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李时珍草本足浴包:睡前泡泡脚,轻松赶走老湿寒 ... ·  3 天前  
重庆日报  ·  新重庆·夜读丨又闻橘香(节选) ·  2 天前  
重庆日报  ·  新重庆·夜读丨又闻橘香(节选)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李伟 | 中晚唐辽代天德军史事考释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姜文拍完《让子弹飞》,为何之后的电影全都不行了?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9-30 23:55

正文

2018年,姜文最新作品《邪不压正》上映,单日票房每况愈下,最终票房甚至不到6亿。在日益增长的电影市场,作为一部万众瞩目的著名导演大制作电影,如此票房成绩属于严重不合格。

《邪不压正》的票房失利,继2014年的《一步之遥》之后,再次证明了2010年那部票房口碑双爆的《让子弹飞》, 对姜文而言,真的只是个华丽的意外。

甚至可以说,《让子弹飞》究竟是如何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其实姜文自己也并不明白,正所谓“身在此山中,云深不之处”。

《让子弹飞》这部让姜文扬眉吐气、连声高呼“站着把钱挣了”的成功作品,原本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共同造就。

如果不是周润发、葛优这两位完全跟得上姜文气场、争锋相对难分高下的华语影坛巨星,从对白台词到每个细微动作表情,都在目不暇接地相互飚戏;


如果不是连影片配角都是廖凡、陈坤、邵兵、姜武、刘嘉玲这些实力派影帝/影后,极大保障了影片的演技质感;

如果不是因为《让子弹飞》作为故事片剧情本身就十分通俗流畅,而且一部好人就有好报、坏人恶贯满盈,结局大快人心的大众向爽片,让那些让并不想过分“烧脑”、没心思去解读其中各种隐喻剧情的那部分观众,也同样能看得津津有味;


《让子弹飞》又怎么可能在取得了空前的话题热度,6.6亿票房创造了当时的华语市场记录,让姜文取得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双大丰收,使他成为每个投资商眼中炙手可热的合作伙伴,近乎一片封神?

而诸如“鹅城代表什么?”“张麻子原型是谁?”“黄四郎原型是谁?”“浦东就是上海”等等隐喻梗,虽然确实提升了影片的话题深度和讨论热度,但终究只是在影片成功基础上的锦上添花。这些隐喻本身并不能成为一部商业成功影片的骨架。

只有完整流畅的剧情,质地丰满的人物角色,才能共同撑起了一部成功商业影片的骨架。做得好这两点,即使不用玩那么多梗,夹杂那么多隐喻,也同样是一部堪称优秀的影片,让每个投资方都赚得盆满钵满,编导演员名利双收,从《战狼2》《红海行动》一直《我不是药神》,都是极成功的典范。

反正,如果做不好这两点,那么再巧妙构思的隐喻,也变成了故作高姿态、自以为是,绝不可能取得票房成功。如《邪不压正》目前的单日票房,竟被比它提早上映8天的《我不是药神》几乎倍杀,便是铁一般的事实。

《邪不压正》已经不是姜文第一次失利了,在2014年时,姜文的《一步之遥》,上映之前,挟《让子弹飞》之余威,曾被无数人看好去刷新2012年《泰囧》刚创下的12亿票房记录。影片宣发时更是大放卫星,剑指20亿票房,

因此,同档期的国内大片纷纷让路,以避开其锋芒。该片最终上亿的票房预售,在当时的华语电影市场,也犹如天文数字。


然而,《一步之遥》上映后,却大热倒灶,票房更是一路崩盘跳水,3亿投资成本,最终却只获得5.14亿票房,净亏损1.3亿,豆瓣评分也只有6.3分,和《让子弹飞》的反响和收益相比,有若天渊之别。影片虽然因为姜文过往在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优秀履历,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却同样遭到国际影评人的一致差评,狂打低分。不论票房还是口碑,都遭遇了一场完败。

《一步之遥》带有浓厚的欧美老歌舞电影风格,开场不久更有长达数十分钟的冗长舞台剧戏份,更完全没有必要地强行3d化,加上了纯粹为吸引眼球的持续时间许久的性感大腿舞。


同时,姜文在拍摄任性去尽情抒发自己的艺术情怀,各种出人意料而不合逻辑的情节设计,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如堕云端,“仿佛看了一场假电影”,便是很多人走出影院大门后的第一直接印象。

如此一部从内核上和架构上,完全可以算是小众文艺片的作品,却非要按商业大片的规模去投资、宣发和争取盈利,然而广大影迷观众又怎么可能单单因为这种恶俗的注水情节,便心甘情愿地为之买单?

