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系列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加坡眼  ·  新加坡71岁另类画家,跑出英女皇地图 ·  4 小时前  
Alisha全球出海日记  ·  他好棒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2月23日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系列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69年国庆史

微观系列  · 公众号  ·  · 2018-10-02 21:29

正文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国庆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符号,其背后传达的政治意涵,影响的不仅仅是一整年,而是一代人。


所以每当国庆节时,除了吐槽吐槽假日的人山人海外,看懂其背后释放的重大政治信号,则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那微观系列就趁着国庆佳节,为大家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年国庆史》,带大家回顾历史,启迪未来,看一看共和国69年里,国庆背后隐藏着的故事。


1950年国庆

朝鲜半岛风云突变,抗美援朝箭在弦上



1949年金日成不满朝鲜半岛分治,多次奔走在北京和莫斯科两地,要求中苏两国支持他“统一半岛”。


当时新中国刚建立,毛不愿再起战端,况且精力还在解放台湾

苏联更不愿因为朝鲜和美国发生直接正面冲突

故两国都不同意金日成的“统一梦”


到了1950年6月,金日成一意孤行,突然发动朝鲜战争,90天后后,朝鲜已经占领韩国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


可以说,朝鲜已经实质吞并了韩国。


麦克阿瑟(中)


1950年9月15日,美国远东军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动“仁川登陆作战计划”,该计划由美国带头,率领16国联军抢占仁川,登陆作战后,美军切断朝鲜军的南北补给线,随即围歼朝鲜南方军队


1950年9月30日,就在国庆节前一天

美国部队已经打到38线,北京方面天天通过广播和电报,警告美国,警告美国,如果美军跨过38度线,中国必将参战,中国必将参战。


9月30日晚,周恩来在国庆大会上发表讲话,讲到一半突然话锋一转,改用极为强烈的措辞,再次警告美国。

倘若美军跨过38线,中国就参战。


10月1日一大早,麦克阿瑟下令美军突破38度线,直取朝鲜首都平壤。


1950年阅兵的时候,毛的画像和今天有很大区别


同样是10月1日一大早,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建国以来第二次国庆阅兵。



毛与刘登城楼阅兵,然而哪里有心思阅兵,心里想的全是美国!美国!


10月1日晚,国庆庆祝后,毛接到斯大林的电报,斯大林建议毛,派兵支援朝鲜,中国部队可以用“志愿军”形式参战。


10月5日,依旧是国庆期间,以毛和周为首的领导,做出决定,出兵朝鲜。



1951年国庆

第一次朝鲜和谈失败,美国发动秋季攻势



1951年4月,朝鲜战争打了近一年


美军总指挥麦克阿瑟被总统认为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军人”,麦克阿瑟这人,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建议动用原子弹轰朝鲜和中国。


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非常害怕麦克阿瑟这种将军,怕他会让朝鲜战争变成美国和苏联的直接战争,更 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于是杜鲁门决定,撤销麦克阿瑟战场所有指挥权,免去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


指挥权交给李奇微将军。


麦克阿瑟被拔官后痛批杜鲁门的软弱,回国后不久就跑去联合国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老兵不死》


麦克阿瑟被撤职后,美国释放愿意谈判信号


朝鲜战争第一次停战谈判


于是第一次和平谈判成型,谈判由“中美朝”三方参加,然而这场第一次和平谈判,不光旷日持久,更难以达成一致。


中方要求

1,以38度线为界,建立非军事区

2,朝鲜半岛所有外国军队都撤出,包括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


美国坚决不同意,美国认为

1,38度线为界,两边设立中美军事控制区

2,美军驻扎韩国

谈判最终破裂


1951年9月,美国新指挥官李奇微将军,发动猛烈的秋季攻势。


美国发动“秋季攻势”的目的,就是要打的中朝哑口无言,好在谈判桌上逼迫中朝同意美国条件。


195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建国后第三次国庆大阅兵



为了震慑美国,本次阅兵展示了大量的防空火炮,火箭炮,在空军方面第一次出现了共和国第一代喷气式飞机,取代老式的二战螺旋桨飞机。

然而这边的阅兵,并没有减弱在朝鲜战场上美军猛烈的“秋季攻势”。

为了逼迫中国在谈判桌上签出一个“好协议”,美军攻势如火,毫不留情。


美军发动“喋血岭之战”


