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饭爷的江湖
这是个小号,主要说投资故事,讲人生道理。大号:炒股拌饭 通过历史经济大视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嘉新闻  ·  集体爆发!飙涨! ·  昨天  
读嘉新闻  ·  集体爆发!飙涨! ·  昨天  
7M投资笔记长文  ·  今天注意!!! ·  2 天前  
淘股吧  ·  根据市场的盘面去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饭爷的江湖

财富缩水超30%。。

饭爷的江湖  · 公众号  ·  · 2025-02-17 21:46

正文

昨天和熟悉的小伙伴聊天,他说自己一直有个疑惑,那就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财富七八成都是房产。

尤其是那种靠工资收入的中产家庭更是这样,基本上家里资产大头就是房产了。

过去二十年一直是房地产市场的大牛市,大家也都把自己未来的现金流压在了房产上面,也从里面获得了大幅增值。

这几年全国各地房产价值缩水比较厉害,我们也看到很多家庭整体财富随之大幅缩水,这几年真是亏爆了。

他的疑惑是,我们在欧美国家会看到那种传了一两百年的老钱,这些钱也经历过各种周期。

这些老钱到底是怎么做资产配置的,才让自己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周期屹立不倒,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值得参考的思路。


01

这里我们先从国内的情况说起,国内在这个领域没有那么长的历史可以回溯,毕竟到现在为止建国也就七十多年。

不过发达国家经验告诉我们,手里有一定量级的财富,和平年代要跟上通胀保值增值的话, 主要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核心指数+核心城市的房产。

房产这个事情很简单,中国最核心的资产里面,有很大一块是一线强二线核心城市的房地产。

因为衣食住行里面,住在哪个国家都是最重要的一笔开销。事实上美国最核心的资产也是大城市房地产+科技公司。

所以未来国内房地产大拆大建的时代虽然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房价会一直跌下去。

最大的可能是一线核心地段回调筑底以后回稳跟着通胀走,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变成消费品。

配置核心指数这个事情,国内有个比较难的点,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周期性很强,而且是一个牛短熊长的状态。

从过往的统计数据看,过往我们国内市场的周期大概是五六年一个轮回,

你首先要清晰的认识并且理解这一点。

因此如果是想经历一个牛熊,获得一个跟上通胀的保值收益的话,用来投资的钱最好是五六年都不会用到的。

因为这五六年时间里面会经历一个牛熊,所以从方法论的角度要做的是熊市下跌到位置和估值都比较低的时候,逐步定投买入。

等到牛市位置和估值都比较高的时候,就可以逐步减少自己的仓位开始卖出了。

当然这个位置和估值高低本身,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判断。

这方面可以参考各个软件上的统计数据做参考,基本上各种市面上常见的软件都有市场的估值百分位、市盈率市净率啥的。

我们可以通过相对的估值百分位、整体市场的市净率和市场温度变化,来判断市场的相对位置在哪里。

当然这只是举例说明一个相对简单易行的方式,你如果有自己拿手的方式更好了。


02

相对位置和估值判断好了,知道市场处在哪个位置以后,后面就是买什么的问题了。

选择具体的上市公司股票,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万一买到爆雷的公司就是血本无归。

买入ETF规避了这类潜在的风险,即使你看不懂上市公司的财报,也不会让你遇到踩雷退市的情况。

所以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可能主要配置些代表性强流动性好的主流宽基指数的ETF,搭配一些自己熟悉的行业ETF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所有的宽基指数里面,A500虽然成立才只有短短三个月,但已经赫然排在了第一位,跟踪基金的规模超过3000亿元。

而A500ETF基金(512050)这类宽基,就是其中的代表。

不但指数跟踪的行业分布相对均衡,而且规模和流动性也非常好。

当然如果你会挑那种主动型基金,那么你也可以考虑用主动型基金做一个组合熊市慢慢买入。

但这个很考验自身的眼光就是了,挑错的话往往会高位接盘然后到了熊市底部的时候血亏。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啥眼光,也挑不来主动型基金,那么手里有闲钱定投最好的选择还是指数基金。

我们知道通常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A500或者创业板这类宽基指数的ETF,会选择指数构成里面相对优质的公司。