《一步之遥》的口碑和票房崩得惨不忍睹,也让姜文不得不蛰伏数年,才又开始了新作《邪不压正》的创作。

在电影行业内,据说人人皆知的共识:「香港大导演不管拍什么片子,都会把自己当作商人,最关注预算成本和票房盈亏;内地大导演不管拍什么片子,都会首先把自己当做艺术家,至于预算?成本?那是什么?」

姜文更是出了名的从来都不将预算当回事,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鬼子来了》,无不是大量挥霍胶片,拍摄途中便预算超支,不得不追加投资。

即使是《邪不压正》这样既无特效,又无大场面,根本无需大投资的2D版民国背景影片,姜文也为了主角的房顶跑酷所需,不惜重新搭建了一座民国版北平城,又在影片拍摄中途,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而临时更换了全套的武术指导班底。


正因为影片的投资成本不小,票房回本压力甚大,能看到姜文的这部新作,在商业上做了许多妥协,甚至启用了因出演《湄公河行动》的缉毒特工颇受好评,又以“勤奋上进”、“努力健身”为宣传标签,同时粉丝迷妹众多的台湾小鲜肉彭于晏作为第一主演,


影片中也时不时给他的一身健美肌肉做各种特写,甚至让他去裸奔跑酷,同时影片宣发时,也一直以彭于晏和许晴这对男女主演的性感身体为吸睛点。


从姜文导演的角度,大约已经觉得自己是在"委屈求全"地“拿饺子喂猪”,尽可能压抑了自己的个性和任性,为票房尽力讨好了观众。在影片宣发时,姜文更是不遗余力,几乎将每个近期出席的活动,从上海电影节到微博电影之节,都变成了自己影片的宣传主场,甚至还到《创造101》这种年轻追星族热捧的综艺节目去卖力宣传。

然而,都2018年了,现在的影迷观众早已经不是几年前电影市场刚刚爆炸,还会给《小时代》系列之类烂片买单的时候,那样容易被宣发和大导给哄骗了。如果一部影片本身质量不佳,那么,哪怕其宣发营销和推广力度再大,哪怕导演过往的履历再辉煌,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绝不可能被观众认可。

《邪不压正》戏份最多的第一主演彭于晏,台词口音严重违和,演技更是几乎被同片所有对手戏的演员压制,完全撑不起一部戏。而且“李天然”这个男主角乃至于影片所有的主要角色,行事都莫名其妙,导致人设十分虚假和脸谱化,全无立体感,剧情结构也因此崩塌,故弄玄虚而毫无逻辑性。


所以,这部人设虚假、镜头碎片化、主角毫无立体感的作品,才在开场半个小时的惊艳后,迅速沦为了手撕鬼子般的抗日神片,最后竟是主角小宇宙爆发,武力值吊打全场而收尾。因此,广大观众不肯买账,票房遭遇滑铁卢,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

已经经历了《战狼2》(票房56亿,豆瓣7.2分,猫眼9.7分),《红海行动》(票房36亿,豆瓣8.5分,猫眼9.4分)这样的饕鬄大餐,享受了好莱坞一流工业片水准的光影和视听感受之后,

我们凭什么还一定要为“李天然”这么一个行动无脑、内心怯懦的筋肉男的救赎之旅买单?

我们凭什么还一定要为一个台词腔调严重出戏,表情空洞浮夸的主演的跑酷和卖肉之旅买单?

我们凭什么还一定要为一部主角小宇宙爆发,武力值吊打全场,最短距离躲开子弹,一招秒杀一个鬼子的抗日神片去买单?

何况,《邪不压正》同档期面对的,偏偏是《我不是药神》(豆瓣9.0分,猫眼9.7分)这样现实主义题材、切实打动全年龄段各阶层观众、票房口碑逆天大爆的对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