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有一种说法叫用意不用力,但具体心法内容却鲜有人知道。发劲的目的是要将体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送到落点发放出去,而发出的能量一要有能、二要有运动的轨道形式。显然,不单是拳势承载了这种能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虚无的空间轨迹承载了这种能量。
太极的虚无空间轨迹一般是这样的:绕双肩环绕的肩圈,绕腰圈环绕的腰圈,绕膝环绕的膝圈。加上绕任督环绕的立圈。绕双肋的卯酉周天侧圈,及绕带脉的平圈。任督立圈与肩平圈构成体外的“双环一套十字生”,任督立圈加上腰圈、膝圈构成另外两个“双环一套十字生”,这三个“双环一套十字生”就是能量运动的轨道形式。任督立圈与肩平圈的意劲就是肘、靠劲,任督立圈加上膝圈意劲就是踩、列劲。任督立圈加上腰圈意劲就是掤捋挤按四正劲。“双环一套十字生”,十字错位就是八门劲的不同变化,即受力与发力有一斜角。
虚无的空间构象轨迹承载了这种能量,但能量要构想为一个小球,以小能量球嵌入双环相套的不同轨道圈中,才能产生动态的能量流动。
凡此皆是外意,以外意自然带动形,这是太极的奥秘。
在手心内意划十字,以此十字内嵌小球,稍节递个技术围绕此十字嵌小球作不同的吞吐变化。此为稍节领劲,因为阴阳经脉是要通过稍节作转换的。但领劲点、发劲点要根据拳势变化及攻击点变化作不同转变。
详见发劲点、领劲点与腹部坚实点一文:
以上技术一般是丹田内功达到自动,灵化,心空后才能体现出本能威力来。
补充:太极八门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十字错位就是八门劲的不同变化,即受力与发力有一斜角。
掤劲是从绕任督身外的立圆的下弧线,意从脚下延伸到对方后背的十字交叉点。
按劲是从绕任督身外的立圆的上弧线,意从头上延伸到对方后背的十字交叉点。
挤劲是从绕双肩圈或双腰圈身外的平圆的前弧线,意从肩或腰身外圈延伸到对方后背的十字交叉点。
捋劲是从绕双肩圈或双腰圈身外的平圆的后弧线,意从对方肩或腰身外圈延伸到自己方后背的十字交叉点。
以上是掤、捋、挤、按四正劲,十字交叉是正中立圆与腰、肩平圆构成的。
而采、挒、肘、靠是四奇劲,如果把自己的身外立圆与对方的身外立圆合为一个大立圆,象一个圆形的门,那么这个圆形的门的转动的中心是两人重心线垂地点连线的中心,古人讲的站住中定,望开里打就是指进半步站这个中心点,区别于单个人的重心,我们可以称为“形心”。
圆形的门指向对方正中线产生掤、捋、挤、按四正劲。圆形的门绕“形心”转动一个小角,形成圆形的门指向对方正中线偏旁边,如转大厦圆形门一样转动一个小角,这样产生采、挒、肘、靠四斜劲。
采劲是从绕对方双胯身外的平圆与转圆门的立圆合劲的下弧线,意从对方双胯身外两圈延伸到自己方双胯后身外的转圆门的十字交叉点。
挒劲是从绕对方双胯身外的平圆与转圆门的立圆合劲的上弧线,意从对方双胯身外两圈延伸到自己方双胯后身外的转圆门的十字交叉点。
肘劲是从绕自己方双肩身外的平圆与转圆门的立圆合劲的回弧线,意从自己方双肩身外两圈延伸到对方双肩后身外的转圆门的十字交叉点。
靠劲是从绕自己方双肩身外的平圆与转圆门的立圆合劲的进弧线,意从自己方双肩身外两圈延伸到对方双肩后身外的转圆门的十字交叉点。
八门劲的体外意劲运用一定要先空出体外虚空轨迹,如此才能体外真空妙有,体外一气运行,另外是要意运能量小球绕体外空间轨迹滑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猜你还喜欢以下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