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宅
欢迎来到《米宅》,研究全国城市的房地产宏观数据、人口、经济、政策,用全国视野,去合理配置、规划自己的地产投资。更是地产人的学习课堂,一起成长,一起成为地产极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深夜美食😋 -20250209021138 ·  6 小时前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昨天  
幸福成长札记  ·  第64天在闲鱼上卖货,先做好长期的事情 ·  昨天  
数据何规  ·  关于DeepSeek官方信息发布及服务渠道的说明 ·  2 天前  
数据何规  ·  关于DeepSeek官方信息发布及服务渠道的说明 ·  2 天前  
中产先生  ·  别高兴太早,今年春节档的一个恐怖变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宅

双城记:亢进的深圳,沉默的广州

米宅  · 公众号  ·  · 2024-11-12 07:20

正文

来源:清和社长
本文获授权转载。


深圳,广州,这两座城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过我都喜欢。
根据地方公布的数据,深圳地区生产总值(GDP)在2017年超过广州,不过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后的GDP数据,深圳生产总值超越广州的时间点发生在2012年。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产总值25934.28亿元,实际同比增长5.4%,广州22149.95亿元,实际同比增长2.0%。深圳GDP规模比广州多3785亿元(1.2个珠海),增速比广州高3.4个百分点。
深圳已超过上海跃升为中国工业第一城、外贸第一城。
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9679.45亿元,为广州的1.78倍。深圳进出口总额达到3.37万亿元,为广州的4.14倍。深圳出口增速达到19.7%,而北上广只有2.1%、2.4%、2.9%。
很多广深人与我一样并不喜欢拿这两座城市比较。深圳,科技、有效率;广州,务实、有底蕴,文无第一,各有千秋。
不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这两座城市在内外宏观落差、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浪潮中正拉开差距。尤其是在阅读完罗志恒老师的《双城记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后,我认为,有必要分析这两座城市不同走向及其深层次原因。
深圳工业与出口为何强劲?广佛与深莞为何拉开差距?广深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本文从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广深发展前景。

