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顶层设计框架下,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角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专家,而是众多市场主体。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市场主体对于交易规则应有最终话语权(在市场设计过程中可聘请专家协助)。在任何正常的市场中,市场主体(特别是用户)的自我定位都是清楚的。但由于长期的体制束缚及电力行业的复杂性,电力用户的市场主体意识尚未充分觉醒,不了解自己还有用电选择权。而“9号文”则为电力用户的选择权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9号文”发布后3年多来的改革实践中有不少问题,但电力用户收获了改革红利,市场主体意识得到启蒙,使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自主选择权。任何改革都将触动既得利益,而部分参与改革的政府官员和专家考虑的只不过是“升改革官”,“发改革财”(不排除少数愿意真正为用户争取和捍卫合法权利的官员和专家),因此电力用户的合法权利主要还靠自己去争取和维系。
我国作为一个行政主导型的社会,政府执行力强,但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思路也形成思维定势,常常用“发红头文件”的行政手段来推进需要去行政化的电力市场改革,这是一个巨大的悖论,另外不同部门为改革主导权明争暗斗、互为掣肘,因此主导改革的政府部门本身也有自我改革的必要。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应作为与电力体制改革相关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