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围绕大宗商品贸易全产业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做强大宗商品贸易期现结合、产业服务和海外拓展功能,持续提升杭州大宗商品贸易价格管理力、资源配置力和行业竞争力,加快构建贸易投资活跃、龙头企业集聚、期现能力领先、服务生态健全的大宗商品贸易投资服务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全国大宗商品贸易中心城市。
——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高地。到2027年,集聚总营收3000亿元以上大宗商品贸易头部企业3家以上,集聚期货公司总部企业12家以上、其中上市公司2家以上,集聚年营收500亿元以上的大宗商品贸易成长型企业10家以上,集聚年营收100亿元以上的大宗商品贸易潜力型企业30家以上,带动全市实现大宗商品贸易交易额3.4万亿元,其中2025年实现大宗商品贸易交易额3.1万亿元,占全市批发业销售额比重保持在60%以上,带动全市实现批发业销售额5.3万亿元。全市大宗商品交易额和大宗商品进口总额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大宗商品贸易制度创新高地。抢抓浙江自贸区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机遇,在提升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贸易金融服务水平、便利大宗商品贸易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形成一批创新清单。到2027年,形成大宗商品贸易投资领域国际标准2项以上,面向全国推广的大宗商品贸易投资领域创新案例5项以上。
——大宗商品贸易期现人才高地。探索建立大宗商品贸易投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探索将其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建立大宗商品贸易投资领军人才、精英人才和运营人才分层孵化体系。到2027年,10所以上在杭高等院校金融专业开设期现结合专业方向,集聚期现结合人才1万名以上,其中期货从业人员5000名以上。
——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服务高地。做强能源化工、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优势产业服务链,培育木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新兴服务链,到2027年,建立大宗商品产业细分领域供应链服务企业集群10个以上,培育大宗商品贸易海外服务合作示范点100个以上,集聚各类大宗商品服务机构1000家以上。
——大宗商品贸易金融结算高地。探索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融资结算以及汇率风险管理,做强大宗商品期现结合价格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大宗商品投资贸易细分领域子基金。到2027年,推出大宗商品贸易金融服务产品50个以上,用好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组建服务大宗商品贸易细分领域百亿元级子基金,集聚服务大宗商品领域跨境支付机构5家以上。
三、规划布局
立足我市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围绕大宗商品投资贸易全产业服务,到2027年,形成“以上城区为核心,以拱墅区、萧山区为两翼,集聚形成钱塘江大宗产业带”的“一核两翼一带”发展布局。
(一)“一核”
上城区:强化期现结合业务全国领先地位,联动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发挥杭州金融城、望江新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等产业平台和永安、南华等期货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着力做强做优大宗商品价格管理、风险防控、仓单服务等金融服务,重点打造大宗商品金融服务核心区。
(二)“两翼”
拱墅区:聚焦钢铁、建材、农副产品、能源化工投资贸易服务,依托大运河、杭州北站货场等物流枢纽,发挥大运河数智未来城产业平台和物产系、锦江系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期现交易服务、物流仓储服务等方向,打造大宗商品钢铁、粮食、石油交易服务引领翼。
萧山区:聚焦有色金属、能源、化工投资贸易服务,依托萧山机场空港枢纽,发挥图灵小镇、信息港小镇等产业平台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重点发展信贷融资服务、涉外法律服务等方向,打造大宗商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交易服务引领翼。
(三)“一带”
鼓励钱塘、滨江、西湖、富阳等区、县(市)进一步引育跨境贸易支付机构、数据服务商、咨询评估机构等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示范点,形成“钱塘江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带”。重点围绕钱塘区综合保税区、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等对外开放窗口,突出发挥滨江区中国视谷、西湖区云栖小镇、跨境支付龙头企业等产业服务作用,推动富阳经济开发区等制造业融合发展。
四、工作举措(一)打造大宗贸易产业高地
1.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产业集群。
大力支持我市现有大宗商品贸易龙头企业、期货上市公司等优秀企业做大存量;依托我市优秀营商环境和上述企业等优势资源,积极引育增量,大力招引中信金属集团等中信系、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等大宗商品企业总部或其采销中心、大型生产企业采销中心、供应链中心、风险管理中心和相关研究机构落户杭州。努力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集信息交流、行业研究、价格管理、产业服务等于一体的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工作均须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构建大宗商品贸易全领域服务链。
围绕大宗商品黑色、有色、能源、化工、农产品五大领域,依托物产中大、浙商中拓、热联集团、杭钢国贸等龙头企业和永安、南华等大宗商品服务商,做强黑色、能源、化工三大优势领域,补强有色、农产品两大后发领域,构建针对性投资贸易服务链,提供国内一流的覆盖大宗商品贸易全领域的投资贸易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
3.加强对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服务对接。
梳理全市大宗商品重点企业名单,建立大宗商品贸易产业盯引机制,积极推动各区、县(市)发挥好主体作用,加快大宗贸易赛马激励配套政策落地兑现,大力开展助企纾困服务,持续优化大宗商品贸易相关业务审批流程,助推重点企业稳存量、扩增量,积极“以企引企”吸引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大宗商品贸易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二)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制度创新高地
4.推进大宗商品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
联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持续跟进沙特阿美、大宗贸易金融服务基金等外资项目,引入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等优势业态,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强化对大宗商品贸易全产业链的支撑。(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5.促进大宗贸易跨境支付结算便利。
加快跨境收支便利化,深化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优化单位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电子贸易单据系统进行新型离岸贸易真实性核验。支持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支持在杭跨境支付机构申请跨境支付牌照,拓展全球支付网络。提高企业境外融资能力,帮助企业突破境内外平台在主要业务银行申请大额背对背/前对背银行开证额度。(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
6.提升大宗商品认证覆盖率和通关便利性。
