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检察官》从筹备阶段就引发了行业内的极大兴趣,此次预告片的放出也让这部大戏的神秘面纱掀开了一角。在预告片的精彩片段中,悬疑感成为观众最直观的感受,与《你好检察官》清新亮丽的海报风格不同,作为抗击罪恶一线的战士,《你好检察官》以一系列案件串联全剧。预告片中,案件类型的多元令人目不暇接,杀妻骗保、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故意杀人,检察官们直面的是手段残忍、性质恶劣、社会危害大的大案要案,密不透风的剧情相当重磅。
同时,该预告片也打破了观众对检察题材多为室内文戏的陈旧印象,车祸、火灾、爆炸等极具视觉效果的画面营造出强烈紧张感,不仅场面相当火爆,也极具大片质感,更凸显了检察工作潜藏的危险性,大大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真实还原检察官的现实压力成为预告片中最为揪心的片段,年轻的检察官们怀抱一腔热血投身工作,迎接他们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和体面的生活,面对犯罪势力的抵抗,甚至生命的威胁,他们又将如何选择?同时,预告片还向观众抛出了全新疑问。检察官的一大挑战在于他们随时面临人性的两难抉择,一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一边是滚烫的人情冷暖,如何把握好公正的天平?一个人是罪有应得还是蒙冤受屈,当情感上的好恶与法律条文矛盾时,能否坚持原则,不改初衷?
剧如其名,《你好检察官》对检察官群体的关注和挖掘,在目前的国剧市场中本来就是极为稀缺的存在。事实上,提到公检法题材的电视剧,公安干警作为奋战在侦察一线的纪律部队,与群众的联系和接触都是最多的,所以“出镜率”最高,但当案件侦破移交司法机构之后,故事往往就戛然而止。但《你好检察官》以贴近年轻人的姿态,从80后、90后青年检察官的视角切入故事,一改同类题材相对厚重的创作基调,以检察工作为主轴,牵引故事发展,向观众解密案件走入司法程序后惊心动魄的新一轮较量。对普罗大众来说,涉及法律、逻辑、推理和程序的背景知识较多,有着较高的理解和观看门槛,《你好检察官》恰恰对案件进入繁琐法律程序的阶段进行了重点演绎,并将内力暗含的强冲突性和话题性呈现给观众,这种建构的过程也成就了《你好检察官》在题材上的稀缺性。
作为一部极具行业剧品相的现实题材作品,《你好检察官》题材的严肃性要求剧作无论在案例选择、演员表演、服装道具,还是诉讼程序上,都需异常严谨。在这方面,《你好检察官》的“顶端优势”就此凸显。该剧是我国新时代检察改革之后检察机关组织创作的首部行业剧,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宣传部批准立项,中国检察出版社、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等单位把关创作,拍摄过程中更获得了各地方检察院的大力支持,无论在场景选取,还是服化道指导,以及相关资源的配合上,都获得了大量支持和协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剧本创作的上游阶段,北京市“十佳公诉人”赵鹏就与专业编剧一起协同创作,保证了一剧之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真实案例的改编、真实检察院场景的取景拍摄、真正检察官深度参与制作以及预告片中演员们整体阳光利落、英姿飒爽的造型和严谨审慎的话术,从理性层面到感性认识上,《你好检察官》都做到了“唯真不破”。
青春化表达是很多厚重题材实现受众、影响力破局的突破口,也是创作过程中的攻坚难点。《你好检察官》是国剧中首次描写青年检察官群体成长、职场、爱情、生活的行业大戏,如何平衡职场与生活的权重,让年轻观众群体对厚重专业的检察题材产生兴趣,《你好检察官》可谓用心良苦。从演员阵容上来看,《你好检察官》邀请了徐帆、范明等一众老戏骨保驾护航,青年检察官群体则采用了群像式塑造方式,孙怡、朱雨辰、王维维等实力与颜值、热度兼具的青年演员们可谓自带流量与话题度,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目光。同时,年轻检察官的成长故事同样动人,作为一名检察官,他们在职场、爱情、人生中的变化,并非为了拼凑话题、篇幅或讨好年轻观众。在共性层面上,以孙怡饰演的姜文静为代表的新时代职业女性,有着当下90后女性对成长、发展、职场、爱情上的同样期待与困惑,但从特殊性的角度上出发,检察官的职业属性不仅让这些年轻人快速成熟,更让他们比同龄人有着更强的使命感,也肩负着更艰巨的社会责任。而本剧在青春化表达的实现过程中,也同时成就了“一个检察官的成长蜕变”,更深化了故事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