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领域从增量时代逐渐转向存量时代,许多房企也纷纷经历了从传统的“重资产”模式向以运营和服务为主的“轻资产”模式的转换。关于“轻”“重”资产的结合有什么创新的做法?
本期由东南电梯冠名播出,泰禾集团场地支持的《地产大家说》节目中,我们邀请到了base创始人、盛煦地产董事兼联席总裁沈敏恺先生,以及盛煦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唐嘉琛先生,听听他们在全产业链资产管理中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打造收购 改造 运营全产业链资产管理
主持人马红漫:
“谈到全产业链的资产管理和运营,它具体是做什么的?跟我们熟悉的房地产模式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联?”
base创始人、盛煦地产董事兼联席总裁沈敏恺:
“我们做的这个模式,在海外是司空见惯的一种资产管理的模式。通俗点来讲,就是通过重新定位来提升物业资产价值。比方说我们去买一栋楼,买下来之后通过我们自己的改造、经营的能力,把这个楼的租金提升上去,让这个租金相对应的资产价值能够增值。”
盛煦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唐嘉琛:
“其实有很多项目原先定位上有失误。比方说我们在浦东有一个项目,在小区里面定位了一个办公楼,租不出价格。我们拿下以后把它改造成一个公寓,在公寓周边设计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吃饭、买东西都很方便。这样一来公寓的租金价格就提升上去了。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
“过去的城市更新模式,基本上最终的目的是销售、开发、大拆大建大卖。今天实际上是针对存量资产的模式,这个存量资产不需要大家再去重新开发,理论上来说不需要拆掉重建,而是要对存量资产进行各方面的改造,重新定位,然后装修,再投入到市场运营,提升整个租赁价值。租赁价值提升以后,它的自然价值也可以最终反映出来。”
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做法
主持人马红漫:
“你们二位做的这种模式,就是把原先定位不合理的资产点石成金。这种模式以前在中国不成熟,您是凭借什么脱颖而出的?”
base创始人、盛煦地产董事兼联席总裁沈敏恺:
“首先要从产品的概念定位,到设计落地,到改造开发,再到后期的经营管理能力,这一整套的全产业链做法,才能达到你所期望的这样一个价值。这里面还包含了品牌的议价,客户肖像的描绘,如何去做营销,如何去打市场。所以资产管理模式需要非常强大的跨产业能力。我们也不是纯粹去做某一个单一业态,我们会以居住为最主要的切入点,但是以这个业态为核心,去做不断的延伸。我们所谓的社区化,其实就是围绕着人去做文章。除了住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配套,把这些东西做好就能体现一定的价值。”
盛煦地产北京公司总经理唐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