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上班时“生理性打盹”,没办法控制?这样的解释您接受吗?近日,兰州七里河区政务服务中心两名窗口工作人员上班时坐在工位上打盹,恰巧被市民崔先生给拍下来了。
据《大风新闻》报道,记者向该政务服务中心核实情况,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事情我们已经清楚了,之后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我们也会对这个事情做出处理。”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称:“不是刚收假精神状态不太好,而是刚开始上班,来办事的群众基本上是没有的,办事大厅都是空的。拍的视频也就是9秒钟,是工作人员刚好打了个盹。”难道没人办业务,上班就可以打盹了?这位工作人员神回应道:“他们打盹是生理性的,没办法控制的,请稍微理解一下。”
从此事在网络上的评论看,有网友看不惯的,但也有不少网友对上班临时打个盹并不较真,甚至还有网友说道,人家在岗就行,不耽误你办事,有事你就叫他一下。但是这话从群众嘴里说出无伤大雅,甚至还带着点人情味,可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如此回复,就有包庇推责之嫌。在窗口单位,无论什么原因,打盹都是不被允许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基本的职业操守,也可能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政府部门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
其实无论什么工作,都不太可能做到完全不犯错误,需要纠正的是面对错误的态度,上班打盹可以解释成“生理性打盹”,那请问什么是“非生理性打盹”,两者有何区别,又分别该如何处理呢?
一些想掩盖错误,推卸责任的奇葩回应往往会引发更大的舆情,例如有学校提前开学补课,被家长举报到上级部门,得到的回答居然是:“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员把走失的宠物狗给吃了,高速公司回应称:“吃的时候狗已经被撞死了”。这样的回应都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这不仅仅是不把群众的投诉当回事,更是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傲慢与推责态度。“生理性打盹”与习惯性推责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小事不认错,总有一天要闹出大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