建设,要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意见》要求,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维护农村稳定安宁。

《意见》强调,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统筹推进林业、农垦和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03


春运超90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为期40天的春运结束,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今天(2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90.2亿人次,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多项数据创新高。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90.2亿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超5.13亿人次,民航旅客发送量9020万人次,水路旅客发送量3121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

“自驾行”仍是春运绝对主力。春运40天,自驾出行量达到71.7亿人次,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79.4%。全国铁路公安机关根据客流变化动态调整警力部署,为旅客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4万余起。

激活消费新场景。超过3100公里的铁路新线迎来“春运首秀”,带火沿线旅游;460多万公里农村公路让偏远村庄成为中外游客热门打卡地;“冰雪游”“海岛游”“传统文化游”带动旅游客流明显增长。

便捷出行的背后是综合运输的有力保障。春运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共投入铁路列车超1.4万列、客运车辆超65万辆、民航客机超4100架,空铁联运覆盖全国78个枢纽城市,一张世界最大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04


我国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今天(2月2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海洋工程安装船顺利竣工。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持续突破,市场份额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据介绍,“志高号”可以一次性吊起3600吨的风电设备,精度误差不超过10厘米;“志远号”则可以稳稳矗立在70米水深的海域作业。两艘船互相配合,是全球最新一代的风电安装船。

当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不断创新突破。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108艘、金额约186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69.4%,已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同时,海工装备“含新量”和“含绿量”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78.5%,并实现了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05


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保持增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44.6万亿元,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13.9%,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继续保持增长。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服务力度持续加强。2024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81.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2024年全年,保险公司赔款与给付支出2.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

从资产质量看,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较上季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同时,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2024年四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出较强的偿付能力和稳健性。

06


全国春灌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当前,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灌春播季节。水利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春灌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去年冬天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超五成,部分地区农田出现轻度缺墒。眼下,各地正科学调配水源,推进精准灌溉。

在河南安阳内黄县,当地利用辖区东、西两线完备的灌溉水系,快速引入黄河水、卫河水,为沿线12个乡镇的40多万亩麦田提供灌溉水源。目前,春灌引水总量达到1000万立方米。

在山东邹城,50余万亩麦田已进入返青期。今年,当地投入了移动式喷灌机等新型灌溉设备4600余台(套),这些设备替代了以往的大水漫灌,不仅节水,还改善了土壤环境。

目前,黄河流域山西、山东、陕西等省份部分引黄灌区已开机提水开启春灌工作,长江流域灌区正加快农田水利冬修与清淤扫障、水毁工程设施修复等,确保春灌期间输水安全顺畅。

07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今天(2月23日)的《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我们来认识一位持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张玉珍。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玉珍就在生态环保领域工作。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12年间,她提交的近70件建议,大部分都聚焦于生态环境保护。

去年的全国两会,张玉珍就农村空间布局优化、农村固废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提出了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生态环境部答复,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机制,部署开展调查监测、划定优先治理区域、系统治理和成效评估等重点任务。福建省也针对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和水口库区无序网箱养殖等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在闽江水口库区,130万平方米网箱养殖如今就实现了绿色转型。

农村地下水作为重要饮用和灌溉水源,事关千家万户。这两天,张玉珍就来到福建上杭县的一处地下水监测点进行调研。今年的全国两会,她将重点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08


踏青赏花享春光 “春日经济”活力旺

早春时节,春花烂漫。人们走出家门踏青赏花,尽享春日美好时光,助力“春日经济”不断升温。

鲜花盛开,春景如画。眼下,各地陆续迎来赏花期。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内的蜡梅与古香古色的红墙绿瓦相映成趣,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游玩。在湖北武汉,梅花进入盛花期,漫山梅花竞相绽放。在四川泸州,樱花绽放,美不胜收。在重庆江津,樱花园里8000多株樱花次第开放,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把樱花园与茶园相结合,形成了集樱花观光、茶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景区,日均接待游客约5000人次。2025年,游客量预计超过35万人次。

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春日经济”。安徽歙县的卖花渔村,漫山遍野的梅花与青山、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当地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还建起了盆景基地,盆景年销售额超2600万元。浙江绍兴王坛镇东村利用连片梅林,开展赏梅、品梅活动,助力农户增收。云南昆明宜良的樱花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地设立鲜花饼、花蜜等特色产品展销,让游客们在徜徉花海的同时,还能品尝到“春天的味道”。在福建厦门蔗内村,油菜花海美不胜收。当地把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举办米粉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量。


09


国内联播快讯

五大行动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基础研究提升、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优化、高水平人才引领提升等五大行动,到2035年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京杭大运河2025年全线贯通补水启动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京杭大运河2025年全线贯通补水全面启动。补水计划持续至6月底,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作为主要贯通线路,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流经8个地级行政区、31个县级行政区。

1月我国核发绿色电力证书2.31亿个

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色电力证书2.31亿个,同比增长2.25倍;全国交易绿色电力证书5310万个。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数量加快,推动我国能源加快绿色化转型。

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开启 加速智能算力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启动算力强基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等方向,发掘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揭榜行动任务榜单包括智能算力管理、算力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以及碳排放优化等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方向。

深圳市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

据深圳海关统计,2024年,深圳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近4.7万家,合计进出口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同期深圳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7成,数量和进出口规模均居内地城市首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