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周鸿祎,公开道歉!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特斯拉到访山东高速 ...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一票难求,涨价已超10倍!官方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渐近投研

生物医药产业链全解析

渐近投研  · 公众号  ·  · 2024-04-02 18:30

正文

本文节选自《核心行业赛道100讲》大医药 篇 3-14《 生物医药(上):全球“药王”的摇篮 》,欢迎 点击上方听 课。


如果在大医药领域找一个最有潜力的赛道,那一定非生物医药莫属。 近年来全球最畅销的重磅药品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生物药,比如2020年的20大药品中有12款生物药。其中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第一、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的药王阿达木单抗就是生物药。有人说,在大医药产业里,得生物药者得天下,这一点都不夸张。


作为一个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生物医药在一级市场早已吸引各路产业资本蜂拥而入。 不管是在一线PE/VC还是各大核心城市产业基金的投资组合里,生物医药都几乎是一个必选项,而且是一个最重要的必选项。 比如赫赫有名的高瓴资本就把生物医药作为最重仓的赛道,累计投资上百家公司数百亿人民币,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张磊快把生物药这个赛道买断了。


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二级市场的生物医药赛道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2021年底,一家叫做百济神州的医药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并募资222亿人民币,创下了中国药企IPO的募资纪录,而这家公司正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巨头之一。当年高瓴资本最早投资的时候估值才1亿美元,而现在市值超过200亿美元,高峰时接近400亿美元。


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大资本的青睐已经印证了生物医药这个赛道的价值。 对A股投资者来说,未来如果在大医药赛道错过生物医药,就相当于在大科技中错过芯片和新能源,在大消费中错过白酒。 所以,我们大医药模块的课程当然也不能少了生物医药,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就来系统的讲讲这个最重要的医药赛道。


首先来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到底什么是生物医药?学术上的定义听起来很复杂:生物医药指的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其实本质很简单,通俗点说,就是“生物”做的药。 我们在大医药开篇的课程中讲过药品的三大门类: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其中中药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我们通常说的药品就是化学药和生物药。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其实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能做个最简单的区分,化学制药是化学合成的药,生物制药是生物合成的药。具体来看,两者有几个核心的区别:


化学药

生物药

化学合成

通过细胞或生物体生物培育合成

来源于化学原料的分解、合成

来源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

核心技术是化学合成工艺

核心技术是菌种和细胞培养技术

小分子,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

大分子,通过淋巴系统进入循环系统

可分布于任何器官和组织

只分布于血浆 /胞外体液

生产过程标准化

生产过程很难标准化

药效不精准、有副作用

药效更精准、毒副作用小

研发难度较大,商业价值较高

研发难度极大,商业价值极高

100多年历史,成熟期

30多年历史,成长期


一是原料来源不同, 化学药来源于化学原料和化学成分,而生物药来源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比如生物药中的疫苗就是用病原微生物制作的。


二是制造方法不同, 化学药是用化学方法提取、分解及合成,核心技术是化学合成工艺,而生物药是通过细胞或生物体进行生物培育合成,核心技术是菌种和细胞培育技术。


三是形态结构不同, 化学药是小分子,而生物药是大分子,所以有时也把化学药称为小分子药,而生物药称为大分子药。


四是作用机理不同, 化学药分子小、易吸收,可以直接口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循环系统,进而作用于任何器官和组织。而生物药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生物膜,所以只能用注射等方法通过淋巴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只分布于血浆及胞外体液。


五是生产难度不同, 化学药的生产易于标准化,适合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而生物药的生产过程很难标准化。


六是药效作用不同, 由于作用方式不同,所以生物药比化学药的药效更精准,更适合一些需要精准治疗的疾病,比如癌症就需要精准的作用于癌细胞。而且由于更精准,也不容易产生副作用。


七是发展阶段不同, 化学药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相对成熟,而生物药也就三四十年的历史,还处于成长期,商业价值更高。


搞清楚了这些区别,你基本就知道生物药是什么东西了。像我们疫情期间打的新冠疫苗,糖尿病人注射的人工胰岛素,治疗癌症的单抗类药物,都属于生物药的范畴。


生物药是比化学药更有潜力的一个赛道。 大家经常说大医药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药,而现在创新药最主要的方向就是生物药。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2018年之前,我们国内市场的创新药仍旧以化学药为主;2018年后生物创新药的获批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39个新药里只有3个生物药,2020年48个新药里已经有15个生物药。


如果说创新药是大医药的皇冠,那么创新药中的生物药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大医药产业已经进入了生物药的大时代。从投资的角度看,生物药的供需基本面也非常符合核心行业赛道的标准。


从需求端来看,生物药是绝对的高频刚需,而且极具成长性。


首先,生物药针对的病症很多都是最致命、最困扰人类的大病,是一个足够刚需且高频的大赛道。 生物药主要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病症,包括我们面对的新冠疫情也需要借助生物药防疫和治疗。这些都是影响极其广泛的大病种,每年全世界都有无数人因为这些疾病而困扰甚至是面临死亡的威胁,比如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就高达1929万例,死亡达到996万例,全球的糖尿病患者也超过4.6亿人。而除了生物药,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对这些病的治疗效果有限。而且这些病症基本都无法根治,只能依靠药物维持,所以会对生物药形成持续的需求。


其次,生物药更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需求成长性更强。 前面提到的几个生物药的主要适应症基本上都是“老年病”,或者说老年人发病率更高的病症,所以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需求增长的更快。举个例子,在国内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这十年里,国内的癌症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快速增加。2010年中国的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为315万和196万,而2020年已经大幅增长到457万和300万。


因此,在人口老龄化的拉动下,国内的生物药市场根本不愁没需求。 这一点在数据上已经有清晰的体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2014-2018年中国生物药市场复合增速高达22.4%,远高于整体医药市场8.1%的增速。根据他们的预测, 2030年国内的生物药市场有望从2018年的2622亿增长到13198亿,真正的万亿蓝海可期。


但时刻不要忘记,看一个赛道不能只看需求,关键还是要看供给。赛道能赚钱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赛道内的公司要能赚到钱。下节课我们就来从供给端分析一下生物医药公司能否赚钱,以及生物医药赛道的细分行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