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端午餐桌上永远的主角,也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美味之一。藏在粽里的真谛,你领悟到了多少?-叶青米白,清清白白;有棱有角,刚正不阿。-或甜或咸,各有所爱,尊重别人的选择。-糯米多如平淡无奇之日,红枣少似大放异彩之时,若无糯米只吃枣,幸福也无从说起…这个端午,话粽子,忆儿时,念亲情;吃粽子,解乡愁,享团圆;包粽子,传情谊,守传统。
△配乐/阿鲲 - 午后的恬与甜 & 初 & 劳作的春夏秋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四季出现于市场。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技艺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艾叶浸米裹成。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更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且已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据新华网
选自梁实秋/《粽子节》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选自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清明过后,天气越来越暖了,野花开了,草也长高了,这时端午节来了。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
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我那时对屈原的诗一无所知,但我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世上的诗人很多,只有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节日。
选自琦君/《粽子里的乡愁》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
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选自苏童/《祖母的季节》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在长长的秋天里,我在祖母留下的旧粽叶下面出出进进,总能闻到白羊湖边芦苇的清香,春天那个祖母的季节就浸润着这股清香。我料定在每年的端午节,祖母还会将温暖的手伸向我,在我的脖颈挂上那只用红线扎紧的“小脚粽”。我挂着这只粽子跨出家门,走过村弄,在白羊湖一带燕子样掠过。
走过春天走过秋天,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里,祖母的粽子也会留下永恒的清香。
选自央视新闻微信、微博网友留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是粽子“甜咸大战”正酣之际。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蘸白糖食用,或者用红枣、豆沙为馅,个头小,以甜为主;南方的粽子以糯米为原料,预先用酱油浸渍,多与肉馅相蒸,个头大,以咸为主。你属于“甜粽党”,“咸粽党”,还是甜咸通吃的“吃货党”?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的#咸粽子PK甜粽子#讨论中,占据上风的竟是——“温情派”,不论甜咸,粽叶裹满的情意最可贵。
传传(zhuan)
:
想吃妈妈包的粽子,外面的粽子再好吃也没妈妈包的好吃。
板栗爱吃我
:以前外婆只包甜粽,上了高中,在学校食堂第一次吃到咸粽,也是从那时起,再也没在家过端午节了。在外求学,家乡只有冬夏;以后工作,就只剩冬了!
H.O.B
:喜欢妈妈包的粽子!只要是妈妈包的,不管是什么口味的我都喜欢!
jame白
:一片腊肉,一粒红枣。咬入舌尖,暖在心间。外婆的粽子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suancai
:爷爷在的时候,都会用粽叶包成五角似锥形的粽子。如今妈妈有时也会用椰子叶包成长形的粽子。不管哪种,都含着丝丝的爱。
小鱼
:我觉得最自豪的事情就是跟外婆学会了包粽子🌹
芳草地
:我家每到端午节之前,就包好了粽子。以前是母亲包后来是老妻包,我就忙着做后勤,烫粽叶、剪粽叶、煮粽子。闻着锅里飘出的阵阵清香,节日气氛就浓起来了。
lily
:我们瑶族老妈包的是稻草水粽子和花生粽子 。现在想想都觉得流口水😝
Hx
:喜欢吃我们家包的素粽子,柴灰泡米柴火煮,金灿灿的颜色又香又糯,再裹点黄豆粉特好吃,想想都流口水啦😍
😍
JinXiaoRu
:每年都自己包粽子,就像小时候母亲每年给我们包粽子一样。包的是一种情结!
葛上亭长
:中国包粽子的材料好多,我喜欢芦叶包的,那种清香无法替代,而且只需用好糯米,不加其它豆啊、肉的,更能体现粽子的香、糯。
安安
:年年都在包粽子,我最享受的是那个过程:准备糯米、粽叶、枣、调制肉馅,然后包、煮…粽香满屋漂
…
橙え惠玩
:以前一直嫌弃妈妈包的粽子不好看、不好吃,当远离家了,才发现外面的粽子好看不好吃,在那一瞬间后悔没能多吃几个妈妈亲手包的粽子😭
Hobo斌
:北方人不懂南方人的肉粽,咸粽,南方人不解北方的枣粽,甜粽。但是我两种都爱吃,哇哈哈!!!
半杯人生LQ
:谁说我们四川的粽子是麻辣的。。。
刘渝菲
:端午前夕亲朋好友都来送粽子,都是亲手做的。有一年姥姥也说试试包一次,弄了一次全都煮开花了,姥姥就特生气,后来我们家就没有再说自己包了,怕姥姥又生气上火了😂
琴声悠扬
:今年准备带小孩一起包粽子,亲自动手,看看粽子是如何包好的,听听关于粽子起源的故事,一起感受咱中国传统文化!
以上配图皆出自视觉中国
在“粽子故乡”湖南汨罗江畔,彭姥姥包粽子已70年有余,沿袭着祖传手艺,她包出来的粽子,最接近“粽子之祖”,就带着粽子最初出现时的味儿!今年端午,彭姥姥手把手教你包粽子,值得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