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基督徒的餐前祷告,玛雅人种地前的祭祀,只要是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餐具,就必须经历这道神圣洗礼。只有受洗的餐具才有资格装上食物,这是当地餐厅里的基本法则,也是世界正常运转的底层架构。没有东西能阻止广东人饭前烫碗,因为不烫一下根本开不了饭。它已经跟这里的餐桌完成各种意义上的捆绑,正宗粤菜里必须包含这个流程,不然是吃不出其中精髓的。要不是在当地朋友面前喝了一杯烫碗的水,我也不会明白这个道理。作为一种当地全民性的传统手艺,它既是宴席之前的开场活动,又是覆盖了男女老少的行为准则。好比早上起床要刷牙洗脸,在广东它就是用餐的第一步,已经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无论路边大排档还是五星级酒店,人们只要入座就会忍不住开始烫,有时候连一次性筷子也不会放过。广东的同事说,没烫过的碗筷不能用来吃饭,这与餐厅的豪华与否无关,它是融入在日常里的本能,近乎于肌肉记忆。“身为广州土著,老实说,就算是在白天鹅饮茶吃饭,我也会涮餐具。”曾有人怀疑他们出来吃饭的目的就是为了烫碗,仿佛那才是餐桌上的真谛,看着水流滑过碗筷,给餐具沐浴之后感觉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对真正的原教旨主义者来说,要是吃到一半突然想起忘了烫碗,当场就得补回来。到广东旅游,遇到好客的当地朋友,他们很可能在点菜之前,就已经把一桌人的碗都帮忙烫好了。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不经意的欢迎仪式,吃饭时碗筷都是热的,根本不需要暖碟机,任何地方都能感受米其林三星的腔调。不少人都曾分享过自己的旅行经验,有的表示第一次在路边摊上看到专门烫碗的工具,也有人说自己到一家KTV里喝酒,酒还没上,服务员先端来一个烫杯子的盆。“饭店里每张桌上都有一个水盅或者水盆,专门用来洗完碗筷倒水,撕开的餐具包装纸也要扔进去。”“我在寿司店上班,经常能见到烫碗的客人。”
在这里做餐饮,第一要务就是在桌上准备好接水的东西,否则再好吃也没法走进当地人的视野。只有领悟了这种入乡随俗的智慧,才能跟岭南人民达成基本共识。要知道他们不只是随便烫烫那么简单,有位当地朋友说,做事就要端正心态,里面包含了更具体的流程,其实是个技术活。“这叫做啷(long)碗,先让水流随着筷子流入杯中,像打蛋一样迅速搅动十次左右,最好正向五次反向五次,再把水倒入碗中。”“接着将杯子放在水里旋转十次左右取出,之后反复烫一烫调羹,最后把水倒入公用水盅之前洗干净碗,才算完成。”“不用烫碟子,因为碟子是装垃圾的。”
掌握顺序,精准操作,一气呵成,就像是隐藏在餐前的仪式感,除了要保证自己不被烫伤,也得保证工作成果的有效性。那些功力精深的高手,做完整套动作之后,能让每个接触嘴部的地方都过遍水,一滴都不会漏在桌子上。“我妈妈去饭店啊大排档啊,就这样能把一桌人的碗都啷(long)一遍。”
也许是根植于流传下来的武学传统,人们将其分为了不同派系,一些地方还会直接把桌上所有餐具都放在大盆里烫。只是对于第一次接触这种操作的人来说,可能就没那么容易找到窍门了。“记得十五年前跟爹妈去广东玩,进了饭店服务员先上了一盆热水,我们一家三口喝了小半盆。”而当广东人出门在外,很可能仍会忍不住进行那一整套流程,并亲切地向坐在旁边的朋友介绍技术要点。“有时候水不热,哪怕是冷的,这个仪式还是会义无反顾的继续执行。那次到外地出差,饭店给每人上了一盅汤,我差点拿它洗筷子。”很难说人们有多在意这项餐前仪式,但可以确定这是当地必备的生活技能。有些足够讲究的朋友,就算是在家里吃饭都要烫一遍,已经像呼吸一样自然。虽然一直有人说这种方法不能杀菌,不过对于深谙饮食之道的广东人民来说这并不冲突。根据一位当地朋友的介绍,他烫碗压根就不是为了消毒,恰恰是为了清除残留的洗洁精和消毒液。当然他表示原因也不止于此:“即便是封装好的餐具,有时打开也能看到没洗干净的油污,运气好的话还能发现一些残留的食物颗粒,看看烫完的水就知道了。”“再加上岭南地区气候潮湿虫蚁多,要是见过这里的蟑螂,你也会主动烫一烫的。”俗话说食在广东,他们保持着对美味的极致探索,同时也明白生活所需要的仪式感,从而为这套动作赋予了更多元的含义。在传统广府文化中,水有财的意思,所以当一位广东朋友主动帮你烫碗,就已经透露出他对你朴实的体贴与关爱了。甚至还曾有高人从玄学的角度出发,断定其中暗含着阴阳五行,属于将行动与思维统一的显学,他们每烫一次就完成了一次天人合一,其实是对餐具表达出的最高敬意。人们从各个角度都能解读出一套理解方式,而一旦深入这里的语境中,就会发现它隐藏的实用性。一套细致的流程下来,可以打发等上菜时的无聊,兼顾给饭局暖场,跟家人朋友聚餐,相互烫碗又是感情的体现,顺便还收获了一套温热的餐具。“你能从中感受到这里对吃饭的重视,就像在告诉碗筷,我要准备吃饭了,你准备好了吗?”有人说它起源于早茶文化,与其把第一泡茶倒掉,不如用来清洗餐具,本身就带着一些节约的理念。也有人说是因为洗洁精的流行,人们才开始有了烫碗这种餐前必备的流程。如今经过长久的发展,它似乎已经完成了实用性与文化属性之间的相互升华,形成某种认同感。
事实上不止广东,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习惯,比如山西朋友说,以前晋北地区也有,只是把水换成了醋。
没人知道第一个搞出这种操作的人是谁,但不妨碍它流传至今。长辈们把经验传递给年轻人,变成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还充当着某种印象的载体。“我想起来之前在广东实习,我们都是外省的,就一个顺德小姐姐,每次在餐厅吃饭都很贴心,一坐下来就把大家的碗都烫一下,然后放到桌子上转给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