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智能翻译、智能客服
……人工智能大热的当下,智能语音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
当这项技术成为电话销售行业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宝”,标榜“一天能打
3000
通、机器对话省人工”时,消费者就更加防不胜防。骚扰电话这一困扰全社会的行业顽疾,不仅久治不愈,还搭上了人工智能“快车”,衍生出不少黑灰产业链。“升级”的骚扰电话乱局,亟待治理。
骚扰电话升级,治理思维不能
“留级”
对于骚扰电话,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切身的
“体会”:深夜里酣睡,突然被一阵铃声吵醒,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开车在路上,手机铃声响起,接通了才发觉是骚扰电话,要多心烦有多心烦;忙于工作时,陌生电话打进来,一张口就是什么“股票保险”“教育培训”“装修买房”等等,让你想
专心工作
都难
……
即便是把所有来访的骚扰电话都进行标记拦截或者设置为黑名单,但仍然无济于事。
一则,骚扰电话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第二次
,骗子就算想再次拨打你的电话,也必然会重新换个
“马甲”。
二则电话号码数以亿万计,
“造访”过的号码只不过是凤毛麟角
,谁能意料得到下一个
“来访者”是什么数字组合?
更何况,现在的骚扰电话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中,也进行了升级换代。
不仅有了情绪稳定、不会疲倦的
“智能电销机器人”,而且还衍生出了诸如“号码取消标记服务”等下游产业
,只需要支付不多的费用,就能把被机主标注的骚扰、诈骗、推销、广告等标记
“一次性清除”,全平台覆盖无残留取消。也就是说,哪怕你在手机上辛辛苦苦地操作半天,对方只要在平台上轻轻一点,几乎就能顺利完成一次“恢复出厂设置”,把你的努力全部“归零”。
治理骚扰电话顽疾,有关部门也不可谓不积极,但治理效果却一直不理想。
背后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电信运营商常常
“揣着明白装糊涂”
,对骚扰电话总是以
“关停”了事,并没有拿出真正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措施,进行更深层次的治理。因为,无论是语音专线、人工智能,还是无良企业、违规号码,都要通过运营商这个“中介”,才能“变现”成为骚扰电话。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运营商敢于对自己“动刀子”,就一定能构建起拦截骚扰电话的天罗地网。
人工智能电话销售系统的滥用,暴露出科技的发展突破了监管的约束。同时也充分说明,单纯依靠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仍旧是拿着原来的条条框框
“依葫芦画瓢”,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仍然“原地踏步”,消灭骚扰电话恐怕永远都只是一句空话
。
(
via红网
)
遏制
“AI骚扰电话”需打造技术坚盾
智能电话客服具有高效率、费用低、全天候等优势,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也正在快速替代传统人工电话客服,成为时下流行的客服模式。与此同时,
“AI骚扰电话”也随之兴起,不知疲倦、没有情绪波动的机器人每天拨打数千通电话,涉及装修、买房、培训、健身、放贷等内容
,令用户不堪其扰,心生愤懑之情。用户面对冷冰冰的机器人,不满又无处发泄,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AI骚扰电话”拥有智能客服的优势,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迭代升级,具备永不封号、花钱去标记、精准找客户等新特点
,犹如
“牛皮癣”一般,令人无法甩掉。用户以往应对人工骚扰电话的方法,已然全部失效。可见,“AI骚扰电话”的出现,乃是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衍生品,充分体现出技术“双刃剑”的特征。不过,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谁在用,如何使用。
“AI骚扰电话”泛滥成灾,在于智能电话销售系统技术未能得到有效约束,遭到非法利用和滥用
,被违法者当作营销推广、吸客牟利的利器。显然,面对
“AI骚扰电话”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仅靠传统的打击手段和监管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监管部门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应用模式,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同探寻制约方法
,打造克制
“AI骚扰电话”的坚盾。
“AI骚扰电话”背后有着的庞大利益链,形成了职业化、团伙化的电话骚扰团队
,有着严密的分工合作体系,还涉及到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盗取数据、盗用身份账号、非法清除标记等灰黑产环节。因此,在打击
“AI骚扰电话”之时,
需要采取多部门联手协作的方式,打通部门信息屏障,对
“AI骚扰电话”的全链条进行整体打击
,将其连根拔除掉。同时,要求
电信运营商把好关口,对
“AI骚扰电话”进行技术侦测、防范、拦截
,以遏制其发展势头。
时下,各种新技术、黑科技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是其中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将对诸多社会领域进行全新重构,但是,一旦应用不当,也会给社会带来诸多危害,
“AI骚扰电话”泛滥就是其中之一。监管部门与社会大众要保持警惕性,
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提防技术的
“另一面”
,及早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潮流,调研技术的负面效应,制定技术使用规范,寻找克制方法。
(
via北京青年报
)
“骚扰电话”一直是大众普遍厌恶的社会顽疾,其不像电信诈骗般有着恶劣的社会影响,但是也确实打扰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往往是既愤怒却又充满了“无力感”。科技进步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激发了新产业。但还要警惕,骚扰电话“升级”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公害。
面对不断升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