几个大的宽基指数,比如说沪深300ETF,中证500ETF,A500ETF基金这类都是可以选择的观察对象,因为无论从流动性还是分红角度看都不错

你在合适的估值和位置买入这些宽基指数,意味着你和中国经济大盘子是挂钩的。

不过买入这些宽基指数也意味着,你放弃了在个股博弈中可能带来的更高收益和弹性。

通过在市场估值和位置的相对低点,持续定投配置这些宽基指数ETF,换取一个相对稳健的收益。

这期间如果你想要增加自己的超额收益,可以适当的配置一些行业类的ETF,增加自己的进攻性。

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对这个行业本身有研究,然后在这类行业ETF估值和位置都比较低的情况下配置,才能增加自己的进攻性。

如果你对这类行业本身没啥研究,追涨杀跌买在了估值和位置双高的地方,其实还不如不买呢。

当然如果你对经济大盘是长期看走弱的,那么这时候你也没必要去配置什么权益了。

你可以选择去配置债券,也可以选择配置理财险,这都是更保守稳健的选择。


03

在这个操作里面,对普通人最难的就是判断位置和估值高低,这决定了你后续是持续定投买入还是卖出。

通常我们国内大A市场的特点是圆底尖顶,通常到了那个位置和估值都相对低的区域,就要开始持续定投了。

因为这样的圆底区域,往往要墨迹好长时间,才能从圆底的左侧走到右侧区域。

这段处在圆底磨来磨去的时间,其实都是加大自己配置相对比较好的时候。

这时候要把自己要做配置部分的资金尽量买完,不过通常这段圆底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痛苦的。

因为你只是看到市场在那边持续磨底,也看不到啥上升的希望,甚至很多人这时候都会因为磨太久绝望。

不过等圆底走到右侧就好了,这时候往往会有个猛烈的上涨或者是向上的修复波动。

这个突如其来的向上波动来了之后,人们的预期也会随之变化,就像去年国庆前九月份那段时间的情况类似。

之后就是等估值和位置逐步往上推升,这时候要给自己设置一个预期收益区间,到了区间位置以上的时候就要分批卖出。

当然这个操作说起来容易,但是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做起来依然是很难的。

因为多数普通人伴随着市场上涨,预期收益也会跟着往上涨,到了区间位置以上不一定舍得分批卖出。

所以这时候可以设定一个规则,比如涨过或者跌到预期的区间以后,就要分批开始做置换了。

举个例子说,假如进入到牛市上涨周期,在市场上涨到一定程度以后,这时候就要考虑什么时候时候开始止盈。

到了止盈线就要逐步卖出持有的宽基和行业ETF,然后慢慢置换成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甚至可以做定存啥的。

等市场从牛转熊逐步变冷,进入到熊市下行周期的时候,就要开始观察市场的估值和位置。

估值和位置回落到相对合理区域的时候,就要逐步减少手里债券和货币基金的配置,慢慢置换成宽基和行业ETF。

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合理设定好自己的预期收益率目标,达到目标就卖出。


04

如果是在美国市场的话,其实配置就更简单了, 就是指数+核心城市的房产。

再细化一点就是定投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买入核心城市的房产。

只要你手里有一定量级的财富,然后又做了这样的配置,拉长时间看大概率是可以穿越周期屹立不倒的。

因为美国最核心的资产,其实还是他们的房地产以及那些大型科技公司。

虽然很多人看不上房地产,但是你要想想在任何一个国家能买起房子的群体都是社会中坚。

都说有恒产者有恒心, 如果他们用几十年的积蓄买房,但是房价一直跌他们的财富打水漂被彻底毁灭了,他们咋会有信心继续努力奋斗。

所以在2008年遇到次贷危机跌了以后,美国政府急得要死一直在出政策,后面用了几年时间终于拉起来了。

大型科技公司就更不用说了,老美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因为为有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赚的是全球各国的钱

这些大型科技公司赚到的钱,最后都会变成盈利的增长,体现到资本市场的股价和市值上面去。

因此我们才会看到,这些年伴随着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利润的持续上涨,股价也在持续上涨。

要知道过去十六年,标普指数的年化收益率是12.4%,纳斯达克指数年化收益率是16.9%。

这类指数即使在这十六年时间做个简单定投,累积下来的财富效应也是非常恐怖的。

所以如果你是在美国的话,手里有一定量级的财富想要相对稳定的保值增值,首选的就是配置指数+核心城市房产。

这个操作在熊短牛长的老美市场难度并不大,主要是别买在十年一次的危机前夜就好。

做定投只要是在大幅回调,甚至遇到危机时候用合适的价格买入,那么后面就可以省心省力的躺平很久。


尾声: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国内由于牛短熊长,在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追高买入短期翻了一两倍的资产,即使你觉得短期绝对估值不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