深圳的亢进与广州的沉默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939.18亿元,实际增长3.4%,低于全国水平的4.8%。其中,深圳25934.28亿元,广州22149.95亿元,广深合计占全省GDP的48%,占全国GDP的5%。
进入千禧年后,深圳GDP迈开追赶广州的步伐。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后的GDP数据,深圳GDP早在2012年已超越广州,在2018年差距扩大到83%,随后有所收窄。
不过,2021年之后,深圳与广州再度拉开距离。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与深圳GDP之比为85.4%,再度逼近2018年的最大值差值;而且,深圳实际同比增长5.4%,较大幅度领先于广州的2.0%。同时,深圳常驻人口1779万人,稍微少于广州的1883万人,这使得其人均GDP高于广州。前三季度广州人均GDP为深圳的80%,差距再度逼近2018年最大值的76%。
分产业看,深圳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6.95亿元,同比下降2.1%;广州为217.28亿元,同比下降2.6%。两座城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均下降,但因规模较小,忽略比较。
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679.45亿元,同比增长8.7%;广州为5422.00亿元,同比增长1.1%。深圳号称工业立市,第二产业的规模是广州的4.14倍,而且增速比广州多7.6个百分点。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超过上海,荣登中国第一工业城。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0.2%,而同期广州下降2.2%。
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广州为1.65万亿元,同比增长2.4%。二者规模相当,但深圳增速高于广州,预计很快对广州完成超越。
从产业分类来看,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差距主要在工业上。
投资,前三季度,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其中,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29.7%。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35.8%。同期,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较深圳低2.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1%,不过较深圳仍低11.7个百分点。
消费,深圳社会零售总额7731.62亿元,同比增长0.7%,持平于全省平均水平;广州为8275.82亿元,同比增长0.1%‌。广州消费总额稍微高于深圳,深圳增速高于广州。不过,这两座城市的消费增速都较低。而且,深圳消费占GDP的比重仅30%,广州3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口,深圳进出口总额3.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9.7%。广州进出口总值8131.8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9%。深圳出口规模占全国的11.5%,占全省的48%,是广州的数倍。而且,深圳出口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广州高16.8个百分点。
价格,深圳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广州CPI同比上涨0.4%,均处于低迷水平。另外,两座城市的房价下跌幅度都比较大。9月份,广州新房、二手房环比分别下降0.9%、1.1%,深圳分别下降1.0%、1.3%;广州新房、二手房同比分别下降10.3%、12.8%,深圳分别下降8.6%、12%。
流量方面,深圳正在追赶广州。
前三季度,广州地铁客运量同比增长6.8%,深圳同比增长15.8%。深圳7、8月份客运量超过广州,9月份广州再度反超,二者相互竞逐。目前,深圳总里程只有567.1公里,但运营强度每日每公里高达1.64万人次,高于广州的1.45万人次,位居四大城市之首。
广州是华南交通运输中心,前三季度,广州客运量2.54亿人次,同比增长11.3%,其中铁路12.9%、航空19.8%。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5634万人次,同比增长21.7%,其中国际航线旅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幅增长98.2%。这方面深圳与广州还有差距,其中宝安机场的全年累积旅客吞吐量到11月3日才到5148万人次。不过,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4.4%,超过广州的同比增速4.9%。
总体来说,深圳在GDP超越广州后势不可挡,大有全面超越之势;尤其是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联通珠江西岸甩开广州的预期更盛。
那么,广州为何被深圳拉开差距?
很多人喜欢拿广州的财政说事。
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43.6 亿元,总支出2281.5亿元;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664.77亿元,总支出 3607.17亿元。
可见,深圳的财政收支规模比广州更大,而 最大的差异是广州的财政自留率比深圳低。广州是三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留33%;深圳是二级财政,自留比例为42%,比广州多9个百分点。
深圳财政富余,财政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速度快。广州财政自留少,不得不更多依赖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借债。
广州的政府债务规模、杠杆率要高于深圳。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一般债、专项债合计5532亿元,深圳2692亿元;截至2023年末,广州城投债余额2611亿元,深圳1379亿元。广州政府杠杆率26%,深圳11%,为全国最低。
不过,两座城市的政府债务负担在全国主要城市中都是较低的,这是广深的优势。只是在当前地方化债、财政吃紧的背景下,债务负担轻的深圳上缴财政收入的比例可能会逐年提高。
再看人口因素。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为79.5%,广州为74.7%,均高于全省平均68.8%;深圳老龄化率(65岁以上占比)3.2%,广州为7.8%,均低于全省平均8.6%;深圳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比重达到28.8%,广州为27.3%,均高于全省平均15.7%。 ‍‍‍‍‍‍
在现代城市竞争中,人口就代表着未来。 深圳的人口红利稍微高于广州,不过, 与北上及主要大城市相比,广深的人口优势都很大,老龄化程度低,年轻劳动力丰富,而且都是人口净流入大户。2023年,深圳新增人口12.83万人,广州新增人口9.29万人。
在城市公共福利方面,广州的公共医疗资源、基础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远远超过深圳,这是广州的优势。深圳近些年大规模投入教育、医疗,尤其是高等教育,试图补齐短板。 ‍‍‍‍‍‍‍‍‍‍‍‍‍‍‍‍‍‍‍‍‍‍‍‍‍‍‍‍‍‍‍‍‍‍
总之,深圳似乎在全面追赶、超越广州,而广州似乎在默默地落后,并未表现出多少焦虑与不安,显得包容与阔达,亦或“与我何干”。‌
那么, 广州为何落后?

