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萃
艺术,懂一点挺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邮政管理局  ·  雪花纷飞,寒意未减!未来三天这些地方雨雪持续……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艺萃

世界的记忆!教你看懂中国的文字之“根”

艺萃  · 简书  ·  · 2018-01-09 09:09

正文

2017年底,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作为古老象形文字,刻印在动物骨头上,历经漫长岁月洗礼,如今被世界上更多人关注。但说起甲骨文沉寂多年后的发现故事,萃花想起了一个重要人物—— 王懿荣

▲ 王懿荣

一帖中药引发的甲骨文发现史

1899年,国子监祭酒(当时清朝最高学府官职名,主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王懿荣生了重病,BUT试用许多药都没有用。后来,有个中医给他开了剂药方,上面写着一味“龙骨”。这就不得了啦, 王懿荣是个研究金石文字的学者 ,对那些稀奇古怪的古文字很感兴趣。

那么,金石文是什么? TA是铸在金属器物/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

于是他派人到中药店购药,想看看“龙骨”到底是啥???结果发现这味药已被捣碎。好奇的王懿荣,又让人去药店买没被捣碎的“龙骨”。

最终他在这些骨头残片上发现很多刻痕。当他拂开灰尘积垢后,能看到一些明显的符号,模样似曾相识。 用手指去触摸,还能抚摸到硬物刻印的凹凸痕迹

他深入研究发现龙骨上的奇异线条文字比周代石鼓文还要早,比晚商青铜铭文还要早。

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局部)

痛心不已的王懿荣开始积极向外界高价收购带字“龙骨”, 共收购了1500余片甲骨 。经过考释,他初步断定刻在甲骨上的“线条”是殷商时期的文字。

甲骨文是王懿荣第一个发现的,不过戏谑的是,甲骨被卖作药有很久的历史。1937年出版的《甲骨年表》中,记载了甲骨早期被当作药材:

售法有零有整,零售粉骨为细面,名曰‘刀尖药’,可以医治创伤,每年赶‘春会’出售。

从纯粹的金石刻文来看,王懿荣之所以能发现甲骨上的文字特征,还得益于早期宋代那批研究学者传下来的宝贵资料。比如, 历史上第一本金石学书——北宋名家欧阳修《集古录》,还有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共同编撰的《金石录》等古籍。

▲欧阳修跋《集古录》
▲欧阳修《集古录》古籍

遗憾的是,为甲骨文倾注一生的王懿荣,最后投井殉国,没能深入研究这种文字。

在王懿荣之后, 刘鹗、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 等学者再次为甲骨文疯狂打Call,苦心研究甲骨文。

甲骨文骨骼清奇,动如脱兔

那么,甲骨文最开始的作用是什么呢?早在殷商时期,统治者迷信尚神,每有祭祀、战争、游猎、出行、以至生活上的大事记,都要进行占卜以问吉凶。他们把占卜内容及其应验结果都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些文字,就是甲骨文雏形。

萃花在这里科普下,古时候甲骨占卜,是在仪式上对龟甲展开定点灼烧,再根据甲骨的卜形裂纹对所占事物是吉是凶做出判断。据此,他们能够算姻缘,帮助看病(给予积极乐观的心理暗示),营造宫殿&挑选良辰吉日…总之就是, 甲骨不仅能刻写语言文字,还是占卜的好帮手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背面拓片

言归正传,划重点。甲骨文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记录了大量上古语言的早期汉字, 看似质朴古雅的外表下,还藏着一股滑稽感,结构活泼,形象生动不逾矩,特色鲜明 。在甲骨文上刻制文字,是一笔一划进行(跟篆刻有点像),连续的笔画不存在,毕竟是刻在坚硬骨头上。

同时, 甲骨文还非常注重笔道分布的均称平衡感,讲究字的体势美 ,内部空间匀称而妥帖,有韵律感。 在笔触与线条节奏排列上,书写者能成熟控制笔法,擅长平衡整体布局。有些甲骨文如同绘画,既注意到了文字笔画安排,又不失素描勾勒物体的写意神态。

举个栗子🌰 🌰 🌰 ,猜猜下面图片中的字是神马?

这是网上突然火起来的 叉会儿腰“壶”字 ,形象逼真又非常阔爱,简直萌萌哒。且仔细观察下图左边部分,会发现“壶”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的具体演变,每一次变化都很有意思。

甲骨文“壶”字,还有很多种写法,比如下图左边的鸟头“壶”字,对应图右侧的春秋战国鸟头青铜壶,萃花不得不感慨,甲骨文就是简笔画的鼻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