借鉴厦门等地经验,深化与杭州海关战略合作,积极摸排本地企业AEO(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认证需求,联动钱江海关先行开展AEO培训和辅导,给予大宗贸易龙头企业认证更多支持。(责任单位:钱江海关、市商务局)
7.探索大宗商品数据安全有序跨境流动。
发挥数字自贸区制度优势,做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在杭州片区的落地实施保障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浙商中拓等有需求企业用好用足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做好负面清单政策推广和宣传工作。建设大宗商品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大宗商品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数据资源局、市商务局)
8.积极争取政策突破。
争取省级层面下发部分期货机构等金融机构税收至市区级,强化属地服务企业粘性。积极争取自贸区离岸贸易印花税减免优惠政策。争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政策试点在大宗商品贸易领域深入实施,协同推进大宗商品非外汇结算试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9.构建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跨境资金收支业务监管,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完善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数据资源局)
(三)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期现人才高地
10.积极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行业展会、论坛品牌。
积极打造“杭州大宗商品服务创新大会”品牌。支持大宗商品投资贸易龙头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在杭举办全国性、全球性的大宗商品投资贸易大会,如“全国大宗商品金融服务创新峰会”“大宗商品产业服务创新发展大会”等。联动全球数贸会等综合性展会,加强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沟通,提升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
11.推动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专业人才引育。
组织大宗商品投资贸易相关主题的技能大赛。依托大宗贸易龙头企业和期货上市公司,大力引育具备产品设计、交易、研究、风控、结算等专业技能的期现业务人才,积极培育懂贸易、懂产业、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
12.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专项人才。
鼓励在杭高校增设大宗商品贸易及金融管理等相关专业与课程。推动浙江大学等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培养计划,依据行业需求定制课程体系,定期输出产业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局)
13.支持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行业前瞻性发展。
设立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专家智库,鼓励企业建立期货研究院,开展专家授课、沙龙交流等活动,赋能行业发展。鼓励加大大宗商品投资贸易研发投入,探索大宗贸易领域研发费用补贴政策,促进区域内研究院、浙大等高校、专家智库交流合作,为大宗商品投资贸易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14.加大大宗商品投资贸易外籍人才保障力度。
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进一步扩充外国高端人才及专业人才认定范围。探索外国人来华“一件事”改革,汇聚工作许可、不动产登记等11项政务事项以及金融、电力、通讯等78项公共事项,实现高频涉外事项“一网通办”。探索设置与国际接轨的激励评价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宗商品投资贸易领域人才认定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按规定享受相应政策待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
(四)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供应链服务高地
15.优化大宗商品贸易商务服务。
依托杭州“数字自贸区”制度优势,以数字贸易赋能大宗商品贸易产业生态。进一步提升“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便利性,完善大宗商品贸易统计体系,持续优化大宗商品贸易营商环境;积极支持大宗商品价格管理和期限结合业务的新生业态发展壮大,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大宗商品贸易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物流、融资、数据、法律等专项服务,探索建立专业性的大宗商品贸易仲裁机构及商事法庭,打造国内最优的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产业服务生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金融办、市统计局、市经信局、市法院)
16.构建大宗商品智慧物流系统。
推动阿里、海康威视、大华等物联网龙头企业与大宗贸易龙头企业加深合作,依托中国视谷等平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互联互通的物流智能信息系统、衔接顺畅的物流仓储网络系统、优质高效的物流运营服务系统等,实现物流供应链全程可验可测可控,探索建立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的大宗商品贸易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支持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海外仓和公共海外仓建设,建立大宗商品跨境物流仓储运输和营销服务体系,拓展全球供应链采购和营销渠道。(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17.鼓励企业抱团出海。
积极贯彻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握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户杭州机遇,搭建大宗商品投资贸易全球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在新加坡、迪拜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枢纽城市设立办事机构,与罗勇、华立等杭州企业海外园区开展合作,整合海外杭州企业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间资源整合与合作。积极组织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论坛,提升大宗贸易全球影响力。推动放宽国有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人员出境次数、时长限制,简化出境审批流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促局、市贸促会、市委人才办、市外办、市侨联)
18.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支持。
发挥杭州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杭州商事云调解平台、杭州国际仲裁院作用,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制裁、出口管制、涉外纠纷等案例分享交流,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涉外法律指引培训提供师资支持每年不少于1次,提升大宗商品进出口等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能力,依法保障大宗商品贸易交易纠纷当事人自由选择使用国际商事通行规则、商事惯例的权利。(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法院、市贸促会)
(五)打造大宗商品投资贸易金融结算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