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RandomThink若有所思
“认识你自己。” ——by 苏格拉底 [皮卡弟弟] 不定期更新职场、商业、生活感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RandomThink若有所思

正常的精英

RandomThink若有所思  · 公众号  ·  · 2024-06-10 13:4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年轻一代博士生的生活状态、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生活方式的欣赏。博士生们在学术上有高度的追求,生活中注重内在的追求和个人兴趣,有着远低于当下常人的物质欲望。他们的家庭教育注重自由和规范的平衡,让人羡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博士生的生活状态

博士生每天阅读大量文献,沉浸在学术研究中,同时注重运动、实践,与世界沟通交流。他们有着远低于当下常人的物质欲望,不追求物质财富,更注重内在的追求和个人兴趣。

关键观点2: 博士生的家庭教育

博士生的家庭教育注重自由和规范的平衡,父母给予孩子很大的自由,同时有必要的规范约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和思维方式的稳定。

关键观点3: 作者对博士生生活状态的欣赏

作者欣赏博士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生活乐趣来生活,他们拥有一种稳定而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这种生活状态更加简单、没有过多的焦虑,更适合长寿。


正文


前两天跟一个湖北95后博士生聊天,我说我非常欣赏你们年轻一代的博士生,因为我觉得他们个人生活的质量很高,且不同于很多人对博士这个群体的了解。

经他分享,他们每天会阅读大量文献,静的下来,钻的进去,最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在读书得到快乐,但做到这种程度的人不多,绝大多数的时候,就是一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和工作,做就是了。

同时还有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实践,与世界沟通交流,时不时发表一些论文获得业界评价,同时还可以参观一些企业,一些项目,获得前沿认知,看似三点一线的生活,实际上非常丰富多彩。

这些都是博士生的日常,但我发现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博士生们有着远低于当下常人所拥有的物质欲望,他们不太买车,买房,也不太热衷于赚钱,炒股投资,创业这些事情。

我以为是他们活在象牙塔,其实不是,而是他们本来就没有多羡慕外面世界的光怪陆离。年轻一代的博士生,有着不同于过去我们理解的所谓读书读傻了的气质,他们更多是自主选择,靠个人努力以及家庭督促而选择博士的道路。哪怕仅仅只是安稳,稳定的生活,他们也是思考后的决定,而且其实这种决定并不复杂。

我发现博士生们并不需要物质,财富来证明自己,因为博士这个头衔或许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世俗价值。

所以当我问起他们对最近社会的变化,我发现他们并没有那么上心,他们不需要关注最近什么行业又到风口了,不用过多关注很多短期的问题。



而这,就是高等教育带来的好处,优质的高等教育可以解决的是,一个人正确而客观的价值观,一套简单而清晰的思维逻辑,一个稳定+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

很多人觉得,教育培养不出来真正有趣的人,因为一个人的有趣与否,要通过智商,情商等多种纬度进行判别。

过去的中国,主流价值观更多还是偏向于生存,因此财富,收入,社会认同感是主流价值观。

但如今的社会环境大有不同,博士生告诉我,他和的他的家人经常拒绝参与很多熟人社交聚会,而是更多的玩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圈子。因此哪怕35岁没结婚的他,呈现的却是对生活充满欣喜的状态,反而没有那么被动地被卷入相亲的大潮。

事实上,不光他95后,我90后,甚至一些有远见的80 70后,很多我过去欣赏的优秀的,有趣的人,都没有将传统价值,主流价值作为人生的认同方向。原因很简单,无趣,无质量,无活力。

我们能够理解,出于生存目的,人们的那些选择都是有必要的。

但当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我想,不少人包括自己,依然是会根据自己的心情出发,我们还是应该问心而论。



因此,我很欣赏博士生的一点在于,他们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这一套“按自己想法生活”的逻辑,减少物质欲望,保证一定量高强度的向内追求,你也会走到属于自己的道路,获得自己的生活乐趣。

而反观我看到的很多30岁上下,被迫焦虑,被迫选择婚姻的人们,很多都是出于恐惧和焦虑所做的决定。当然,他们能够得到结果同样也是不容易的。

只是我依然觉得,像博士生那样的生活状态,才是我所向往的,更加正常,更加简单,没有过多的焦虑的状态,我觉得这更适合长寿。

学历越高,社会,国家给你的资源就越多,就是你哪怕是一个活得特别简单,甚至有点天真,社恐的人,一样有足够的生活保障,而这也是文明的开始。

这种过程和生活上的确定性,实际上能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思维方式的稳定,而这种稳定虽然不一定带来持续的成长,但它往往可以保证一个人的底,是足够高的。

当我了解了博士生的家庭后,我更加惊讶于他的家庭教育。

他的母亲,属于非常冷静理性的母亲,他告诉我,他母亲上街从不会强求让他和家人陪伴,而是会反问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她买回家的,同时会多次确认家人是否愿意跟随去逛街等等。这就给了家人很大的自由。

同时,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从不争功,从不索求,遇到事情就放弃,对爱好,对生活乐趣,对美好生活更加上心。

于是我惊讶的得出我的结论。

即,优秀的人才不是诞生于鸡娃家庭,也不是诞生于穷苦家庭,优秀的人才诞生于正常的家庭。

什么叫正常的家庭,就是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正常的家庭拥有足够的自由,和必要的规范约束。

而反观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所拥有的都是极大的约束。

约束带来什么?紧张,萎缩,以及反抗,对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