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解析
肉脯的国家标准是
GB/T31406
,最新的是2015年的版本。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
肉脯和肉糜脯
这两类🤔。以下是该标准对两者的定义⬇️:
肉脯和肉糜脯的区别有两点:一个是
「原材料」
,肉脯采用的没有肥膘的瘦肉,肉糜脯采用的未剔除肥膘的肉;另一个是
「第一道工艺」
,肉脯采用切片,肉糜脯采用绞碎。正是这两点导致肉
脯在质地和口感上要比肉糜脯好不少,所以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肉脯。
可以看出,感官上主要是
「形态、色泽、滋味与气味、杂质」
这四个指标来进行分辨的。⚠️这里要重点说一下焦片和生片,
焦片就是烤焦发黑的肉片,生片就是未熟的肉片,这两种都是不能有的。
其次是理化指标,其中肉脯分为
特级、优级、普通级
三种,肉糜脯没有分级,下面是标准截图:
可以看到,理化上主要是「蛋白质、脂肪、水分、氯化物、总糖」这五个指标,其中
正向指标是蛋白质,蛋白质越高越好,其余负向指标则越低越好。
肉脯选购要点
可能有些值友看完标准解析还是一头雾水
,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帮助大家进行选购,附一张产品标签图,大家对照图看要点⬇️:
优先选择
「肉脯」
,这个有两种判断方法,
一是看成分表上写的是不是瘦肉;二是看肉脯质地纹理,
有明显的肌肉纹路是肉脯,表面较光滑无纹路是肉糜脯。
配料除了白砂糖、食盐、鱼露、酱油等天然成分,还会加入
防腐剂、保鲜剂、水分保持剂等食品添加剂
。💡这里建议尽量选择「
保质期较短一些
」的,添加剂相对少一些。另外,有些产品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
植物蛋白
作为填充物,降低肉类使用量,这要留意一下配料表信息。
传统肉脯是
暗红色
的,主要来自于酱油的焦糖色,但现在很多肉脯的红色过于鲜艳,主要是添加了
「红曲红、辣椒红、胭脂虫红」
等食用色素,建议尽量规避
。
在预算充足情况下,尽量选择等级高的,
特级肉脯>优级肉脯>普通级肉脯>肉糜脯,
如果没有标明等级,可以通过营养成分表含量进行判断
。
肉脯DIY指南
虽然在市面上购买肉脯很方便,但是防腐剂、色素等食用添加剂多少还是不够天然
。这里推荐
B站UP主「
曼食慢语」
的制作肉脯教学视频⬇️:
看
完视频,可能会有值友会说这不就是肉糜脯吗?
确实是,因为家庭制作很难有工具将肉切成薄片,绞成肉糜再用油纸碾压成薄片更方便一些,虽然口感可能差一些,但可以
想吃多少做多少
,不担心保质期的问题,可以
规避很多食品添加剂
。
辣片
国家标准解析
因为辣片属于
豆制品
,所以它的生产是执行豆制品的国家标准,也就是
GB2712
,最新的是2014年的版本。附上该标准对豆制品的定义:
(⚠️辣片不等同于辣条,两者虽然外观和口感有些相似,但不是一种产品,辣片是豆制品,而辣条是面筋制品)
豆制品国家标准规定内容不多,技术要求方面共有
「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
五个指标,除了感官要求之外,其他四项需要实验室检验,消费者很难判断
,下面附上标准对感官要求的规定:
辣片选购要点
既然辣片相关标准规定不多,那就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经验吧
(先附一张产品标签图,大家对照图看要点)
:
①标签
:
考虑到辣片产品残次不齐,建议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看产品标签,看看是否标注了
「厂名、厂址、生产日期」
等信息,是否为
三无产品
,是否标注产品标准,标准号是否为
2712
。正规厂家产品质量相对有保障,小作坊无标签产品质量堪忧,建议🙅不要购买。
②成分
:
因为辣片偏重口味,建议留意产品成分表🧐,特别注意食品添加剂种类是否太多,建议购买
「成分相对单一」
的,相对更健康一些
。
③外观
:
查看外包装是否存在
「破损漏油」
的情况,因为辣片含油量比较大,包装不好的话很容易出现漏油变质的情况。另外,包装一般都是透明的,可以看看
辣片颜色是否有异常
,是否有杂质。
④口感
:
如果前面都没有问题的话,买回来可以尝一尝😋,一般好的辣片是
柔嫩的,吃起来很有嚼劲,
如果质地偏硬,嚼不动的话,很有可能过期了
。
辣片DIY指南
如果实在不放心市面销售的辣片的话,可以试着在家里自制
,方法并不复杂。这里推荐
B站UP主「穿毛裤的小拉泽」
的制作辣片教学视频⬇️:
自制的辣片不论是外观还是口感上完全不输于市面销售的辣片
,而且没有食品添加剂,调味料更加健康天然。
薯片
国家标准解析
市面上销售的薯片中,有些标签标注的标准是国家标准
GB/T22699(膨化食品)
,有些标签标注的标准是轻工行业标准
QB/T2686(马铃薯片)
,22699的最新版本是2008年,2686的最新版本是2005年。
虽然两个标准都可以涵盖薯片,但个人认为
2686范围更具体专业