深圳的优势与广州的困境
下面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分析这两座城市的经济结构。
从需求端来看,深圳是外贸型城市,广州是内贸型城市。
2023年,深圳外贸总额排名全国第一,广州第六。深圳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出口额2.45万亿元,分别是广州的3.55倍(进出口总额1.09万亿元)、3.76倍(出口额0.65万亿元)。
深圳外贸依赖度(进出口总额占其GDP的比重)达到111%,广州外贸依赖度只有36%。换言之,深圳主要靠外需驱动,广州主要靠内需驱动。深圳有大大小小的工厂,主要靠全球消费来带动,出口增长对深圳经济拉动大;广州有大大小小的市场,主要靠全国消费来带动,内需不振对广州经济冲击大。
近几年,外热内弱的需求差异,导致深广经济增长分化。相比疫情之前,中国出口规模大幅度增加,单月长期在3万亿美元之上,但社会零售却跑输GDP,单月难以站稳4万亿人民币。
前三季度,外需依然强于内需。中国进出口总额3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出口18.62万亿元,同比增长6.2%,外贸保持复苏态势。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低于GDP增速和出口增速。
与全国外贸水平相比,深圳外贸更加突出,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速、出口同比增速均高出全国15.6个百分点、13.5个百分点。
与全国消费水平相比,广州消费更加疲软,前三季度消费同比增速低于全国3.2个百分点。其中,广州大类消费拖累明显,汽车同比下降15%,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5.3%,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5.9%,家电同比下降3.6%,此四大类商品占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40%。
从供给端来看,深圳的产业结构相比广州更具优势,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更高,新型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更高,金融业、软件服务业占的第三产业比重更高;广州传统制造业占比更高,批发零售服务业占比更高。
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14489.68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41.9%。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5717.12亿元,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4099.01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2213.58亿元,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783.2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752.9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571.20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352.57亿元。
在工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上升至58.4%和66.8%。
根据罗志恒老师《双城记2024:广州与深圳全面比较》的研究数据,深圳工业最大产业是电子制造产业,2022年电子制造产业营收达到25340亿元,占比达到54%;第二大工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营收3825亿元、占比8%;第三汽车制造业2390亿元、占比5%,第四专用设备制造业2099亿元、占比4%。
广州的工业规模更小、结构更加传统、产业比较分散。汽车制造为第一大制造业,2022年营收为6617亿元,占比26%;剩下依次为电子2650亿元、占比11%,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1959亿元、占比8%,化工1462亿元、占比6%;另外,其它部分占比达到33%。
深圳制造业以电子、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四大先进制造为主,其中电子产业占据半壁江山,仅这一产业的营收就超过广州所有工业企业营收总和。
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增加值与出口维持高增长。
深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2.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59.4%。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其中,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6.0%、38.0%、26.6%。
出口方面,深圳出口机电产品1.48万亿元,占比达到69.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768.7亿元,占比只有12.9%。
其中,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老三样”产品分别出口1237.8亿元、746.3亿元、721.5亿元,分别增长8.9%、10.2%、23.9%;“新三样”产品出口714.3亿元,增长8.9%;电子元件、平板显示模组、电脑零件附件和汽车零配件等中间品出口分别增长21.4%、7.7%、40.3%和28.1%,合计3076.8亿元,占比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
深圳产业结构优势,即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高, 是其出口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 ‍‍‍‍‍‍‍‍
另外,深圳新型贸易——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去年深圳跨境电商交易总额突破8000亿元,超过了广州的出口规模。今年上半年,深圳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达到71772.66万件,同比劲增49.40%,占全国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的比重超过四成。
广州工业以汽车、电子、化工、电力为主,其中规模最大的汽车营收6617亿元,为深圳汽车营收的2.76倍。不过,广州汽车工业以燃油车为主,在产业结构上对深圳并不构成优势。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广州的化工等传统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偏低,转型比较困难。
可见,深圳产业更“新”、技术含量更高。深圳在技术研发(R&D)投入接近广州的两倍;深圳研发强度为5.81%,为广东省最高,广州只有3.43%,甚至低于东莞。
在服务业中,深圳的结构优势也比较明显。2023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5253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168亿元,合计占深圳GDP的27%。广州这两个产业的增加值仅深圳的50%,占广州GDP比重只有15.6%,比深圳低12个百分点。
广州四大传统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合计975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深圳这四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合计7183亿元,仅占深圳GDP的20%,比广州低12个百分点。
广深经济结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深圳的风险与广州的灵魂
深圳与广州的经济分化,是当下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缩影。
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其发展历史有关,深圳 依海港享政策, 始于改革开放,兴于香港贸易与海外投资,决定其外向型技术型特点;广州为千年商都、 华南重镇,人流、物流、资金流长期辐射内陆,决定其内贸型传统型特点。 ‍‍‍‍‍ ‍‍‍‍‍‍‍‍‍‍‍‍‍‍‍‍‍‍‍‍‍‍‍‍‍‍
当前正处于美国人工智能浪潮以及中国新旧动能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推动美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外部需求,以及中国大规模投资新动能的内部需求,共同拉动了深圳经济快速转型以及出口大规模增长。而中国正在抑制旧动能,抑制城投债和地方债投资,整顿房地产,传统基建、土地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需求下降,这对广州及内贸型传统型城市冲击大。
下面我们把讨论范围扩大:靠西的广州、佛山与靠东的深圳、东莞。
广深是同一级别的城市,莞佛也是同一级别的城市,但是近两年,深莞势头明显压过广佛。
今年前三季度,深广GDP增速差值为4.24个百分点,GDP增量差值为1086亿元;东莞GDP同比增长8.32%,佛山只有0.7%,莞佛增速差值达到7.61个百分点,GDP增量差值为611亿元。
莞佛的情况与深广类似,佛山类似于广州,是一个内贸型、产业偏传统的城市;东莞类似于深圳,是一个外贸型、产业结构更好的城市。
东莞的外贸依赖度(进出口总额占其GDP的比重)全国第一,达到112%,佛山的外贸依赖度只有45%。2023年,东莞出口规模全国第四,达到8460亿元,超过广州,是佛山的1.73倍(全国第十、4875亿元)。
在工业结构方面,前三季度,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1399.4亿元,同比增长16.2%,占规上工业35.8%。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2%、13.5%。智能手表、路由器、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07.1%、67.8%、52.4%、20.6%。
电子产业,作为深莞的龙头产业,是这两座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产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