志愿军,美军,韩国国民军,朝鲜人民军,四方在喋血岭展开厮杀,喋血岭在短短16天时间内数度易手,每一次攻防都是残酷的近战厮杀,四国军人鲜血染红整片山岭,故有“喋血岭”之说。


1952年国庆

朝鲜战争陷入僵局,志愿军血战上甘岭



战争进入第二年,由于战局僵持导致谈判寸步难行


1952年8月美军指挥官又换了,李奇微将指挥权移交给克拉克将军。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美国人也一样,新上任的指挥官必须在短时间内树立威信。


于是一场新的军事行动,在秘密策划。



1952年国庆,具有更特别的政治意义,这年10月1日的国庆阅兵大典的主题,只有一个,总结起来八个字


保家卫国,全民皆兵


摩托化部队方阵通过金水桥


除了正规军外,公安部队,民兵部队 等非正规军也出现在阅兵大典上,并且数量庞大,地面的受阅方队高达57个,属中国建立以来最多。



可就在1952年10月国庆的同月,美军发动了朝鲜战争僵持阶段中最主要的战役


上甘岭之战


上甘岭之战,被美军称之为“摊牌行动”( Operation Showdown)


摊什么牌?


就像赌桌上的摊牌,我要用比你强大百倍的军事实力,明明白白的打服你,我不跟你玩什么阴谋诡计,军事装备的巨大差距,就是我的实力。



上甘岭之战打的极为惨烈,美军借助绝对的空中优势和火炮优势,对上甘岭区域狂轰炮弹2300000发,上甘岭的每寸土地都被炸翻出至少三米。


在美军丧心病狂的轰炸中,志愿军失去所有上甘岭地区的地表阵地。


地表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在呆了,所有志愿军转入上甘岭坑道。


美军见地表已无动静,美军第七师第32团,第31团冲入上甘岭,准备围剿志愿军。


双方先发生激烈枪战,手榴弹战,最后志愿军在弹药耗尽后,与美军开启了白刃战。


志愿军冲出战壕,用石头砸冲上阵地的美军


白刃战中志愿军纷纷冲出坑道,无一退缩,美军第七师31团伤亡惨重。


但志愿军伤亡更多。


上甘岭战役进入僵持阶段,美军狂轰滥炸效果不大,部队冲锋又拿不下阵地,双方都在不断增加无畏的死伤


在此情况下,志愿军106团团长武效贤大胆改变原先 “以人海对火海” 的战术,更强调挖掘更多更长坑道,面对美军进攻,灵活作战,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


这一类似“坑道游击战”的改变,让美军吃足苦头,最终美军和韩国军队陆续撤出上甘岭地区。


美军所谓的“摊牌作战”,以失败告终。


上甘岭之战,死伤惨重


上甘岭作战是一场惨烈的战役,志愿军付出伤亡极大

根据统计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阵亡4838人,伤6691人。

美军阵亡365人,伤1174人

韩军阵亡1096人,伤3496人,失踪96人

但1952年国庆月开始的“上甘岭战役”,在精神上极大的震慑了美国人。


上甘岭之战,让美军感受到和志愿军硬碰硬,伤亡代价太大,于是停止了此后多个大规模作战计划。



1953年国庆

朝鲜战争结束,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启



打了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在这年停战

1953年7月,中美朝三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协定内容

1,双方以38线为界,各退后两公里,设立非军事区作为缓冲

2,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3,遣返战俘


战争结束,天安门阅兵气氛也变得和缓许多


朝鲜战争停战的这年,国庆节的气氛就不那么剑拔弩张了


从之前的“全民皆兵”转向了“如沐春风,全力发展经济”


在这次国庆阅兵大典上,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观礼台上

同时首次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将在1953-1957年这五年间,将国家重点放到“基础建设”上来,奠定社会主义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3年的国庆,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一个重要转折,标志着中国将国家力量的重心,由外转向内,开启了一段真正的全民建设潮。



1956年国庆

这是个好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1956年,毛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号召全国500万知识分子,积极提出意见,力主形成尊重知识,大家自由讨论的学术氛围。


在学术上,艺术上,技术上,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盖盖子,大家自由,相互批评,营造积极的学术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