,规定的内容也更详细,
只是年份老几年。特别是2686还按照加工工艺,将薯片划分为
切片型和复合型
两种,下面附上该标准对这两薯片的定义:
一般来说,
切片型薯片比较轻薄,形态也不太规则
,而
复合型薯片相对厚重,形态比较规则统一。
另外,2686标准还规定了薯片的原料,值得注意的是
「发绿马铃薯不超过40%」
:
另外,标准还规定了薯片的
「感官、净含量、理化、微生物」
要求,这里重点说一下感官和理化,首先附上标准对感官要求的规定:
下是对理化要求的规定:
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切片型薯片」中
绿马铃薯片≤15%和杂色片≤40%
,另外脂肪、水分、氯化钠含量也可以跟产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表进行对比
。
薯片选购要点
针对薯片的选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先附一张产品标签图,大家对照图看要点:
①类别
:
个人建议
首选切片型薯片,
因为它原料相对单纯,没有那么多辅料
,不过口味上偏淡一些。
(看了复合型薯片的配料表后,相信你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
而配料表中
食品添加剂较多的薯片,尽量避免购买
。
②标准
:
上面提到薯片的标准有两个,分别是GB/T22699和QB/T2686,购买时要注意一下,
「没有标注标准的或者标注其他标准」
的可能不是薯片。
③外观
:
切片型薯片要
足够轻薄,色泽均匀,杂色片较少
;复合型薯片表面要
略微粗糙,有小气泡
,这样的薯片中马铃薯雪花粉的含量越多,质量越好,口感越佳。
④口感
:
好的薯片很
酥脆
,在嘴里咀嚼几下便可溶化。(掉地上马上会裂开,易碎。)
⑤检测
:
定期留意主要媒体公布相关品牌薯片的检测信息,有些薯片
铝超标严重
,最近新闻上也报道了有些品牌薯片丙烯酰胺超标,这些都值得留意一下‼️
薯片DIY指南
如果实在不放心市面销售的薯片的话,可以试着在家里自制,方法蛮简单的。这里推荐
B站UP主「
赖皮猴爱美食
」
的制作薯片教学视频:
这份「亲妈级薯片教程」让不少小伙伴直呼“超绝,超顶!”,小值默默把口水咽了回去
。值友们切记
注意火候和时间
,因为即使是家庭制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不健康的物质~
香肠
国家标准解析
香肠产品标注的标准主要有4个,其中国家标准2个,分别是
GB20712(火腿肠)和GB2726(熟肉制品)
,行业标准2个,为
SB/T10379(速冻调制食品)和SB/T10279(熏煮香肠)
。这里面GB20712的年份最早是2006年,其他的都是2012年以后的。
考虑到GB2726和SB/T10379覆盖范围较广、针对性不强、规定内容不多,这里重点讲一下
GB20712(火腿肠)和SB/T10279(熏煮香肠)
这两个标准。下面分别看看两个标准对香肠的定义,首先看20712的定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高温杀菌」
,它其实就代表了火腿肠已经熟化或者半熟化。再看看10279的定义:
两个标准都对
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
进行了规定,下面对比进行展示,上面是20712,下面是10279,先看看感官要求:
可以看出两个标准对感官要求的规定差异不大,下面看看理化指标:
两个标准都划定了
「特级、优级、普通级、无淀粉产品」
四种等级,20712规定的指标还多,10279规定的数值更严格。
香肠选购要点
针对香肠的选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先附一张产品标签图,大家对照图看要点:
①标准
:
查看香肠标签标注的标准号,看看是否为
GB20712、GB2726、SB/T10379、SB/T10279
中的一种,如果没有标准号,尽量不要购买。
②等级
:
如果执行标准为
「GB20712或SB/T10279」
的话,注意看产品标签上的等级和淀粉含量,建议
优先选择无淀粉或者特级
的。
③配料
:
选购时注意配料表,首先看是用的哪种肉,是否跟产品名称一致,另外看辅料,尽量
选择辅料较少、食品添加剂不多
的。有些产品为了改善口感,添加
「水分保持剂、增味剂、增香剂」
,即使符合规定限量,但如果在配料表上看到了这些👀,还是尽量少吃。
④口感
:
好的香肠
质地紧实、有弹性、有嚼劲,有自然的肉香
,横切面可能明显看到肉质。但有些产品添加了保水剂、食用胶
等,所以这一指标不能作为唯一判断优劣的依据。
⑤监测
:
定期留意
主要媒体公布相关品牌香肠的检测信息
,另外,尽量不要在街边、公园等区域购买香肠,一般质量不会太好
。
香肠DIY指南
如果实在不放心市面销售的香肠的话,可以试着在家里自制,方法并不复杂。这里推荐
B站UP主「石頭美食」
的制作香肠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